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飛行

本章節 6918 字
更新於: 2019-07-14
  「妳過去到那條白線。看到曾健民揮下旗子就跑過來。」

  徐菲帶所有人她們走到柏油跑道的起點,指著遠方一百公尺處有一條白線,要克林姆走到對面。

  「那邊不是才是終點?」克林姆望向遠方。

  「我不想走過去。」

  徐菲短捷地結束話題。薩曼莎說:「我也過去嗎?」

  「不用。雖然適應期當中操作者會如何調整動作也是重要的資料,不過不急著用。妳可以先玩玩新的操作介面,這次我們也花了很多心力在那上面。」

  確實,現在薩曼莎的戰術眼鏡畫面和原本有很大的不同。希望文字訊息功能現在會好用一點。

  克林姆小跑步到定點,耳機裡傳來徐菲的聲音:「連線正常,可以開始了。」

  克林姆屈身蹲下。不久大旗一揮。

  一秒、兩秒、三秒。

  克林姆衝過徐菲等人所在的起始線之後四爪著地,在柏油路上刮出長長的煞車痕。她氣喘吁吁地走向徐菲,撐著膝蓋問:「怎麼樣?」

  「三秒二一。」徐菲的聲音平靜無波。

  「徐菲!你看到了嗎?均速破百!」趙元旭興奮地大喊:「時速七十公里才不是什麼系統偏誤。妳分析白白重跑啦。」

  「這兩件事沒有關係。而且我說過以輸出功率來看,動力輔助系統有可能做到。」

  「但妳不相信。」

  「我們再測四次。」徐菲不和趙元旭糾纏,轉向克林姆說:「妳可以嗎?」

  「我再喘一下。」

  克林姆感覺自己氣管管壁的黏膜完全被蒸乾,皮膚外層還有一層薄薄的熱。薩曼莎遞來水壺,克林姆抿了兩口潤濕喉嚨。她從外骨骼上附設的工具袋裡拿出扳手,調整了右腳膝蓋的螺絲鬆緊度後,再次走向遠方的終點線。

  「好,到此為止。」

  「不是還有兩次?」

  第三次測試結束時,徐菲攔下克林姆,要她把人工外骨骼脫下,克林姆說:「我可以再跑兩次沒問題。」

  「我相信妳可以,只是再這樣測下去得到的資料沒有參考價值。」

  「什麼意思?」

  徐菲把她的筆記型電腦螢幕貼到克林姆臉上,上面有填滿密密麻麻數值的表格,畫面右端畫了視覺化資料的折線圖。徐菲指著其中一條線開始說明:「第一次測試結束,右腳懸吊系統失靈;第二次測試到一半,左腳腳腕關節參數開始亂跳,我猜是腳爪的彈性材料斷裂;第三次測試,多處主要承重骨架發出塑性變形警告。這樣都能完成測試,我看只要主要骨架沒有散掉妳都能夠繼續跑。」

  「之前也是,妳G23(攔截點之戰)的系統紀錄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爭議,就是因為妳在系統部分零件失效的狀況下還進行極限操作,看起來不正常的資料和零件壞掉後的無效紀錄都混在一起,所以大部分的人很難相信經過人工篩選的資料建構出來的系統模擬。再說,我們也沒辦法用妳這幾次的運動模式來建立二足步行操作演算法。因為零件損壞的關係,每次系統組成都不一樣,運動模式——也就是妳使用的演算法——也不一樣。」

  「又或許應該像我之前說的。」趙元旭提出他之前被否定的野心計畫:「我們可以從這些運動模式裡面反推二足步行的通用解決方案。」

  「你先證明你所謂的『通用解決方案』和運動模式是一對一泛函數,再跟我說你要反推。我看你連泛函數的輸入參數是什麼都不知道!每次為了要實現你們隨口說說的爛點子,都不知道要熬夜到什麼時候。」徐菲抱著她的筆記型電腦蹲下:「還遇到爛日子,痛死了。」

