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樓

本章節 2247 字
更新於: 2025-09-14
綿綿春雨,如煙似霧,籠罩著整座均州古城。

細雨滴落在青石街道上,泛著微微冷光,連深巷裡也能聽到滴答的雨聲。

往日此時,街頭本應人潮如織,香客、信徒、商旅不絕於途,熙來攘往中夾雜著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落,熱鬧非常。

可今天卻不同,煙雨迷濛,行人稀少,偶爾傳來幾聲馬蹄,卻馬上被濛濛雨聲吞沒,只留下斷續迴響,顯得冷清而空曠。

李清揚與趙安並肩而行,衣襟沾滿雨痕,腳下水花輕濺,清脆而孤寂。

一路上,兩人都沒有說話,只有細雨拍打衣衫的聲音,伴著遠巷傳來的犬吠和淡淡檀香,讓人心情越發沉重。

這趟太和山之行,不僅一無所獲,反而讓謎團更深。

當年宮觀樓閣高聳,鐘聲悠悠,香煙繚繞;如今卻只剩殘垣斷壁,草木叢生,石階崩裂。
空山暮雨,淒涼無聲。

往日盛景,已如浮雲散盡,杳不可追。

這突如其來的落差,像沉雷壓在胸口,令他心頭鬱結難解,氣息也似乎凝滯不暢。

百年滄桑,宗門竟落得如此下場?

武當……真的已不存於世?

於是,趙安提議先去均州的「說書人分部」一探。

那裡雖然名義上只是說書,但實際底蘊深厚,藏書廣博,羅列群經典籍;而且消息靈通,網路遍及江湖與朝野,掌握天下風聲。從太和山到那裡只要半日路程,若要尋找與武當有關的線索,最合適不過。

李清揚心中卻有疑慮。

當年他下山遊歷,也曾見過茶肆酒樓裡的說書人,搖扇擊案,滿口俠義奇談,或談名門大派,或說江湖逸事,但多半只是添油加醋的傳聞。

如今聽趙安說得言之鑿鑿,幾乎要把說書人比作宗門門派,神通廣大,甚至能洞悉天下,他覺得未免有點誇張。

可趙安說話誠懇,不帶半點虛假,神情更是篤定,令他無法全然否定。

況且,太和山的殘景如利刃割裂舊夢,昔日榮光盡成幻影。他胸中鬱結難解,前路茫然,如墜濃霧。

此刻就算只有一絲希望,他也不願放過。

沉吟片刻,他終於點頭答應。

於是二人在今晨春雨未歇時從太和山啟程,如今已走到均州城內,往城中心而行。

突然——

一聲尖銳的鳥鳴響徹長空。

接著萬鳥齊飛,羽翼翻動,如驟雨拍檐,震人心魄。

李清揚原本低頭沉思,猛然抬眼,只見天際黑壓壓一片,無數飛禽遮天蔽日——燕、鴿、雁、鷂,各類飛鳥混雜,如雲潮翻湧,氣勢磅礴,場面壯觀,令人屏息。

街市上的人們也抬頭望去,但大多神色平淡,偶爾有人低聲驚呼幾句。顯然,對他們來說這並不算什麼稀奇景象,似乎早就習慣。

李清揚心中暗驚:如此奇景,若在昔日江湖,足以傳為異聞,但如今人們卻視若尋常,可見世道變化之大。

趙安微微一笑,抬袖指向前方,說道:「李兄,前面就是說書人分部——百鳥樓。」

他語氣雖溫和,眼神卻深邃,心思遠比話語更豐富。

以他閱人之能,李清揚心裡的懷疑,他早已看透,只是並不解釋,只用一笑帶過。

世上的奇聞,不必爭,不必辯,事實自會勝於雄辯。

李清揚臉上的驚愕,正如他所料。

循著趙安所指,只見不遠處一座高樓聳立。

樓體高聳通天,有如九層古塔,外觀素樸沉穩,沒有華麗雕飾,但高度遠超周圍屋舍,宛如參天巨木,撐破塵囂。

樓下人潮熙攘,樓上卻鳥影翻飛,像天地之間的分界。

剛才鋪天而來的群鳥,全都出自這裡。細看之下,每隻鳥腿上都繫著細小書札,長短不一,密疏各異。有的來自萬里之外,振翅直飛樓頂;有的則從樓中展翅離去,消失於天際。

來往不息,周而復始,數量龐大,超乎想像。

群鳥鳴聲如萬簫齊奏,乍聽雜亂,細聽卻和諧,恍如百鳥朝鳳,與古拙的樓宇相映成趣。

趙安望著天空,語聲平靜卻鏗然:「這些信鳥,就是說書人傳訊之法。各地說書人將所見所聞寫下,繫在鳥腿上,送到最近的百鳥樓,在樓中整理編錄後,再轉送到各地分部,層層傳遞,廣布天下。樓樓相連,如同蛛網,消息能在最短時間傳遍八荒九州,無遠弗屆。每日都有成百上千的信鳥往返,歲歲不斷,因此全天下的分部都叫『百鳥樓』。」

李清揚默然不語,心潮卻翻湧不已。

百年前傳遞消息,靠人力、信鴿或口耳相傳,往往失真。如今卻能憑信鳥往來,消息如潮,瞬間傳遍天下,如同一張無形天網籠罩江湖,實在令人震撼。

站在百鳥樓下仰望,更覺氣勢非凡。

這座樓佔地遼闊,地下一層呈八角形,四面通街,沒有特定門戶,只有十根巨柱撐天,穩如磐石。

人流自東西南北湧入,來往穿梭。樓四周掛著「說」字旗,與趙安腰間的令牌相同,是說書人的標誌。

地下一層看似尋常酒館茶舍,桌椅成排,數十張之多。

有人飲茶聊天,有人低聲交換消息,場面熙熙攘攘,卻不顯混亂。

正中央小方台上,一名說書人正在揮手講述,聲音鏗鏘。台下聽眾屏息專注,有人點頭稱善,有人拍案叫絕。

觀眾不止有江湖遊俠,還有衣冠楚楚之士、官僚貴人,甚至尋常百姓,人人都聽得入神。

這種場景,已經超越門派界限,像是天下共坐一堂。

兩人走進樓內,很快就有人認出趙安,起身拱手相迎,但場內人太多,大都專注於茶話與說書,並沒有引起大騷動。雖是「說書人之首」現身,眾人也自然接受,未多驚訝。

倒是有些人偷偷看向李清揚,低聲交談,似乎認出了他的身分,但沒有明言,讓他心中暗暗疑惑。

趙安身為「說書人之首」,卻沒有半點架子,依然笑容和煦,帶著李清揚四處參觀,低聲解釋:「百鳥樓是說者與聽者的聚集之地。這裡地下一層以飲茶談笑、交遊往來為主,方台上則不分晝夜,不同的說書人輪流講述從各地傳來的江湖見聞。無論大事小事,都會在這裡匯聚,如同萬流歸宗。」

二人來到方台,見說書人桌邊堆滿紙卷,字字筆墨皆是江湖各處的消息。他們依卷直述,不敢妄加修飾;樓中人員則不斷送來新的紙札,隨時補充更新。

因此台上所言,總是逐步增補,愈加詳盡可靠。

這樣的秉實風氣,與往昔茶樓說書截然不同——昔日說書人多數添油加醋、巧舌取悅,以博聽眾一笑。

百鳥樓則務求真實,所說之事不容虛妄,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