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紅門的財富守護神
本章節 1708 字
更新於: 2025-08-05
紅門的財富,不是存在銀行帳戶里,而是藏在制度的縫隙里。
你以為他們的保險柜就是保險柜,其實那只是一個精緻的「舞台布景」——真正的財富,早就通過跨國金融通道、信託結構、空殼公司,漂洋過海,隱身在各類無法穿透的離岸帳戶中。
他們對財富的理解,跟普通昭陽國百姓完全不同:
百姓的財富:存摺、房產證、理財單
紅門的財富:BVI公司註冊文件、開曼信託契約、盧森堡基金協議
普通人怕錢被偷,他們怕的是錢被查。
所以,他們找到了兩個神秘群體——國際律師與稅務巫師。
紅門家族的國際律師,通常是英國魔都律所、香港金絲雀港律所,或者瑞士專門服務高凈值客戶的白手套團隊。
這些律師的主要任務不是打官司,而是讓財富變成另一個人。
他們最擅長的魔法,是把你的資產從身份證換成護照。
比如:
一套位於昭陽國核心地段的豪宅,通過離岸公司持有,就變成了「外國人財產」;
一只在瑞士帳戶里的基金,通過家族信託持有,就變成了「家族長期規劃」;
一筆本應交稅的利潤,通過虛構的跨國貿易合同,就變成了「合法成本」。
這種操作的妙處在於:即便昭陽國當局再憤怒、再想「依法查封」,也會發現這筆錢不在管轄範圍內。
——你不能查別國國民的錢啊!
國際律師就像財富的外交官,他們的任務不是讓紅門遵守法律,而是讓紅門的財富變成「不適用該法律」的存在。
如果國際律師是「外交護照」,那麼稅務巫師就是暗道設計師。
這些巫師大多來自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或者曾經在那裡),精通昭陽國和各大避稅天堂的稅法細節。
他們不會告訴你「不要交稅」,他們只會告訴你「稅法允許你不交」。
比如:
通過「成本轉移」——把利潤轉移到稅率低的國家;
通過「轉讓定價」——在集團內部虛構交易價格;
通過「借殼公司」——讓利潤先繞到免稅區,再迴流成外資投資;
通過「知識產權」——把國內利潤轉化為海外專利費。
這種技術高到什麼程度?
普通人一輩子都沒見過的稅法條款,他們倒背如流。
更可怕的是,這些操作完全合法——只要你請得起他們。
稅務巫師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幫你省了多少錢,而在於幫你合法地讓別人查不到你省了多少錢。
紅門的財富保護,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迷宮。
舉個例子:
昭陽國的某個能源企業——國有控股
控股公司的股權,通過一家香港註冊的殼公司持有
香港殼公司由一家開曼群島的信託持有
信託的受益人,是一個以塞普勒斯身份登記的紅門太子
最終的資金帳戶,在瑞士楚格州的私人銀行
你去查昭陽國的能源企業,會發現它只是個正常公司;
你去查香港殼公司,會發現股東是開曼信託;
你去查開曼信託,會發現受益人是塞普勒斯公民;
你去查瑞士帳戶,會發現——查不到。
這就是他們的財富迷宮,層層嵌套,既像俄羅斯套娃,又像一座金融金字塔。
每一層都合法,但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無敵的「反查系統」。
普通人一旦出事,銀行卡會被凍結,房產會被查封。
紅門人一旦出事,頂多是國內資產被查,但那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山,在海外。
危機來臨時,他們只需要一通加密電話:
國際律師啟動應急方案,把信託受益權臨時轉到「安全名單」上的親屬名下;
稅務巫師調整資金流,把資產重新注入一個新的離岸公司;
莊園管家提前準備好機票和住宿,確保當事人一落地就有地方落腳。
等國內風聲過去,他們再慢慢把資產調回來,或者乾脆不調——反正昭陽國的經濟,他們早就不打算押重注了。
紅門的財富免疫系統,本質上是昭陽國體制免疫系統的延伸。
因為他們不僅掌握轉移財富的技術,更掌握不被追究的權力。
一個普通商人,如果被查出離岸公司、資金外流,會被扣上「非法轉移資產」的帽子;
一個紅門成員,即便被曝光海外信託,也可以解釋成「家族資產規劃」。
這是最大的特權——財富的安全感不來自法律,而來自他們本身就是法律的制定者。
江湖上有個笑話:
「紅門人請律師,不是為了打官司,而是為了不被別人知道要打官司。」
還有一個更刻薄的段子:
「紅門人繳稅不是義務,是談判。」
這些笑話聽起來誇張,但在昭陽國,它們比法律條文更真實。
【江湖筆錄】
江湖裡,財不露白;
紅門裡,財不露國。
江湖人怕破產,紅門人怕國運;
江湖人怕沒錢吃飯,紅門人怕沒錢買島。
江湖人的財,埋在地里會爛;
紅門人的財,埋在海里會生花。
江湖斗的是刀,紅門斗的是律師函;
江湖賭的是運氣,紅門賭的是避稅天堂的日出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