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神農氏親調天膳

本章節 1646 字
更新於: 2025-07-14

若說昭陽國百姓的飲食是煉毒百草園,那朝中權貴的口糧則是出自神農氏親調的天膳。前者講求「習以為常」、自毒成仙,後者講求「標準安全」、專供養命。至於這兩個世界之間的界限,則由一道密不透風的「特供檢測機制」所守護。

這道機制如同一位高懸空中的御前閻王,手握毒簿生死冊,替那「龍種鳳苗」分辨出哪一顆黃瓜可食,哪一棵白菜不能入嘴。老百姓的肚子歸工商,貴人們的胃歸這裡。

整個「特供檢測系統」,不是簡單的抽樣化驗那麼粗陋,而是堪比一場微型大閱兵。其流程之密、規格之高、排場之盛,不僅遠超尋常百姓眼中的「食品抽檢」,甚至比大多數地級市的財政預算還精密。

所謂「檢測」,不過是「特供安全指標合格確認」流程中最講排場的一環。每批特供食品從田間到府邸,要經過三道認證:一級政治背調、二級人事審簽、三級生物檢測。聽起來像是一鍋煮飯,摻進了諜戰片的劇情。

這套系統有專屬人員、專屬設備、專屬技術指標、專屬報告流程、乃至專屬語義體系。

先是「身份檢測」——生產者需附黨籍證明,思想表現無不良記錄,子女無境外資產、配偶未翻牆發帖。若有「言論出格」之嫌,立刻打回重種。運的是白菜,搞得跟送核彈似的。司機是否曾點贊非主旋律文章都要調查。

接著是「路徑檢測」——運輸環節中不得經民用交通幹線,須由特供冷鏈車隊全程護送,每輛車裝有「意識形態同步衛星定位系統」,一旦偏離路線,立刻觸發「泄密危機預案」。

檢測流程分為「初篩」、「複檢」、「交叉驗證」三輪,接著再由「權威機構蓋章」與「御前試食團」交叉比對。這試食團並不是真吃,而是仿照古法祭天,「觀氣味、辨色澤、察韻律」,再記錄入冊,以備上呈。

有人曾誤以為檢測人員是農業系統出身,實則多為警衛系統兼任,甚至有編製來自八局七處,專司保衛首腦口腹安全。檢測車輛從不走地方道路,必由「特供道」專線直達,途經若遇檢查,亮出牌證,比巡視組還神氣。

他們檢測的是:土壤酸鹼、空氣中金屬離子殘留、葉片呼吸頻率、光合作用效率、雞血中膽固醇情緒指數、豬肉紋理含政治立場……這些指標,其實連部分科研人員都不太懂。

有一次據傳緗山農場的一批「高端有機胡蘿蔔」因運輸時溫度誤差達0.2度,被整批銷毀,理由是「胡蘿蔔中產生應激素,恐影響領導人腸胃氣場」。

而據另一傳說,一位新調任某部的副國公不慎吃了下放幹部食堂的白菜燉粉條,數日腹脹,雖無大礙,卻被測出「微量亞硝酸鹽」。此事被列為「重大危害事件苗頭」,其後再無人敢近普通食堂一尺之地。

更有傳聞稱,帝都神義某檢測點,其實驗室設備價格之高,超北醫三院全院預算,號稱「吃一個蘋果要過三道核酸檢測關」。

一份「特供蔬菜合格報告」長達十七頁,附帶實物照片、來源編碼、土壤成分剖面圖、菜農祖宗三代政治面貌。更恐怖的是,「食物溯源系統」接入中央監控大腦,一棵小青菜的生命周期,從育苗到上桌,任何環節出錯,即刻觸發「口腹安全紅色預警機制」,連鍋帶鏟立刻審查。

而百姓市場上流通的瓜果蔬菜呢?——通常是一紙「表格化驗單」複印件,連化驗員名字都懶得打。

曾有媒體問起:「為何特供食品的檢測機制不能推廣至全民?」回答是:「特供是責任,不是特權。」

——好一個「不是特權」。如果這不是特權,那人間就沒有特權。

若百姓的日子像吃地溝油炒瘦肉精配農殘醬油做出來的一碗「毒三拼」,那特供食品便是一道供神的餐盤,吃一口都需寫入年鑒。可笑的是,那些編寫年鑒的人,還要順便寫一段「本國食品安全水平逐年提高」的政績報導。

【江湖筆錄】

菜市如戰場,飯桌即命場。百姓吃毒吃慣了,吃出的是腸穿肚爛之命,領導吃凈吃順了,吃出的是道骨仙風之像。

特供檢測者,一聞豬肉知背景,一測黃瓜識官階,一查雞蛋便問爹。

凡物入腹之前,先過政治防火牆。

菜根雖苦,特供甜如蜜;米粒雖白,命價卻不同。

我們在毒藥中練體,在農殘中求生,在三聚氰胺中哺育孩子,在地溝油中祈求來生。

人類命運共同體說得響亮,可人類口腹卻分三六九等。

特供如天梯,百姓如糞土。

特供機制之妙,不在檢出什麼,而在於:它早已默許你不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

這盛世啊,連一碗白米飯都不公平得讓人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