故事簡介:
兩位信使從北邊南下回到自己的家鄉,而他們在這旅途中的遭遇在不管是間接還是直接的情況下,影響了世界大戰之後的其中一個小戰爭的戰局。導讀:
就敘事手法來說,本書應該算是「亂線性敘事」(?)。但實際上,本書的敘事手法是亂中有序的,我以結尾時高潮轉折爆發出來的爽快度為主,「各方角色視角」和「對世界的影響」作為補,以此為故事敘事的中心思想,開始編排故事。如果讀者在讀了前幾章依然覺得莫名其妙,搞不懂這個故事是要說什麼,那是很正常的——當然,如果你把這整本書的每個章節都當作毫不相關的一個短篇寓言小故事來讀也是可以的,畢竟整體故事主軸太龐大,中心也不在主角身上……希望,在讀完這個導讀以後,可以幫助你理解這個故事的敘事手法。
本書分為「信頭」、「第〇封信」、「送信中」、「休業中」、「回信者」、「信之效應」和「信尾」共七個章節分類來推動全書故事的運作。
信頭:一般來說是三個看起來和主要故事毫無關聯的小故事片段。在時間線方面通常也有很大的跳躍,並與「信尾」有前後呼應的關係,是引起主線故事產生或某個角色組織誕生的關鍵片段。
第〇封信:故事主要章節部分,以近似公路電影的形式來進行。故事焦點通常會放在一個全新區域全新設定,並以此作為後續劇情的最大伏筆和影響的背景。(尤其是「信之效應——Letter Effect」章節中)
送信中、休業中:均為在前章「第〇封信」中同樣設定的區域所發生的支線劇情。它一般不影響重大事件的發生,有時用意是在於傳達出某個訊息、插入突然想到的有趣故事,以想要理解全書故事大綱來說,閱讀的必要性非常低。但,作為多個龐大設定地區之間的緩衝,我覺得這樣「間章」類型的小故事是必要的。
回信者:除了主角之外,各個角色與主角相遇之後的發展和去向。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和主角們相遇后,受到主角們直接或間接影響的配角們。作為「第〇封信」、「送信中」和「休業中」的伏筆回收,通常也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和高潮所在。
信之效應——Letter Effect:整個故事為其鋪成的重大事件,要我說的話,我希望它能呈現得像是只有展現於一瞬間的美麗煙火一樣……簡短,但是卻是高潮。
如果在閱讀本章的時候,還能同時考慮到前面所發生過的小故事。那些點點滴滴,應該可以很帶感才是。
信尾:本書的結尾。通常和信頭有前後呼應的關係。具體請見信頭的部分。
那麼,本書的導讀大概就到這裡了。如果還有關於故事敘事的什麼問題,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發問。
當然,我也知道用這種「彆扭」的方式來呈現整個故事,並不是一個會受到人人接受的做法。但我依然希望可以用這種比較有別於一般的方式來呈現這樣的一個故事,期待可以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申明 :
本作品原於2017-10-07在輕之文庫上公開連載。由作者本人將此作品搬運,將盡快使雙平台上的故事達到一樣的進度,並進行同步更新。
第1卷 戰後信使 Runner&Witch
- 信頭1,故事說明——The Teller
- 信頭2,誕生於研究所——The Witch
- 信頭3,倒霉的孩子——The Runner
- 第一封信,綠色森林——The Wrong Guy
- 送信中,人造美景——On the Way
- 第二封信,殘忍決定——The Refugee
- 休業中,正確之事——The Right Things
- 送信中,自暴自棄——On the Way
- 第三封信,文化信仰——The Believer
- 休業中,天堂地獄——Go to Heaven
- 送信中,和平的信號——On The Way
- 第四封信,民主軍隊——The People
- 休業中,白色軍團——No Law,No Religion
- 送信中,偏食狂——On the Way
- 第四封信,末日保險箱——The Seeds
- 休業中,堅定立場——No Ruler Rule
- 送信中,堅定立場——On the Way
- 回信者,瓦特——True Guy
- 回信者,雷富市市長——Peace
- 回信者,戰仙——Wrong Move
- 回信者:天堂殺人魔——Here is Heaven
- 回信者:無法者——No Prefect
- 信之效應——Letter Effect
- 回信者,福特——Dark and Light
- 回信者,特勒——Banks
- 信尾1,邂逅——The Terminator
- 信尾2,目的地——Go On
- 信尾3,旅行結束——The Teller
作品更新日曆
給作家一個支持
我的星幣:0
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