  克林姆向薩曼莎擺出詢問眼神。薩曼莎比出噤聲手勢,小聲的說:「連紹上士會處理。」

  「算了。運動模式不是只有直線衝刺,我們還有很多要做的事。你。」徐菲指著曾健民,說:「把裝備脫給克林姆。」

  「欸?可是這副外骨骼我已經用習慣了。」

  「把神經節晶片做成可分離式就是為了可以直接替換裝備。什麼叫做用習慣了?你是拿獵槍上戰場的老兵嗎?盡說些蒙昧的迷信!」

  「不然我的給小莓吧?」薩曼莎說。

  「怎樣都好,總之快一點。」

  換上新裝備之後轉移配重片,又過了大概半小時才完成資料搜集。幾個人一起吃完午飯,趙元旭到研究室整理資料,徐菲回去補眠,連紹去照顧徐菲,曾健民則寒暄兩句就自行離開。一個接待的人都沒有留下,克林姆和薩曼莎回房間休息,趁著難得的機會沖了第二次澡。

  

  下午兩點是室內活動,準確來說是會議觀摩,讓來賓看看為她們打造保命武裝的研發部門平常是怎麼開聯合會議的。負責動力輔助系統的研發單位共有五個組別,主要幹部二十多人。會議室裡一條長桌,人員坐在長邊,研發部主任坐在短邊,面向另一頭的投影幕。當然這次的會議內容並不是進度報告,每個組別都特地準備簡報向克林姆和薩曼莎介紹自己的工作範疇。

  但克林姆根本就聽不懂。

  上午做完體能測試耗費大半體力,中午吃飽昏昏欲睡,昏暗的燈光配上沒辦法勾起克林姆興趣的冗長簡報,更糟糕的是室內還吹著強勁冷氣,不一會兒克林姆就靠著薩曼莎的手臂睡著了。

  「……克林姆……」

  「嗯,嗯?怎麼了?」

  睡夢之中好像有人叫著自己的名字,克林姆趕緊應答,回過神來卻發現大家都盯著自己。站在前面簡報的趙元旭說:「克林姆小姐,怎麼了嗎?」

  「喔,沒事。抱歉,你繼續吧。」

  「克林姆小姐在攔截點的表現證明了我們的動力輔助系統還有很大的潛力……」

  原來趙元旭只是在講解接下來的展示的資料內容。薩曼莎拍拍克林姆的頭,克林姆用手袖擦掉嘴角流出的口水,看現在在報告什麼。投影幕畫面裡面,簡陋的土色地形為影像增添空間感,畫面中間的人物由長短不一的圓桿和圓形節點組成,雖然有點差異,不過仔細辨認可以發現人物就是簡化過後的人工外骨骼。畫面右上方標示著包括骨架總重、重力加速度等等計算時使用的參數設定。

  「接下來會帶給大家幾段G23資料的動作還原動畫,雖然之前已經播過一些片段,不過這幾天才處理完整段資料。難得今天當事人也在場,有一些疑義的地方就麻煩兩位來賓指點。最後我會針對這幾天的發現做出總結,並提出之後的工作目標。另外這段動畫也有加入系統組徐菲下士進行的桿件受力分析結果,桿件實際受力超過設計強度百分之八十的時候會用紅色標記。」

  在趙元旭按下播放鍵之前,主任發言:「你右上角標的那個速度確認過沒問題了嗎?」

  「上次有意見表示,使用骨架關節的角度變化沒辦法直接推算裝甲的前進速率。這是沒錯的,不過我們不單單只是畫出骨架的動作,也有解機件的動力方程式。所以我覺得那不是問題。」

  「你的動力方程式也有很多參數需要率定不是嗎?」一個男人說:「有用商用的遊戲物理引擎試過了嗎?」

  「遊戲物理引擎目前只能調整參數到看起來符合直覺而已,設計組之前也回報過遊戲物理引擎在摩擦力和物體碰撞盒的設定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對於機械組件受力分析其實有專門的商用套裝軟體可以用,不過現在還是我們自己發展的模型比較符合分析需求。」趙元旭針對男人的問題進行答辯:「參數方面,敏感度分析雖然還沒做完,不過從初步的模擬結果可以發現參數的設定對這個系統的影響不是很大。」

