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舅風大躍進
本章節 1273 字
更新於: 2025-07-05
「百舅計畫」施行不過月余,昭陽境內已掀起一場有名無實的「精神大躍進」。
原以為只是文官清談之策,誰料一經施行,竟迅速席捲各郡州府縣坊——從朝堂到村塾,從報館到夜市,從講壇到理髮鋪,處處可聞「舅語金句」。
正所謂「策不出都堂,風已至村坊」。
瓜言司早有部署,分派「舅風輔導員」深入地方,配套宣講手冊、故事音頻、德育朗誦表,與各地父母官、書院師儒配合,全面推進。
各州縣為「表現」爭先恐後,競相創新「舅風本地化」:
蓼州開設「模範舅館」,塑有「九型舅像」,每日香火不斷;
宣郡舉辦「舅言大會」,徵集全市百姓講述家中「苦難典範」;
臨川一帶官府下令「每村設一舅」,凡家中有五十歲以上男性者,需填報「苦難履歷表」,擇優錄入「德育名冊」。
朝廷更令禮部每年設「感恩節」,節日期間舉辦「百舅巡講」「全國溫暖徵文」「我是感恩人」系列活動。
百姓被動參與,學生主動配合,媒體輿論同步炒作,一時之間,竟真有百般舅味、千般雞湯,遍地開花。
——
有心者開始覺出異樣。
例如青川書院中,一批學子悄悄傳閱一張小紙條,上頭畫著一名雙眼失明、衣衫襤褸的老人高舉「我很好」的旗子,下方寫道:「他看不見,但他知道該說什麼。」
此畫流傳甚廣,被稱為《感恩者》,雖禁而不絕。
有人在城隍廟牆上寫下:「你若苦得不夠甜,請努力再演一遍。」
另一地茶樓中流行一句順口溜:「雞湯喝太多,夢裏都在謝朝廷。」
瓜言司聞風即斷,令巡察使加強「輿情治理」,民間卻已形成「笑面抵抗」的新型氣候。
——
但最具諷刺意味的,莫過於「感恩造假案」。
某地官員為在「百舅績效考核」中拿高分,竟組織人冒充「苦難舅模」,統一編造「斷腿—失業—中毒—覺醒—感恩」的範本故事,在全州流傳三十餘個版本。
事發後雖遭查處,但百姓卻紛紛留言:「造假不假,只要有感恩」;「故事真不真不重要,主要能感動人。」
再有,某孤兒院強迫孩童集體錄製「致敬舅舅」視頻,一童忍不住哭喊「我沒舅舅」,竟被指「情緒危險」,遣送至情緒輔導所。
這番操作,引發地下諷刺劇團推出新劇《我也想有個舅》,諷刺「朝廷規定每人必須有感恩物件」,廣受追捧。
——
趙逍遙觀此亂象,心知「百舅」已成幻術。
他夜宿青樓,聽得一老妓對年輕女子說:
「你哪怕一生遭狗咬,也得笑著說:『感謝它讓我明白人間多暖。』」
他在酒肆聽得說書人戲謔:「那百位舅舅,真是朝廷的一百把折疊鋸,把你骨頭一條條鋸下來,還讓你說謝謝。」
他路過書攤,見一小冊新刊,封面寫著《自我感動指南》,副題曰:「教你從最痛的地方找到最溫暖的詞。」
——
夜半,他與一位舊識老塾師飲酒。
老者輕歎:「這般寫舅,若再演下去,不消十年,怕真沒人信自己苦過。人人都得說甜。」
趙逍遙問:「為何要這樣?」
老者答:「若人真開始說實話,說出失業、說出憤怒、說出寒窗無果、說出愛國換不來飯吃,那天子還怎麼坐得穩?」
趙逍遙默然。
——
【江湖筆錄】
百舅之術,甜不為解渴,笑不為喜樂。
它是潤物細無聲的勸降,是笑中藏刀的鈍刑。
讓人不再為苦吶喊,而是為苦鼓掌。
讓你感謝所有折磨,讓你稱讚每一次失去。
當一個王朝需要靠編織一百個「苦難故事」來堵住千萬人口的真實生活時,它其實比那百個故事還要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