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百舅計畫
本章節 1700 字
更新於: 2025-07-05
自「孔甲己文學」風潮暗湧於坊間,朝廷便察覺民心失控之勢。一種近乎「自我覺醒」的傾向在青年中悄然滋生,抱怨、諷刺、無力與自嘲四面蔓延。
瓜言司數次上奏警示:風不止於文,情緒難控於紙,若不即刻引導,恐生亂象。
是以,一紙密令,自禁言台悄然發出,命瓜言司與昇聞司協同啟動一項新型精神安撫工程,名曰:百舅計畫。
——
所謂「百舅」,非真有一百個舅舅,而是以「舅舅」作為國人熟知卻無害的親屬符號,借其人生磨難作為「正向樣板」,推動「以苦為榮」「苦難教育」的系統再構。
計畫目標明確:
一,將「遭遇逆境但心懷感恩」的形象,批量包裝,定調為「現代精神貴族」;
二,重塑社會價值體系,使百姓不再對苦難產生質疑,而是主動美化並傳播;
三,引導青少年以「忍耐困苦」為本分,以「感謝制度」為德行。
昇聞司專設「舅風敍事編撰小組」「苦難包裝顧問團」「群眾創傷引導局」「美談再造工坊」等機構,短短十日內擬定出「九大舅型」「三類敍事框架」與「感恩句型庫」。
九大舅型包括:
1. 殘疾舅:殘而不怨,堅信「痛苦塑造意志」;
2. 窮苦舅:終生貧寒,仍高唱「此生無悔入華邦」;
3. 瘋癲舅:胡言亂語卻句句歌頌朝廷;
4. 受辱舅:屢遭羞辱,仍稱「感謝社會讓我看清自己」;
5. 牢獄舅:三次入獄後「終覺規矩好」;
6. 被騙舅:被騙無數次,仍感激騙子教他成長;
7. 勞改舅:煤礦中失去右臂,後成「樂觀達人」;
8. 下崗舅:天天掃大街,笑稱「城市風景因我而美」;
9. 孤老舅:無親無故,唯以「為國無悔」作慰藉。
瓜言司發起「舅風運動」,鼓勵全民投稿「我家也有舅」。幾日間信件如潮水般湧來,奇談怪事層出不窮:
「我舅老年癡呆,每日只會說三句話:『我沒事,我感謝朝廷,我會活下去』。」
「我舅眼瞎耳聾,卻在夢中夢見聖上親臨,醒後嚎啕:『活著就是福報。』」
「我舅年輕時是騙子,騙了村裏所有人,但每次都哭著說『別怪我,我是好人』,如今被封為『真誠悔改楷模』。」
——
而在「苦難敍事」背後,一整套敍事產業鏈也快速搭建:
每則舅舅故事須配有「熱湯配方」,即雞湯式文字渲染腳本,必須突出以下要素:
1. 苦痛要極致;
2. 心態要陽光;
3. 官府要有恩;
4. 感悟要上揚;
5. 民眾要共鳴。
典型範式:
「若不是那天跌斷左腿,我永遠不會懂得:堅持站著的人,是多麼高貴。」
「感謝命運,它讓我餓著肚子聽懂了人間冷暖。」
「感謝那個笑著告訴我『沒有工作也要感恩』的志願者,讓我明白服從才是通往幸福的鑰匙。」
編寫者受訓時統一要求:「你寫得悲慘不怕,怕的是寫得不甜;你畫得痛苦不礙,怕的是畫得不正;舅舅的血可以流,情緒必須暖。」
坊間語曰:「甜!必須甜!」
更有官媒為配合宣傳,推出官方圖文集《百舅圖鑒》,配套教材《舅舅德育十講》,統一下發各書院,要求學生每日抄寫一則「舅語金句」,每週撰寫「觀舅有感」作文一篇。
趙逍遙途經一市學,見孩童齊聲朗誦:
「我敬愛的舅舅,是精神的鋼鐵人。他窮得只剩一口氣,卻每天都說:『我很好,感謝組織。』」
他問一稚童:「你這讀的是哪本書?」
童答:「是《舅舅德育教材》啊,我們觀後感題目必須帶『感謝』或『溫暖』兩個詞,還不能用『痛』或『難』。」
——
趙逍遙默默轉身,夜中獨行,只覺萬物悄悄被調了味道。雞湯滾燙,字句甜膩,卻似吞刀入口,滿喉是血。
他翻開隨身手劄,記下:
「此國正在強迫人們學會一種偽裝,偽裝成不痛,偽裝成笑,偽裝成深愛。」
「『百舅』之後,是否會有『百姨』、『百叔』、『百嬸』、『百孫』?若人人皆須表演,何處是真?」
「最終,我們會變成故事裡的人,連自己也信了那個版本的自己。」
——
《百舅語錄》節選:
• 「我不缺錢,我缺的是懂苦難的心態。」
• 「如果沒有苦,人生也就無聊了。」
• 「感謝那天腳斷,讓我學會了逆境成長。」
• 「組織沒有放棄我,我更不能放棄苦難。」
• 「富人也苦,但我們這些苦人更有詩意。」
• 「餓著肚子不忘唱國歌,才是真正的人民。」
——
【江湖筆錄】
朝廷之術,漸從刀劍轉為文字,從審人轉為審心。
「百舅計畫」非為紀實,乃為敍事之總動員。
故事如土,撒之民間,若人人自願扮演那位「感恩的舅舅」,便不再有質問之人。
到那時,苦不再是問題,反倒成了榮譽;人不再為痛呼號,只為「溫暖」淚流。
這比任何枷鎖更穩,比任何監牢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