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多喝熱水,少管閑事
本章節 1508 字
更新於: 2025-07-17
天色微亮,昭陽國西南之地,某郡一間陋舊的縣衙內,一封黃紙密信悄然送入吏房。信內不過寥寥幾字:「民間豆腐作坊摻入火鹼與脫脂棉,事涉廣泛,恐有禍患。」
這是小吏陶慶的一次良心覺醒。他原本在縣衙做文案勾當,一日偶然查帳,發現數家「扶貧認證作坊」的報表中用料異常,表面寫著「優質黃豆」,實際則是進口轉基因豆粉摻棉纖維,一斤豆腐成本不到五文,還能報銷「良心企業補貼」五十兩。
陶慶心驚,便匿名遞信舉報。然而他萬萬沒想到,這封信會像一個燙手山芋,輾轉送入「禮部瓜言司」下屬「膳務監管廳」之後,便再無音訊。三日後,他被調往「街景管理組」——也就是傳說中「刷牆不留字,涂鴉皆政績」的彩繪隊,專責在舉報現場牆上重新粉刷「幸福昭陽」、「豆香萬里」等宣傳口號。
「你懂什麼,人民想吃便宜的,不想知道怎麼來的。」領導訓斥他時,像是在教育一個誤觸政治雷區的文盲。
從那以後,他知道:在昭陽國,說真話並不是一種品德,而是一種病。
——
在大都城的另一頭,趙逍遙的故友、曾任「醫研監司」副掌院的賈若愚,正在進行一場看似「學術交流」的內部通氣會。
會上展示了一項關於「民間醬油發酵菌株毒性指數」的研究成果。賈若愚低頭盯著數據,身邊某專家悄聲提醒:「毒性參數要修一下,不然明天上報沒法過關。」
「修?修到幾倍?」他試探。
「至少降到國家標準的1/5。否則你是想被吃瓜媒體當靶子,還是被瓜言司請喝茶?」那人笑得云淡風輕。
賈若愚沒再說什麼,點了點頭。
數據的命運,不是由毒素決定,而是由風向決定。
他曾試圖堅持真相,數年前揭露某特供肉品在內部流轉時「每四斤中必有一斤豬瘟肉」,被上級批評「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影響朝廷大局穩定」。之後他被調離,擔任「健康昭陽科普計劃」首席話術官,專寫「食物不過敏靠心態,瘦肉精攝入其實也鍛煉肝臟」等宣傳文稿。
在這片土地,知識分子可以質疑牛頓,但不能懷疑餿油。
專家的命運,不在於他們知道了什麼,而在於他們說不說。更精妙的是,這個制度並不直接逼你噤聲,它只需設置一種沉默可獲利的溫吞環境,任你在退與不退之間自我蒸煮。
——
也不是沒人反抗。
曾有一位老年營養學士程鶴鳴,八十高齡,在「國膳指南年會」上公開質問:「既然高脂高糖有害,為何膳房推薦菜單第一道是『糖油炸年糕』?你們這是給誰定膳?」
第二日他便「健康原因」被請辭,之後在一篇「感恩回憶錄」中表示「十分理解朝廷立場,願餘生支持官方營養戰略。」只是據說那篇文章的初稿是空白的,後來的版本出自禮部宣言司手筆。
程老從此住進御前養老區,每日吃特供飯,看偽實況節目《百姓餐桌的笑臉》,他不再發聲。他曾說:「我不怕死,我怕的是再說話,沒人信。」
——
而那些真正用生命揭露毒供體系的民間「瘋人」,又下場如何?
有個叫林辛的青年,自學化學,用自己籌錢買來的試劑,一一測出家附近黑作坊出的「蟑螂調味醬」、「老鼠蛋白粉」、「橡膠香腸皮」,並試圖上傳視頻到「瓜信平台」。結果號被封,房被砸,親人失聯。他最後發出的一句話,是:
「你不怕毒你怕真話,那毒是你應得的。」
這句話在某些小報傳播了一夜,第二天被定性為「煽動反食育思想」,連夜刪除。
現在林辛在哪裡,沒人知道。據說在某地「融合教育營」里做「正能量編文練習」。
——
舉報者的命運,是成為警示牌。
專家的命運,是被擺進櫥窗,供製度在需要時說:「你看我們聽過他們的意見。」
而人民的命運,是在毒與假的間隙中學會:「多喝熱水」「少管閑事」「吃飯前別問太多」。
——
【江湖筆錄】
江湖之大,嘴巴最硬的不是鏢師,是配料表
若你看見一條毒蛇,告訴了眾人,人們只會罵你擋了他們吃蛇羹的雅興
人人都在等一個真正的揭露者
可真話若無體制背書,就只能是瘋話
真相若沒有人聽見,就等於造謠
而這個江湖對瘋子和造謠者
從不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