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聲嘆息過江湖
本章節 1480 字
更新於: 2025-07-11
趙逍遙入夜未眠,身邊的夜風不再是江湖的浪漫,而是一陣一陣政策的餘震。連夜查鋪、臨時檢查「精神灶台安全」、禁止群眾「心理聚眾取暖」,如今江湖客棧都得掛上「正向能量供暖合格證」。他說這是瘋了,掌柜說別說瘋,說了瘋也是造謠。
江湖早已不是刀光劍影,而是掃碼量體溫、思想刷綠碼。人們說話都像在演劇本,買豆腐也得順便提一句「黨施恩深似海」,否則「有心人」就會把你豆腐腦拍照發到「清朗瓜報」舉報平台,說你腦子不夠軟,思想有結塊。
昭陽西郊有一驛站,名為「誠信亭」,專供「青年自薦」、寄往各部門尋職之用。亭主原是落榜秀才,後來做了「文書處理專員」,負責篩選民間書信,替瓜言司「把好民心第一關」。
據說他每讀十封自薦信,就要配一杯苦茶,因那些信太真誠,讀多了會嘔血。有封信寫道:
「小子林懷道,自幼窮苦,十八歲赴工地,二十歲轉快遞,二十五學數控,三十補學歷,現三十三歲,願求一職安身。」
但結尾附上一句:「只求不再漂泊。」
亭主搖頭:「漂泊是你個人問題,不是國家問題。刪。」
又有一封信寫:「願投身昭陽電信局,從掃地做起,誓不抱怨。」
亭主拍案:「好!有志氣!就是這句『不抱怨』,太危險,暴露了你原本是有抱怨的。」
於是也刪。
趙逍遙冷眼旁觀。他忽而想到,那些書信不是寫給驛站的,是寫給命運的;可命運如今由瓜言司抄送至回收站,再統一燒掉,「為免網路滲透」。
坊間有少年石橋,父親是破落書生,母親是茶鋪雜役,靠鄰居施捨攢錢讀書。前些日子傳出「禮部重啟寒門試錄」,他眼睛都亮了,拼了命讀書,連米都捨不得買,只吃黑豆煮水熬粥。
果真錄了。但錄的是「文化複寫組儲備卷宗搬運實習崗」,任期六個月,不提供薪資,僅包午飯。
父親勸他放棄,母親哭道:「你都讀成這樣了,還當不成官,怕是這條江湖路沒你份了。」
石橋卻說:「娘,我不為當官,我只是不想再被人叫『沒背景的貨』。」
後來,石橋果真去了。但半年後回來,頭髮白了三分之一,說:「原來真正的試錄,是走關係;考試只是讓我們有個可以接受失敗的理由。」
「昭陽第四屆國營飯碗分配大會」,在長陽廣場召開。橫幅寫著:「鐵飯碗砸不爛,誠招群眾來應戰。」
群眾來了,一萬份報名表,三百個崗位,最終錄取五人。
第一位錄取者,是知州三表侄的駙馬;
第二位,是禮部尚書外孫女的筆友;
第三位,是一位上交「百舅」感人故事的候選人(其舅為已故貪官,文章感人至深);
第四位,是「弘揚正能量唱響經濟光明論」短視頻第一名,內容為他跳舞在洪水中背誦《民心共榮制十則》;
第五位,是某未成年考生,因填寫「願為官府獻肝」,被特別錄取。
其他人回家。有個女孩哭著說:「我連想進個國營茶樓都不配。」
趙逍遙望著廣場上撤下的橫幅,橫幅最後寫著:「人民信得過的選擇。」他想,這四字到底是寫給誰看的。
老儒柳三更衣袍破舊,手提竹簡,踏雨而來。他聽聞「昭陽經濟全面復甦」的消息后,冷笑三聲,寫下二十八字:
「市死人多鼓聲響,宮中每日唱太平。
一人餓死是意外,萬人餓死是數據。」
他將竹簡貼於「幸福指數公告欄」上,翌日被瓜言司「情緒管控科」圍捕,罪名為:「發布非正能量詩詞一則,煽動不滿,擬判勞改三年。」
他臨走時說:「此世不容詩,那是因為連謊言都需要整齊劃一的節奏。」
趙逍遙跟隨目送他被拖上馬車,心如針絞。他忽覺「江湖」已死,餘下的只是河湖,皆乾涸之境。
【江湖筆錄】
曾問人為何笑,
答曰:「因攝像頭正對。」
曾問人為何哭,
答曰:「因攝像頭轉頭。」
江山在講幸福的故事,
人民在寫絕望的留言。
官媒說大家都很樂觀,
於是我們都必須快樂,
否則便是破壞穩定,
否則便是擾亂行情,
否則便是——
忘恩負義的「負能量異類」。
若連悲傷都不被允許表達,
那下一步,就是不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