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萬戶沉沙

本章節 1291 字
更新於: 2025-07-09


初春之風,捲起半城塵土,石板路上皆是昨日未幹的黃泥,彷彿連天空都知曉這座城的壓抑與沉重。趙逍遙獨自徘徊於餘溫巷盡頭,望見一排排無人問津的空屋,其門扉俱閉,牆上卻新刷著紅漆大字:「感皇恩·住有所居。」

「住有所居」四字,在廢棄宅院前分外刺眼。

據巷中一老役夫低聲解釋:「這是前月新建『皇惠民宅』,甫建三月,百姓已搬空。房價年年漲,稅費日日高,搬進去的人,還不如住破廟。」

趙逍遙不語,只在門邊拾起一頁廢紙,上書:《皇惠典章》——

「百姓自願簽約入住,三代合署,七代連保。房屋產權屬公,百姓僅享居權。每逾十年,重新審核資格;若遇朝廷調配,須一月內清退。」

「此即盛世居策,」老役夫咧嘴,「每間屋都貼著皇恩兩字,只是住進去之後,連屋頂下雨都不敢吭聲。」

與此同時,宮中密議正酣,昇聞司與禮部協同瓜言司,籌謀推行「民心共榮制」。其核心在於「政市一體」,即以政權之手幹預市場,再將市場之利反哺權貴。舉凡學塾選址、藥坊准入、糧商配額、融資信批、行賄許可、特許經營,皆需由上審批,由上發牌。

「市場即朝廷,商賈為臣民。」昇聞司首座金策如此表述。

此言一出,眾文吏齊聲稱頌:「此策妙哉!」

為保證商賈「忠誠經營」,瓜言司進一步擬推「誠信表忠制」,即商戶每日需在帳冊報表封面抄寫「聽皇話、感皇恩、跟皇走」,每日開市前誦讀《民心頌》三遍,始得通市。

此令甫傳,長陽萬市震動。無數小商販連夜跪寫表忠書,乞求不被剝奪攤位權。

自「民心共榮制」後,民間商號紛紛崩塌,朝廷所屬坊局卻如春後土蚓般遍地而起。坊市統一冠名「皇恩牌」,如皇恩酒坊、皇恩肉莊、皇恩筆墨閣,插旗遍地,擠壓民營。

「他們要的是不競爭,不創新,只服從。」一名被查封的紙貨店老闆哽咽說,「我的鋪子三十年,如今一紙政令,說我不聽皇話,就不許賣紙。」

趙逍遙遍走諸坊,只見鋪戶歇業者十之七八,青壯者或改作小販,或投身騎腳送食之職。一位昔日油坊老闆哀歎道:「昔日販油養家,如今送湯養命。原本只想靠手藝謀生,誰知手藝不值一紙宣言。」

民間流傳一語:「前朝講祖訓,今朝講表忠。」

趙逍遙駐足城西鐵匠巷,巷口殘存一家火爐,鐵匠老劉正打制鍋鏟。

趙逍遙問:「你為何不棄鐵另謀?」

老劉苦笑:「還打得幾日是幾日。過不了月尾,這爐子也歸皇恩鐵局了。」

城南石榴街口,趙遇一位白衣老儒,自號「柳三更」,曾是國子監講書者,後因異見被貶,如今靠寫字刻碑糊口。

老儒哂笑道:「今日商賈之盛,不在民間,而在宮內。朝廷之子,開坊設鋪,掌價定稅;庶民之子,徒步送餐,開口即負。」

「昔日雲:『讀書可上仕途。』今朝變作:『做題可進廠房。』」

「連夢都給你畫好了,只是路越走越窄。」

趙逍遙問:「那這『夢』還算夢嗎?」

柳三更答:「夢是他們的,噩夢才是我們的。」

【江湖筆錄】


夢已成枷,願成負累,活著成了難事。

權貴子弟掌控全域,一紙批文定乾坤;庶民子女只求三餐,有朝一日能不被剝光底褲。

市場早已成權力的延伸,資本不過是宮廷的一根繩索,拴住百姓的魂。

民企所開之路,今已盡毀於「共同富裕」的鐵拳之下。

百姓的日子,像一座逆流而上的梯,越爬越滑。

「若無可言,則閉口;若無可活,則跪行。」

民營夢碎,國企稱王,盛世之名,實為噩兆。

此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