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紅門末日預案
本章節 1519 字
更新於: 2025-08-05
昭陽國的紅門,不信鬼神,但信末日預案。
在他們眼中,政權的壽命像一瓶上了年份的葡萄酒——年份越久,風險越大。
誰也不知道哪一天會摔在地上,瓶口崩裂。
所以,紅門有一條鐵律:
「我們不能預測明天的太陽,但我們能準備好明天的飛機票。」
從上世紀的「香港後路」到本世紀的「海外家族信託」,
紅門的財富、親族、渠道,早已形成一張跨國避險網。
莊園,只是這張網的落地節點——一個可居住、可藏身、可交易的安全屋。
外人以為紅門的危機演習是軍事化的,比如開直升機、演練防禦。
其實,他們的危機演習更像一場跨國接力賽:
1.國內風向突變
只要內部情報網嗅到異常,比如高層鬥爭信號、經濟驟變跡象、或大規模民意騷動,就會觸發「黃碼」預警。
2.資產轉移
銀行、基金、信託公司立即啟動緊急通道,把能走的資金先換成美元或其他硬通貨,通過香港、新加坡或迪拜的節點快速外轉。
3.家族成員撤離
直系成員用旅遊、學習、商務考察等名義離境,護照早就放在指定保險箱里,機票是常年預定的「可隨時起飛」商務艙。
4.海外接應
莊園管理員提前接到暗號——通常是一句只有自己人聽得懂的祝酒詞——準備接機、安排安保、封鎖莊園入口。
5.信息切斷
抵達莊園后,所有通訊改用加密衛星電話,本地媒體不會知道這批「遊客」是誰,外界只能看到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曬海景、曬美食。
這種演習,往往在沒有硝煙的日子進行,但每一次演練都讓紅門更確信一件事:
「離開的通道,必須永遠暢通。」
海外莊園,表面上是奢華的生活空間,實際上有三層功能:
1.避險中心
莊園有獨立水源、太陽能系統、糧食冷藏庫,甚至有私人醫療小組常駐——萬一政權風暴來臨,可以自給自足三個月以上。
2.財富樞紐
這裡往往註冊有若干家公司,用於持有地產、基金股份、礦業權等海外資產。一旦國內資產被凍結,這裡就是「復活點」。
3.政治中轉站
紅門成員在這裡與海外政客、商人、情報人士會面,達成私下安排。莊園的會議室沒有攝像頭,只有一條老式傳真機線路——他們知道,有些事情連「加密通信」都不夠安全。
有一次,昭陽國內部突然傳出高層清洗的風聲。
當時某個紅門家族的太子正在北半球滑雪,接到信號后,立刻切換到B計劃。
他並沒有立刻回國,也沒有直接飛去莊園,而是先繞道加拿大「探望朋友」,
因為莊園和機場之間的路線,已經提前埋好了多條備用通道。
與此同時,莊園這邊已經啟動了一級安保:
*門加派雙倍保鏢
*酒窖和檔案室同時上鎖
*廚房啟動「戰備餐單」——減少外購食材,以避免暴露
三天後,國內風聲逐漸平息,太子又若無其事地飛回昭陽國,
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條:「三天假期,收穫一份寧靜。」
只有圈內人知道,這三天,是家族生死預案的演練期。
在紅門的邏輯里,危機不是「萬一」,而是「必然」。
只不過,他們的危機不是民眾擔心的那種社會崩盤,而是權力版圖的重繪。
他們深知,政權再穩,也有內鬥;家族再大,也有失勢。
唯一的保險,就是讓自己的根不全扎在一片土裡。
所以,紅門的避險哲學是:
「國有國運,家有家命;國有變故,家先有路。」
有些紅門成員甚至做過最極端的設想——
如果昭陽國真的陷入不可逆的混亂,莊園將徹底「自治化」。
*安保升級:雇傭退役特種兵長期駐守
*物資封閉:自建農場、牧場,減少外部依賴
*政治割席:完全切斷與昭陽國的官方聯繫,改用海外身份活動
在這個設想里,莊園不再是「海外家園」,而是新的「家族國度」。
這裡沒有選票,沒有民意,只有熟悉的紅門規則。
【江湖筆錄】
江湖危機,草民有一條路——等天亮;
紅門危機,有一百條路——隨時起飛。
草民盼著國泰民安,紅門盼著航班準點。
他們的莊園,是後花園,也是後門。
江湖人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紅門人講「人在莊園,天下由己」。
若問末日來臨,他們去哪裡?
——去另一片「祖國山河」,
只是這祖國,不在地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