  「模擬說到底還不是假的東西?」男人說:「我們有最新的裝備、有最頂尖的測試員,結果你都不用,整天躲在屋子裡弄那些方程式,模擬半天模擬出一個測試員跑不出的速度。有什麼用?」

  另外一個女人接話:「趙中尉,時速七十是非常振奮人心的結果。如果我們研發的裝甲可以有這樣的性能大家都會感到很驕傲。但你這樣說出去人家也只會笑話你,説你拿一個不能驗證的模擬結果在自吹自擂。我看我們是不是不要把力氣放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面。另外我一直覺得,二足步行研究應該還不需要將固體力學的微分方程接到動力分析的動力方程式裡吧?尺度差這麼大,參數還多這麼多。這樣弄太複雜了。」

  趙元旭一時語塞,這個團隊裡面最初將材料力學相關的微分方程引入二足步行動力研究領域的人就是他。他一直相信一昧模仿人或動物的步行模式有其極限,二足步行研究的未來在於了解生物機構在運動系統裡扮演的角色。比如說獵豹跑步時會伸展和收縮脊椎骨架,模擬其軟骨和肌肉變形吸收的能量讓傳統的機械動力學遇到很大的困難。人工設計機構方面,此次改版足部的彈性材料在傳統的模擬架構裡沒有直接對應的單元,新的模擬模型基本上是用很多彈簧和阻尼單元硬湊出來的。不過老前輩們似乎不認為這是一個大問題。

  說到底他們是研發單位而不是研究單位。任何結果都必須能馬上貢獻在實際運用上面才行。

  「那是真的。」徐菲扁平冷淡的聲音削過空氣。這時徐菲畫了妝,頭髮也紮起整齊馬尾,有氣色的外表加上原本就很兇悍的輕蔑眼神,非常有說服力:「這個早上克林姆下士用測試裝甲跑出平均時速一百一十二公里。是我計時的。」

  徐菲提到的數值引發一陣騷動,沒有人意識到即使克林姆真的跑出時速一百一十二公里,也不代表趙元旭的模擬結果正確無誤。舊系統和新系統的狀態、承重都不一樣,只要仔細想過,就可以明白這是兩回事。

  「這是真的嗎?」主任發問。

  「電池滿電,標準荷重狀態下,一百公尺花費三點二一秒。」徐菲說:「輪到我報告的時候我會詳細說明。」

  「好,元旭,你繼續報告。」

  「謝謝。」經過幾番攻防,趙元旭鬆一口氣,按下影片播放鍵。

  畫面播放著平凡無奇的粗劣動畫。

  至少克林姆是這麼想的。畫面中的人物以慢動作向前奔跑,跑了幾步之後,趙元旭將進度條拉回去,重複播放這個片段。他說:「接下來G23的資料會分為三個階段來介紹。雖然第一部分穩定前進的資料長度很短,但是有很多可看的地方。各位請看上肢的非支撐桿件移動模式,這部分是固定武器系統的位置。我認為這個部分的擺動對於外骨骼奔跑時的穩定度有很大的貢獻,有點像是我們跑步的時候會擺動手臂。」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我用一個虛擬圓球代表武器系統的質量,模擬其位置和重量變化的時候對整體運動機構的影響。」趙元旭切回簡報畫面,有幾條橫圖描繪不同的週期波,趙元旭說:「這些曲線是我改變圓球的質量和位置,模擬得到的操作員頭部移動軌跡。從圖上可以看出只有原本的配置最為穩定。我建議後續建構新的規制動作的時候可以考慮引入類似配重塊的概念,增加動作的穩定性。」

  「回到影片。從這段影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其實一半以上的時間主要承重骨架都處於過載狀態,只是因為交替受力,過載時間很短所以沒有挫屈。我覺得如果要在安全的狀況下發揮動力輔助系統的所有潛力,我們需要增加骨架的強度。」

