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忠誠失控

本章節 1228 字
更新於: 2025-06-29
昭陽國忠誠三法頒行至今,時過三月,朝野萬象盡在變局之中。表面忠氣如虹,實則人心惶惶。
三法本欲「控誠於源、審誠於形、量誠於級」,而今卻陷入泥潭。百官內卷如織,庶民惶惶不可終日,技藝之士、耕讀之家、巧匠奇才紛紛沉沒於「誠表之海」,一切皆繞不過那顆「是否足夠忠誠」的天問。
——
某日,工部尚書沈廷璋手書一疏,欲上奏言道:「築橋修渠者,尚需規度與算法,非可徒靠誠心。」
此疏未及送達內閣,便遭誠榜司攔截。翌日,沈尚書誠級從「誠可」直降「誠暫封」,傳言因其言中「算法」一詞,涉西域異端,疑有背誠之意。
坊間遂有新段子傳曰:「今朝工匠靠誠意砌磚,術士靠微笑煉丹,庖人行廚要誦《御語錄》三遍,方能點火。」
——
某郡道發生大雨,堤壩潰決,三千戶人流離失所。朝廷派遣「誠務巡檢使」至,查其主因,回報曰:「災非天災,實因前任郡守誠等為『誠可疑』,誠意未達,感召天怒。」
此語傳出,滿城百姓集體微笑三日,欲以集體誠意平息風水之怒,坊間甚至開設「誠氣轉運坊」,宣稱只要每日笑夠兩百次,即可改運避災。某市井老翁憤懟道:「這笑是笑給誰看?還不如笑死算了。」翌日老翁失蹤,巷口牆上多出新貼紙:「慎言即誠。」
——
誠榜司內鬥亦日益激烈。
內司主評賀履中,與外司評事溫靖之因「誠級賦值標準」互不相讓,互控對方過於「寬誠」或「假誠」,連續數日檢舉信紛至沓來。最終上呈御前,天子只言一句:「忠誠本無定式,貴在真切。」
賀履中當夜發出誠榜新制:
——新增「誠風鑒定科」,以氣味、脈搏、夢語等測誠; ——設「誠蹤追錄司」,記載官員半生笑容分布圖,生成「誠向曲線」; ——導入「忠聲錄播」,凡官話須經錄音對比歷次忠誠濃度,不得出現稀釋現象。
據說某太守因聲音過於低沉,被判為「誠弱型聲譜」,誠等降一階,遂命家人操鍾鼓為其陪訓,練出「誠聲渾厚」,最終於誠榜回升。
——
此中最為荒誕者,莫過於「誠灶之變」。
話說有一縣吏家中火灶自熄,誠榜司探員臨檢後定性為「誠氣不旺,火神無感」,遂令該戶重修灶君壇位,每日誦誠文、焚《御錄》,方可點火煮飯。
坊間亦有新段子曰:「今人點火,需以誠為引;誠不達,火不燃。誰說忠誠不重要?你餓死時就知道了。」
——
技藝之士怨聲載道。
太學有生杜明軒,精於曆法星圖,本欲考取天文使之位。因其長相木訥、語調平緩,被誠貌機判為「面魂不動」,判為「冷誠」,無緣入仕。
杜生在酒肆自嘲:「某之忠心無波,故臉無波紋。」
鄰座老書吏長歎:「如今選官如選妃,先看長相,再測聲線,術不再論,忠誠為尊。下一步是不是要測『血誠含量』?」
不數日,禮部果真流出草案,擬增「誠血試紙」,滴血測忠,色深者誠厚。
——
【江湖筆錄】
忠誠若能秤量,那也能販賣。
如今誠者,不必會事,只要會表;不必會謀,只要會跪。
技術者退,庸人進,能做事者不如能誠事者。百姓誠於飯碗,官吏誠於上意,人人一臉忠相,背後空空。
昔有聖人曰:無為而治。今有聖人曰:無誠不得立。
但這誠,已非人心之誠,是冷光攝像之誠,是系統打分之誠,是能從你屁裡測出忠貞與否的誠。
不必問路,只需問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