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版本升級
本章節 1789 字
更新於: 2025-07-03
世間故事千千萬,能講出「真誠的謊言」,才是王道。
「二舅計畫」推行表面看是昭陽國為提振民心、弘揚忍辱精神,實則——乃朝廷在「信仰真空」之際,為百姓量身定製的一套「精神替代品製造工程」。
瓜言司文件中,對此有更精準的說法:
「重鑄順民人格,實現低耗維穩。」
——
昭陽舊制,曾有「三綱五常」,儒風猶存。
後國祚驟變,宗法已崩,信仰失土,禮崩樂壞之勢蔓延百年。天命不再以血統維繫,德主早亡,兵威雖盛卻不持久,統治結構愈顯虛浮。
「恐民思。」
這,是當今天子御批瓜言司的第一個字條,全文共三字——
「恐民思。」
瓜言司諸臣會後達成共識:
「思者可質疑,質疑可推翻;若想萬世穩固,必須讓百姓不敢思、不需思、不願思。」
於是,第二步誕生:
「以苦錨心。」
——
朝廷發現,比恐嚇更有效的維穩方式,是讓百姓主動「感恩被動的苦」。
你不能永遠打他,但你可以說服他相信:
「挨打,是成長的一部分。」
「你之所以活著,是因為忍過。」
「若你不苦,你就不會懂愛。」
這種說法,比刀還穩,比稅還快,比軍還深。
於是,「二舅」成了錨定民心的精神圖騰。
一圖在手,萬民感恩。
——
不過,民間並非鐵板一塊。
對「二舅敍事」,百姓分為三類:
一曰主動感恩者。
此類人,多半「吃過虧卻仍需依賴權威」,苦難已內化為身份標籤,他們將自己的不幸變為「道德高度」。
「你說體制不好?我都忍了三十年你忍不忍?」
「我二舅一生未娶也沒怨,憑啥你失業就怨?」
這群人往往最激烈地捍衛「二舅模型」,因為一旦否定,就等於否定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意義幻覺。
二曰被洗腦者。
此類人不多問,只多看。
他們從小被浸泡於「感恩故事」中,讀的是「逆襲苦兒」教材,聽的是「順民光榮」講壇,信的都是「堅強才能活下去」的版本人生。
你問他苦不苦,他說:「大家都這樣。」
你問他為什麼不反抗,他說:「人不能太自私。」
這類人表面溫和,實則最穩定。
三曰被迫屈從者。
他們明知全是假話,但知道說真話的代價比忍受更高。
「說不得,說就錯。」
他們以沉默自保,在飯桌上轉移話題,在工作場合不接梗,在子女面前裝作「相信正能量」。
你若細聽街頭巷尾,能聽見這樣的低語:
「他家那個二舅啊,我看不是面癱,是噎死的。」
「再講感恩,我就感謝他祖宗。」
「你忍吧,我只想活。」
這一類人,是最後的清醒者,也是最危險的那一群。因為他們或許某天——會突然不忍了。
——
天子知之。
因此,瓜言司正在醞釀一項「二舅計畫」升級版本。
瓜言司的會議廳裏,陰雲凝聚成墨色的帷幕,遮蔽著天光,也遮蔽著心緒。
「二舅計畫」經過打磨,終於迎來它的終極版本——
「全民三聽三感三走制」。
這是一場精神上的大閱兵,是將順民精神凝固成鋼鐵鎖鏈的儀式。
所謂「三聽」,就是「聽皇話」;所謂「三感」,就是「感皇恩」;所謂「三走」,就是「跟皇走」。
聽皇話,哪怕風吹草動,也必須同步腦海裏的「皇意」。
感皇恩,即便刀割血流,也要心存感激。
跟皇走,不管何處崎嶇坎坷,都得邁開堅實步伐,誓不回頭。
……
四月,天還未暖,長陽城的大街小巷已被火紅的橫幅和標語覆蓋:
「聽皇話如聽春雷,感皇恩似飲甘露,跟皇走步步生輝!」
「感皇節」當天,官方操辦了氣勢磅礴的歌詠大會。
廣場上,人頭攢動,老幼鹹集。
孩子們穿著統一的紅綢衣裳,背誦著《皇訓三字經》:
「皇•恩•浩,山•高•水,吾•輩•行。」
老人們手捧《感恩皇恩書》,字字句句浸透著「忍辱負重,忠誠無悔」的精神。
升旗儀式開始,鑼鼓聲響徹雲霄。
百姓高唱《皇恩浩蕩歌》,歌聲回蕩在霧氣繚繞的古城街巷。
每句歌詞都似針刺入心:
「聽皇話,感皇恩,跟皇走,國之大綱,民之正道。」
……
而在朝堂的另一側,瓜言司奏摺上那冰冷的文字寫道:
「唯有鑄牢聽皇話之魂,方能開創萬世太平;
唯有感皇恩之情,方可凝聚百姓忠心;
唯有跟皇走之路,方顯天下無雙英明。」
……
官員們的臉上無喜無悲,卻都明白:
這三步合一,是鐵壁銅牆,是最堅不可摧的統治基礎。
任何不合節奏的言行,都會被納入「叛逆矯正營」名單。
那裏,有一群「愛國青年」輪流做「矯正指導員」,
他們白天講述「忠誠的模樣」,晚上背誦《皇恩浩蕩歌》,
直到「矯正物件」徹底「轉化」為止。
……
趙逍遙站在遠處,望著這翻湧的人潮,心中五味雜陳:
「聽皇話,感皇恩,跟皇走,真是終極精神枷鎖啊。」
「再沒人敢喊真話,誰還能記得曾經的苦難?」
「這不是感恩,這是變相奴役。」
……
他掏出筆,寫下:
「聽皇話,感皇恩,跟皇走。
三步一曲,綁縛江山。
苦難變榮光,忠誠作枷鎖。
江湖未寒,民心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