  「這部分的建議有點超出你的業務範圍。」主任說:「系統組對此有什麼意見?」

  坐在徐菲旁邊的中年女子,應該是系統組的組長,說:「其實只要在神經節晶片的輔助下操作系統,都不會有安全問題,所以我不覺得增加骨架強度有其迫切性。再說我們才剛剛對骨架進行輕量化,這樣只是走回頭路而已。當然如果之後真的有需要,對骨架進行加強也不是不可以。徐菲,妳有要補充的部分嗎?」

  「確實要發揮動力輔助系統的所有潛力,主要構件的勁度需要全面升級。目前的裝甲即使在全新的狀態下也沒辦法支持克林姆下士全速奔跑超過三次。但是,有潛力也不代表需要用到。」徐菲說:「這套裝甲原本的定位是用於城鎮戰和室內戰,並不需要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倒是裝備的輕量化非常迫切。這麼說可能有點僭越我的職責,但我們應該成立負責研究合金物理特性和金屬熱處理的組別,用更少的材料做出符合強度需要的輕量化骨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熱處理嗎?」主任摸摸下巴,嘴裡贊同徐菲的主張,心裡卻想到了其他計畫:「確實,戰車級裝甲的研發就是在骨架強度和自重方面遇到瓶頸。我們之後再討論看看。繼續。」

  「之後的事情就比較離奇。」趙元旭播放影片:「在這裡克林姆小姐做了一個伸展的動作,我想應該是跳躍,但之後的資料是一團混亂,幾乎沒有辦法進行分析。所以我想請克林姆小姐分享一下當初的情況。」

  趙元旭說完的同時,所有人的視線又集中在克林姆身上。沒有需要發言的心裡準備,而且她完全不覺得畫面裡的粗壯骨架就是自己,所以克林姆實在不確定那個時間點自己做了什麼事。克林姆搔搔頭說:「細節記不太清楚了。總之那個時候我們和對方對峙,防線對面五十公尺左右兩邊有兩組敵人擺出交叉火網,中間有一台機器人距離我們大約六十公尺,然後右邊一點還有一台。我那時候人是在左邊。漢娜趁著火網減弱的時候發射震撼彈讓機器人停機,我們另外四個人就往前衝。兩個壓制對方左右兩邊的支援火力,我和薩曼莎就往前進破壞左邊的機器人,之後再破壞右邊的。大概是這樣。」

  趙元旭愣了一下。雖然克林姆完全沒有給出他想要的答案,不過整個戰鬥過程立體起來。比起簡略的書面報告和缺乏脈絡的外骨骼系統資料,克林姆的故事簡明的描繪出事件始末。趙元旭說:「那佩斯利上士呢?妳那時後是在克林姆小姐身後行動對吧?有看到什麼嗎?」

  啊啊,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被叫來這裡。薩曼莎心想。她說:「如果是直線衝刺之後的事情,我記得小莓,不對,克林姆下士直接跳起來踹飛第一隻機器狗,然後跑向另外一隻。」

  「抬腳踹嗎?」趙元旭伸出右腳,笨拙的踢向空氣。看他困惑的表情可以知道從系統紀錄裡完全看不出克林姆做過這個動作。

  「如果真要說的話,更像是飛踢。」薩曼莎更正自己的敘述,她伸出右手食指中指當作雙腳,戳向左手手臂:「跳到對方的身上,用裝甲的重量撞擊對方。落地的時候在地上翻滾一圈,四肢併用煞車——有點像是早上測試的時候減速的樣子——爬起來之後再往另外一個方向衝刺。」

  「翻滾,她剛剛說翻滾嗎?」會議室裡再度騷動起來。趙元旭則咬著指頭小聲嘟囔:「原來如此、就是這樣」等等安撫自己的話,然後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接下來是很有趣的部分。」

  「等等。」剛剛嗆趙元旭的男人插嘴:「有人可以跟我解釋一下發生了什麼事嗎?翻滾是什麼意思?」

  趙元旭扶著下巴思考如何解釋自己心中升起的無力感。他第一次覺得自己的研究領域一點都不有趣。人有兩隻腳,他們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做研究可不是這樣。

