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答卷未交的孩子們
本章節 1638 字
更新於: 2025-07-11
第七十九章:答卷未交的孩子們
甘州府的風比前些日子更沉重了幾分,吹過培心巷口,連樹葉都不願多響一聲。趙逍遙站在幼學門外,那扇緊閉的紅漆大門已貼上「整頓中」的封條,門內傳出若有若無的哭聲,像是某個孩子夢中的嗚咽,又像是母親壓抑許久的低泣。
「整個昭陽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氛圍。」宮中的通令如期而至,連本地《甘州日報》都配合跟進:頭版整整兩個版面,全是「愛心救助」「善後圓滿」「群眾滿意」的感人故事,有圖有真相,圖裡甚至還有「血鉛超標兒童在醫院跳手指舞」的現場畫面,標題下寫:「孩子們恢復良好,感恩祖國。」
「這是什麼?」石不行皺眉,「是通報,還是諷刺?」
趙逍遙嘆道:「是答卷。」
「答卷?」
「是的,是國家交給人民的一份答卷——『我已經答了,你要信』。」
但這份答卷上,太多地方涂涂改改,邏輯跳躍,常識塌陷。不合理的地方太多,超出正常邏輯的地方太多,常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太多。除了常識少,這地方什麼都多,多到我們習以為常。
這份答卷里說,園方用了顏料給孩子做飯。
「可問題是,」石不行幽幽道,「哪家幼兒園會傻到用畫畫顏料做給幾百個孩子吃?那些東西比合法色素還貴,味道還怪,誰要這麼干?更別說園長還有三家分園,都是高收費,哪個老闆會為省幾文銀,拿自己全盤身家做賭?」
「那為什麼這事偏偏發生了?」趙逍遙問。
「因為它必須發生。」石不行答,「不是事件必須發生,而是它的解釋必須如此發生。」
——
當核心問題無法處理,所有周邊問題便必須率先被處理:
家屬的情緒?先穩住。
醫院的檢測?先統一口徑。
網路的言論?先刪帖封號。
輿論風向?先洗地帶節奏。
西安醫院?對不起,暫時不歸宮內管理。
最終形成的,是那種我們熟悉的答案——那種用「維穩」覆蓋一切,用「個別現象」解釋普遍現象的答卷。它不是要解釋給你聽,它是要告訴你:解釋完了。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很配合,也交來一份乖巧答卷:「我們深切關懷,讚賞政府迅速行動。」
彷彿這是一次事故的「圓滿處理」,彷彿幾個部門上演一場「治理樣板戲」,便能封住那些被重金屬染黑的童年。
趙逍遙見識過不少大風浪,聽說過「蘇丹紅鳳爪」時一笑了之,也看過「三聚氰胺奶粉」案時眾人罵罵咧咧最後照吃如故。但這一次,他笑不出來。
「他們是孩子啊。」他喃喃道,「他們連知道什麼叫『鉛』的機會都沒有,就成了鉛的容器。」
——
那日夜晚,甘州西巷,一名兒童家長偷偷對趙逍遙說道:
「我們本來想靜靜等結果,哪怕說句真話也好。但他們太會寫了,說我們『情緒穩定』,說我們『理解政府』,說我們『感謝國家』,我家孩子才四歲,他知道什麼叫『感謝』?」
「我帶他去西安醫院查,報告一出來,嚇得我腿軟。醫生只說了句:『這個數值,後果不輕。』可當我們帶著檢測結果回來時,本地醫院反倒說我們『造謠』。」
「我現在最怕的,不是孩子受罪,是他以後長大,要是回頭看這事,他會不會覺得:『原來我不重要。』」
——
宮中禮部的「穩定三策」也隨之下發:
一曰「情緒先行」:由文宣司組織「專家入戶宣講」,幫助家屬「理解科學」,主打「血鉛可逆」「合理飲食可排毒」之類說法。
二曰「輿論掌控」:瓜言司派人下轄縣署,定向查刪「敏感言論」,連「重金屬」三個字都加入封禁詞庫。
三曰「共識營造」:由昇聞司發布系列「昭陽善政」短片,用AI技術合成幼兒笑臉配文:「鉛有什麼怕的?我們成長更堅強。」
石不行嘆道:「這不是排毒,這是洗腦。」
「原來鉛中毒不怕,怕的是你發現真相。」
——
那一夜,趙逍遙獨步而行,巷口燈昏,他望著夜色里的城市,像望著一個遲遲未交卷的孩子。
或者說,是交了一份空白卷,卻被強行打上滿分的孩子。
【江湖筆錄】
如果一個國家連孩子都無法保護,它還能保護誰?
如果一個地方連幼兒園都能出事,它還能保誰的平安?
答卷一紙千言,卻答不到一聲真話。
穩定壓倒一切,那孩子的命算不算一切?
有人說我們還太年輕,什麼都不懂;但恰是因為我們太年輕,才不該喝下這世界的所有毒水。
鉛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有人忘了疼,有人記得毒;
有人交了卷,有人還沒寫完。
孩子們的未來,不該用涂改液寫就。
他們不該只活在新聞標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