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一語成讖
本章節 1691 字
更新於: 2022-07-05
127.一語成讖
對記者的參與,嘉維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親自安排了一次聯誼會。敬酒時,他十分仗義地說:「哥幾個姐幾個,我嘉維儘管沒能徹底打贏官司,但是知道你們都很關注,也賣了不少力氣。今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一定不要客氣。」
電視台的女主持人端起滿滿的一杯紅葡萄酒走到他面前:「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有一件事想請你出面,搞場義演。」
沈光瞪大眼睛:「義演,為誰?」
「為一群無辜受難的老百姓。本來,我已經組織好這個節目,但是在播出前被當地官員通過台領導給『槍斃』了。我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只能請你出山。」
「這是哪個地方的官員?」一元把手中的酒杯重重地頓在桌子上,義憤填膺地大聲發問。
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原迪邦地區改為城市建制。
撤銷地區行政公署后改為迪邦市后,原來地區所在地的迪邦市,被常年居住的百姓習慣稱為「小市」,地區改建的市,自然就是「大市」了。
實際上,在改制時這種顧慮已成多餘。原在的市中心位置有座明朝時修建的木質長廊,清代曾一度用「木廊」作為該區域的名稱。此次改建制,便把「小市」及周邊的迪邦縣的大部,改稱為「木廊區」,與其他的兩縣兩區統歸迪邦市管轄。
「木廊區」所佔據的地盤不僅因收編而頓時擴張,城市建設也因是市政府所在地得以飛速發展。原來是屬於迪邦縣的農田,現已變成了鱗次櫛比的城市商品房。雖然原來的公社改成區政府領導下的街道辦事處,但農村的行政管理體制沒有變。行政村依舊存在。只不過,失去土地的村民委員會辦公機構門前,增加一塊「開發公司」的牌匾。應當說,這種「城、鄉、商」三種不同建制混用的現象並不少見,對農民來說,「誰他娘的管俺們都行,可是得讓俺有飯吃有房住。」
農民之所以安居樂業,就是因為政府在征地后,推倒他們原來那些低矮陰暗的土坯房,在開發商品房的同時,為他們準備了水、電、氣齊備的居民樓房。當然,這些服務設施更是持幣購買商品房的城市居民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一個由市政公用公司建造的碩大液化氣球罐矗立在溫方村農民搬遷樓西側不到100米處,引起人們的惴惴不安。現任村委會主任兼「溫方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溫兆營,是位身高一米八一的復轉軍人。受鄉親們的囑託前往液化氣站進行諮詢和交涉。那裡的工作人員告訴他:
「你就放心住吧!這裡有好幾道保險裝置。」不過,工作人員還善意地提醒著:「送進每家的軟管一定要維護好。發現膠皮老化或被老鼠啃咬應及時更換。」
沒有想到,就是這最後的一句叮嚀,不僅成為災難的讖語,而且成為政府方面拒絕承擔責任的最好借口。
正月十五元宵夜,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正在辦公室忙碌的溫兆營接到家裡打來的電話,妻子告訴他:「俺娘帶著俺兄弟一家已進門了;你二兄弟帶著兒子送來啤酒和飲料,也在家等著。他好像有話要跟你商量。快點回來吧!」
正好剛剛忙完,他愉快地答道:「這就走。」辦公室距家屬院不過五分鐘的路程,行至院門前,看見自己二弟的妻子提著些禮品,知道是等她丈夫與自己說完事情后,一起去她的娘家過節。這樣,剛要講些過節的客套話,猛然間,一聲巨響,使他在瞬間下意識中產生了「敵人向俺們投了原子彈?」的猜想。
隨著沉悶的爆炸聲,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自家的樓房外牆猶如香蕉被剩下表皮,裸露出裡面的主體水泥框架;而樓房之間的混凝土隔板隨著震裂,帶著燃燒的火焰訇烈墜下;在濃煙塵土及對面樓上被震碎的玻璃如雨珠般地飛舞中,凄慘尖利的呼喊傳進了耳膜。
「啊——,三家人吶!」他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然而,畢竟受過良好的軍營訓練,溫兆營立即掏出手機正要撥通火警電話的時候,身旁的弟媳狂叫一聲,向著火場瘋撲過去。
「娘呀,快救俺——」在燃燒著的瓦礫堆中,她的兒子被擠壓在當裡面,但最後還能發出撕心裂膽地呼叫。
「不能去。」軍人的反應使他一把將弟媳攪在懷中。任憑她的死命掙扎,堅持著不敢鬆開雙臂。因為他知道,在消防水龍澆滅火焰之前,她撲過去是完全徒勞的。不能眼睜睜地再賠進一條生命了。更何況,不敢保證再有樓板發生墜落的可能。因此,無論是弟媳尖銳的指甲摳破手腕,還是用牙齒咬傷手指,他用已經僵死的兩臂頑固地拖住女人顫慄不已的身體。
呼救聲在劈劈啪啪地燃燒中漸漸削弱,直至停止。弟媳也在懷中從瘋癲到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