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故事品質的低落
本章節 710 字
更新於: 2018-07-15
人很有趣。
你看孩子,除了糖果、玩耍,最喜歡的就是聽故事。長大之後,我們還是喜歡這些。
「我們對故事的慾望,反映出人類對於掌握生命型態的極度需求;它不僅與單純的智識訓練有關,更關乎相當於個人的、情感層面的的經驗。小說為人生提供了形式。」
有些人認為愛聽故事是一種逃避生活的娛樂,作者反駁,指出這種娛樂是「沉浸於故事中的儀式當中,讓智識與情感都能獲得滿足,在這過程中得到的體悟,喚起了強烈甚或痛苦的情感,這些情感同時也隨著故事意義的加深而帶來極度的滿足」,是一種「對生命的探索」。
所有好的電影、小說或戲劇,都透過或悲或喜的氛圍,讓人探索到生命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作者對人類追求好故事的行為下了定義:故事不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乘載我們去追尋現實的工具,讓我們得以在混亂的生存中努力發現真諦。
但隨著科技進步,我們聽到了不同文化圈的故事,故事品質卻日益低下。亞里斯多德2300年前就言明「如果連故事都說不好,一切終將衰頹。」
那些充滿瑕疵的仿冒故事,不得不以壯麗的場面、譁眾取寵的設定、濫竽充數的商業設計來代替實質的內涵,用各種花招來代替真實。
故事很重要,因為少了誠實有力的好故事,文化將無從進步。社會如果充斥虛有其表的無聊故事,文化也會衰退。
我們需要的好故事,是真實的諷刺作品、悲劇、戲劇或喜劇,我們需要它們將澄澈的光芒射入社會與讀者心靈中的昏暗角落。
在本篇末,作者鼓勵創作者們「懷才不遇是一種迷思」、「對於能說出好故事的作者來說,這是賣方市場,過去如此,而且向來如此」。
最後,作者認為亞洲電影圈的崛起、及打動千萬觀眾的原因只有一個:亞洲電影人說的故事精采萬分。
下一篇:說故事技藝的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