  關於二足步行原理,趙元旭專精的研究主題是從走路到奔跑這類平面上的運動模式,組員們則負責研究各種情況下二足步行機器人維持平衡需要使用的補償動作。之後系統組和工程組會想辦法將他們的研究成果簡化(感謝這幾年迅速發展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並整合進控制裝甲的微電腦當中。他們大費周章定義廣義規制動作巨集,避免操作者隨意作出的動作引發不可預期的錯誤。之後為了讓操作者能夠依照環境微調行為,又引入階層式控制概念,終於確立神經節晶片的理論架構。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要讓操作者的姿勢維持在正立狀態。

  現在跟我說要翻滾?

  而且不是趙元旭去年在網路影片裡看見的、民間機器人公司開發的二足機器人那種譁眾取寵的後空翻,這裡談論的是為了減緩落地衝擊、功能性明確的前滾翻。光是想到不同落地情境都需要不同的翻滾動作來消能,他就覺得他至少還需要三年來做這件事情。系統組的小組長發現趙元旭陷入思考,她微笑地向男人說:「打個比方,那就像每天穿著太空衣在月球上磕磕絆絆的太空人有一天突然看見有人穿著同樣的太空衣做了個完美的後空翻,當然會感到驚訝。其實考慮到克林姆下士操作裝甲的熟練程度,能夠做到飛踢或者是翻滾一點都不奇怪。不過目前我們對這類的行為著墨不多,所以算是有趣的主題。」

  「謝謝王敏中尉。翻滾和複雜的肢體動作可能會是未來能夠進行的研究項目。用動態平衡的方式設計系統,增加操作的自由度和降低運算需求一直是我們設計的主要走向。不過。」趙元旭終於站穩腳步,從女人手裡接過話題,繼續向男人說明:「有鑑於進行穿梭飛躍、翻滾時的身體姿態和步行相距甚遠,比起當作例外狀況處理,讓系統變得疊床架屋,全面,或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重新定義『平衡狀態』或許更有幫助。如果是這樣,如同徐菲下士所說,這件事能不能做到之前應該要先考慮需不需要做到。我們應該不需要戰車級的裝甲能夠翻滾吧?」

  趙元旭看向主任尋求意見,主任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趙元旭鬆一口氣,說:「接下來的片段就跟二足步行沒什麼關係,只是因為我自己沒辦法解釋,所以放給大家看看。我好幾個晚上都在想這到底在幹什麼,也不像在調整瞄準系統。」

  影片繼續播放。

  畫面中的骨架突然從奔跑姿勢站定,左手繞一個小圓的同時右手拉一個大圈,雙手收回,再一同往前戳。

  趙元旭讓片段重複播放數次,最後主任終於開口:「這是什麼?」

  「克林姆小姐?」趙元旭提示克林姆為眾人解答。

  「防下刺。」

  「什麼?」

  「持槍術基本刺。防刺,防下刺。」克林姆理所當然地說:「因為機關槍槍管長度剛好,就拿來用了。」

  居然有人真的會在戰鬥裡用刺槍術,這實在是太荒謬了。薩曼莎心想。

------
如果大家覺得喜歡,還請多多推薦和收藏──!

沒有花很多篇幅描寫克林姆出類拔萃的操作技術,反而讓大家看一大群人講著聽不懂的話語互相辯駁,辛苦大家了。

不過學術討論裡的進度報告開會環節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說不定很適合把學術研究做為生涯規劃呢。

是說為什麼克林姆的操作技巧鶴立雞群呢?本篇都沒有找到機會說明。其實還是一句老話:「惟手熟爾。」

克林姆體型和隊友相差甚鉅,所以自主訓練、聯合演訓的時候不管有沒有必要克林姆都是穿著動力輔助系統參加活動,穿戴時數是一般隊員的兩倍有餘。而且她非常討厭神經節晶片干涉她的動作,所以平時都是直接操作人工外骨骼裝甲,也時常造成裝甲損壞。

而這也是她為什麼對零件故障時的操作補償應對如此熟悉的原因。

下回,重裝戰術小組的野心──戰車級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