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萬語
本章節 2187 字
更新於: 2025-09-16
趙安引著李清揚,拾級而上。
與樓下大廳的喧鬧熱鬧相比,二樓顯得安靜許多。這裡盡是環樓而設的廂房,大概十來間,每間都能容納數十人。
「二樓與三樓,合稱『千言廂』。」趙安邊走邊說,語調平和,「這裡的每個廂房都有主題,一名說書人專門負責詳述一地一事,或一人一派。聽者若想知道什麼,就能依需要進去聽個明白。」
兩人正行,趙安忽然在一處廂房前停下,指向門上貼著的紙條。其上大字赫然寫著——「黃山五尊之聚」。
李清揚心頭一震,忍不住暗暗驚疑,難道……?
他轉頭望向趙安,趙安心領神會,只是淡淡一笑,微微點頭。二人遂立於門外傾聽,果然,裡頭的說書人正在敘述當日黃山之會,正是李清揚初遇五友之事。
五尊乃當世武林翹楚,一舉一動,無不為江湖矚目。每隔一段時日,五人必聚於黃山,論武爭鋒,往往牽動武林風向,甚至重定高下,推舉天下第一。如此盛會,自是江湖大事。
廂中說書人聲情並茂,說到幾人比武突遇異狀,神色緊張,眉宇間幾欲咬碎銀牙;再描繪神秘人踏雲而來,凌空點穴,場面驚心動魄。
聽客瞠目結舌,齊聲嘩然。可與眾人驚訝不同,李清揚心中卻掀起萬丈波瀾——因那「神秘人」,正是他自己!
忽然成了說書人口中的主角,這種滋味實在尷尬。二人遂悄然退下,唯恐聲響驚動眾人。
趙安見他神情不安,低聲安撫:「黃山之會,確由我通報。但說書人只記錄所見所聞,從不探人隱私。若要隨行紀錄,必先徵得同意。只是今時不同往日,說書人遍布天下,耳目眾多,消息無遠弗屆。與舊時江湖口耳相傳無異,只是如今更快、更廣罷了。」
李清揚聞言,急忙拱手,語帶羞澀:「趙兄不必謙詞。行走江湖,不外行俠仗義,立名於世。若能被說書人記錄,本是榮幸。只是頭一回親耳聽到自己的事,難免覺得誇張,心裡有點不自在而已。」
二人繼續登上三樓。趙安續言:「千言廂二樓多說江湖大事;三樓則專講各派興衰起落,或俠士軼聞,偏重人物。」
三樓廂房比二樓更密集,雖然規模較小,只能容十餘人,但數目翻倍,門戶林立,熱鬧非常。
恰巧經過一間廂房,門邊有兩名孩童正在扮演比劍。一人舞著木劍,大喊:「吃我白髮郎君一劍!」另一人橫掌劈空:「哼!白髮郎君最強的不是劍,接我七寒掌!」
二人相視而笑,走到門口,只見門上題字「白髮郎君」。
房內擠滿了人,明明只能容納十來人,卻硬生生擠下二十幾個。說書人繪聲繪影,將其生平事蹟娓娓道來,場面熙熱。
趙安低聲笑道:「白髮郎君,近年最受百姓追捧。無門無派,卻以奔雷劍法自成一格,驚豔江湖。年輕一輩中,在下對他亦是頗為欣賞。」
李清揚心中再震。
往昔江湖,宗門人物多隱於山林,不遇奇緣,少有人知。如今卻能透過說書人之口,令俠者聲名遠播,甚至家喻戶曉。連孩童也能叫得出他的名字,甚至模仿他的招式。
這不正是打破了昔日江湖與庶民的隔閡?
趙安看出他的心思,補充道:「若只是憑說書人所見所聞,偶然發現,怎會成此盛況?如今許多江湖人物,反主動寄信於說書人,詳述自身行跡,求個留名。說書人依據編錄,像是人物傳記。這也是一種揚名方式。只是我們必須審查真偽,不容虛妄。」
李清揚聽得心頭一凜:原來不是傳聞流轉,而是眾人自投文案以求揚名!
江湖竟已至此?
他苦笑一聲,剛才聽到別人說自己,便覺突兀,還嫌誇張;如今卻有人巴不得廣而告之,反倒顯得自己拘謹。
念及此處,心中又羞又愧。
他抬眼望去,只見環樓廂房題滿各派名號:少林、華山、全真、崆峒等耳熟能詳,亦有陌生門派與俠士姓名,琳瑯滿目。
唯獨不見「武當」二字。
盛世眼前,卻無武當席位,他心口一震,難掩失落。可轉念一想——說書人之筆能令人物名揚天下,既然他尚在,便是武當的傳續。誰說武當不存?
這一念間,心頭忽覺暖意,眼神也亮了幾分。
趙安看得明白,自入樓以來,李清揚幾乎一直驚疑不斷。他卻不以為憂,反感欣慰。江湖奇景紛至沓來,至少能令李清揚暫忘滅門之痛。比起之前滿面愁色,眼下已好得多。
他大笑一聲,拉著李清揚繼續上行:「李兄,隨我去看看『萬言閣』!」
李清揚精神一振,腳步也輕快起來,隨口應道:「好!」
推門而入,眼前景象再度震撼心神。
相比樓下的喧鬧,這裡靜穆肅然。人聲全無,唯有書卷氣息瀰漫。
四壁皆是高聳書架,層層疊疊,宛若森林,滿架典籍密密麻麻,不計其數。通道狹窄幽深,不見盡頭。偶有木梯相連,顯然為了騰出更多空間以容納書卷。
所謂「萬言閣」,果真名副其實,彷彿萬千言語盡聚此樓。
趙安立於門外,語聲沉穩:「百鳥樓共九層。自此而上三層,皆為萬言閣。近數十年來,說書人所記人事,盡皆輯錄於此。或依年月編排,或按地域劃分,雖書卷繁多,卻有次序。再往上三層,便是你方才見過的信鳥出入之處。天下百鳥樓皆設萬言閣,但各地所藏各有差別。這裡離太和山最近,由此開始,最為合適。」
李清揚心中暗暗感激。
二人本是萍水相逢,卻一路同行,趙安凡事照拂,甚至親引至萬言閣。對趙安而言,不過舉手之勞;對自己而言,卻像迷霧之中忽見明燈。
他再細想一路以來,凡所經處,無不有人向趙安拱手,或稱「趙首」、或尊「先生」。其人舉止謙和,卻令人敬畏。以其身份,不僅是說書人之首,更是當世五尊之一,江湖中的巔峰人物。無論何處,總有人仰望。
如此人物,本該高不可攀;然而待己始終平和,視若同輩。
李清揚心頭動容,終於鄭重拱手:「趙兄,此行此恩,在下銘記於心。」
趙安坦然受之,唇角帶笑,淡淡回道:「李兄,祝你有所斬獲。他日再會時,還望能聽聽你的故事。」
言罷,他衣袖一振,瀟灑轉身,背影隨著長階漸行漸遠,終消失於樓閣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