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你不姓趙

本章節 2231 字
更新於: 2025-07-23
在昭陽國,老百姓最愛講的笑話,莫過於那句:

「我爹不是李剛,我只能在B站上講李剛。」

人人都明白這笑話的意思,就連御史台新辦的《奮進日課》也引用過這句「網路勵志語錄」,作為反面典型——「低級紅」「高級黑」「陰陽怪氣」,三罪齊全,入腦即封號。

而今的昭陽國,階層不是慢慢固化的,是被整個體制熱熱鬧鬧、敲鑼打鼓地焊死的。趙逍遙在《昭陽階級調查實錄》里曾打過一個比方:

「你以為你在拼搏,其實你只是在旁邊看著人家傳宗接代。你努力寒窗苦讀十二年,正好考進了人家安排的科研機構,替他們家的紈絝兒準備升職材料。」

昭陽國的基層社會,正在變成一張宗法網路織就的人情蜘蛛網。每一個崗位都有名字的歸屬權,像古代的「世襲爵位」一樣,只不過冠冕堂皇地叫「編製內人才培養機制」。

在昭陽國,姓趙是一種免死金牌,也是一張通行證。

「姓趙」不是真的姓趙,而是有後台、有門路、有靠山之意。譬如中樞趙家、南嶺王家、西北李門、東山陳氏——這些都不是普通老百姓會在門口貼春聯的姓。他們的孩子從不參加高考,他們的青春沒有「考研」與「國考」,而是「進修」、「調任」、「交流掛職」。

他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副縣長,起點即終點。你拚命考的體制,是他們避風的老宅子;你流汗卷的崗位,是他們實習的茶水間。

「我們單位沒人姓趙。」趙逍遙曾聽一位基層考生絕望地說完這句話后,悄悄撕了報名表。他姓王,父親是賣早點的,母親是被民政系統「錯評低保」后常年找街道辦理論的「鬧訪戶」。他後來留下一句話:

「我努力的樣子像極了一個小丑,拚命想擠進人家的家庭群。」

現實中,拼爹成了公開秘密,封建回潮也穿上了紅色制服。廟堂之上,官員的成長路徑不是靠實績而是靠「誰的門生」、「誰家女婿」、「誰跟誰是發小」;江湖之下,青年人不是比誰會幹活,而是看誰的親戚在組織部。

於是,「寒門」徹底淪為一個歷史段子,只在高考作文和勵志短視頻里才配出場。

「昭陽不缺夢,只缺姓趙的人做夢。」

這句從「草根勵志博主」口中流傳出來的話,很快在南瓜書與快瓜短視頻平台上傳瘋了。有人剪輯成了「反雞湯合集」,還有人加配音:「努力的你,是否已經配不上努力本身?」

從前大家講「考上公務員就脫貧」,如今變成了「考公失敗是階層背叛」。在這片大地上,年輕人的奮鬥成本越來越高,回報卻越來越低。更絕望的是,那些已經上岸的人一邊嘲笑「拼不動的廢物」,一邊暗中把自家孩子塞進國資單位「內部推薦崗」。

努力不再是通向成功的路徑,而是一種諷刺的姿態。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

躺平:反正拼不過,乾脆不拼。

潤學:換個國家投胎,雖遠必潤。

佛系努力:做得多,不如投胎好,幹得好,不如女婿巧。

最經典的,是一位考研三戰失敗者在留言區寫下的一句話:

趙逍遙曾在《瓜報》上寫過一個段子:「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別人升得比你快,那你該看看他爸幹什麼的。如果你不知道你為何升不上去,那你也該看看你爸幹什麼的。」

這個段子當年在瓜友圈傳瘋了,後來被昭陽網警以「破壞積極奮鬥氛圍」為由屏蔽。

「卷不過,就做個彈簧,看看還能彈到哪裡去。」

趙逍遙在一次「基層調研」中,旁聽了一場鄉鎮組織部的幹部任命會。會議紀要中赫然寫道:

「某某同志能力一般,但政治覺悟高,尤其忠誠可控,適合任用。」

這個國家並不缺有能力的人,它缺的是「能控制的有能力的人」,而更喜歡的是「雖平庸但高度忠誠的可控幹部」。

於是,「忠誠經濟」成了人事任命的通行證。你沒背景沒學歷沒經驗不要緊——只要會背文件、轉發《宣講日報》,懂得在領導發言中「適時點頭」,你就能在廟堂社會中步步高升。

更有甚者,為了展示「忠誠力」,每周主動寫「思想周報」,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本周我又重新學習了聖上的三十年成績。

家裡親戚有怨言,我已經嚴肅批評。

對XX事件的看法:國家好,我們好,大家好。

而那些真正關心民生的人,要麼調離崗位,要麼被舉報「政治敏感」。

昭陽不是一個可以自由競爭的社會,而是一個結構封閉的世襲賽道。從縣域的教育資源到醫療編製,從城建項目到文化系統,一切都向「圈內人」傾斜——而這些「圈」不是靠能力畫出來的,是靠婚姻、血緣、山頭、忠誠混合發酵。

當你試圖衝破這個圈子時,不是被擊倒,而是被抹除——你的簡歷會「神秘失蹤」,你的考試成績「系統錯誤」,你的背景調查「存疑未果」。

從組織系統、編製結構、社會認同、心理機制各個層面,昭陽完成了對寒門逆襲神話的徹底清洗,只留下一個冰冷的判斷:

「你不姓趙,努力也白搭。」

昭陽國自上而下的體制,建在「血緣-關係-忠誠」三層金字塔上。

最底層是「寒門」,被要求「不要眼高手低」,「要吃苦耐勞」。他們每年貢獻出99%的高考人數,考進大學后,被要求繼續「努力改變命運」。可等他們想考編、考公、考研,發現筆試能過,政審不行;面試能過,關係不夠;實習能幹,背景不硬。

中間層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看透上層不可逾越,便選擇站隊混日子。要麼入黨辦事,要麼巴結上司,要麼進國企做合同工。出頭沒希望,穩定是王道。

最上層,是「縣城婆羅門」——本地關係戶。他們從出生那一刻就有車接有奶粉,不考學照樣當官,不實幹也有獎金。你加班改PPT,他在打高爾夫。你揣摩領導喜好,他叫領導「舅舅」。

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內循環的「趙姓俱樂部」:內定,內薦,內升,外人勿擾。不是你不優秀,而是你「未入編」。

【江湖筆錄】

「我曾以為這個江湖,有刀有馬,有恩怨情仇;後來才知,這江湖是個族譜館,刀只是祖上傳下的權柄,馬是給趙家人備的坐騎,恩怨情仇是內鬥時的調味品,外人連路過的權利都沒有。」

「不是我不努力,是我不姓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