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血槽之下
本章節 1365 字
更新於: 2025-07-07
那夜,趙逍遙在雍州客棧飲至微醺,一則山地快報卻被茶童小聲念了出來:
「昭陽貴人女君餘氏,赴西域路遇車禍,亞裏州衛司傾城回應,七千毫獻血急救,火速轉運千里,終轉危為安。諸司官員深感欣慰,民眾自發留言感恩……」
趙逍遙抬眼,只見茶童念畢這則「正能量喜報」,又低頭看了眼腳邊那瘦小的書生郎,面色微灰,嘴角帶苦。
「你怎不高興?」趙逍遙問。
小郎苦笑道:「因我家兄弟也病重在西域,卻因血袋短缺,一病不起。縣醫問我有沒有『熟人介紹信』,我笑著說——我連小姑姑都沒。」
——
此話在趙逍遙心裡響了一夜。
第二日,他在茶鋪聽聞:「血槽姐事蹟榮登朝廷『德行光榮榜』,其『小姑姑』獲封『德醫明心使』,例為今歲『感恩樣本』。」
世人皆知,朝廷於西疆醫署調用官兵、使節、醫員六十餘名,跨千里為一人護送。諸司批文快若飛鴻,警車通道直通華西,耗銀百萬,不由戶部稽核。
「此乃帝國體制迅速反應之卓效。」昭陽日報如是寫。
可一日後,一段南川視頻卻在人間流傳:
——
一名中年父親,坐於病榻前,手中捏著氧氣管。
床上是他奄奄一息的兒子。氧氣用盡。
他掏盡所有銀兩,只餘一方銅板。望著那管線,他顫抖地說:「對不起,兒子……」
話音未落,病床上的孩子忽睜開眼,虛弱喊出一聲:「爹……救我……」
周遭無人敢看。
這才是這片土地上千千萬萬個「無姓之人」的日常。
這才是趙逍遙真正感受到的刺骨之痛。
——
朝廷輿圖有雲:「上下聯動,普惠萬民。」
可真實江湖,是「兩極治理,選人施恩」。
那些擁有「關係」的人,享的是廟堂百年不遇之醫術,動的是邊疆一線救援之精兵,喚的是朝中十部門「並案聯辦」。
而無關係之人?
「請先辦個低保證,再來填急救申請,若無固定戶籍、無擔保人,恕不收治。」
若死在途中,問責者曰:「與本部無關,屬自然離世。」
——
於是,那些本該平等的制度,全變成了為特權服務的機關。
權力能調兵、能布網、能清河、能封口,但永遠調不到你家的病床。
能調出感恩視頻十萬條,卻調不來你母親的一袋血漿。
能封你一切評論,卻封不住世間對「血槽姐」傲慢的痛感。
——
更令人側目者,在於「血槽姐」的經歷,不僅未被追責,反被包裝成典型。
朝廷教育司已宣佈將其「奮戰病榻不忘感恩」事蹟,納入《德育課文•高年級篇》;其「呼喚家國,感念親情」被評為「最溫暖病例」;甚至「小姑姑」親筆寫下的《醫心為國,吾輩不凡》在《昭陽醫報》連登五日。
「我們的醫療制度,是有溫度的。」這是朝廷大員在答問時的原話。
——
溫度在哪裡?
在特權者的血槽旁,溫如湯泉;
在平民家的火炕上,冷如死雪。
——
當晚,趙逍遙入客棧,再次聽見孩童在讀《今日德育短篇》:
「我最敬佩的姐姐,是堅強的血槽姐。她受傷不怕疼,感謝國家。她有一個厲害的小姑姑,能叫人送飛機。」
趙逍遙忍不住問:「你覺得她厲害在哪?」
孩童答:「她說的話能讓整個西域動起來。」
「你想有這樣的姑姑嗎?」
「想,可我只有大伯種地。」
——
趙逍遙回房,腦海中忽浮現出民間瘋傳的一句話:
「難怪我們在負重前行,原來有人騎在背上盡享春光。」
於是他再添筆記:
【江湖筆錄】
這天下之權,原應如水,潤萬物而不爭,濟弱者而不偏。
可今之昭陽,已成權貴之家奴。
權力與資源成親,權貴與制度結盟。百姓之命,輕如飄絮;他們之笑,重若鐵鏈。
你所獻之血,不過是供其子女續命的補品;你所忍之苦,不過是為其榮耀添彩的底色。
一人一命,竟不敵一紙關係。一國之力,盡為一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