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忠過為災
本章節 1346 字
更新於: 2025-06-28
昭陽國自《大誠御令》頒行以來,三法並施,天下皆入誠網,無一處非監、無一人不測。起初,眾臣百姓雖滿腹怨懟,卻仍可在臉上貼兩塊笑肌勉強為生;但漸漸地,「誠過為災」的奇症便在體制內蔓延。
原來,忠誠本為表態,如今卻成業績。
是以忠誠之內卷,便如春蠶吐絲,一層層將人織入繭中,終至窒息。
此風始於誠榜司開啟「誠分晉升排行榜」。
榜單每月公布,誠極者名列前茅,誠黑者名列下欄,末尾還會標註「觀察名單」「潛誠波動」「表誠待審」等註記。榜一出,全國上下如遭雷擊,百官心驚膽戰,百姓手足無措,從此誠榜便如天命懸頂。
段子流傳曰: 「榜上有名,則官上有命;榜下無聲,則人間無生。」
內卷風潮如烈火燎原。
左都御史為爭誠榜首位,竟於大朝之上當眾自鞭三十,血濺金殿,只為表明「誠已深入五臟六腑」。事後誠榜司大為感動,誠分果然上升兩階,被冊封為「表忠內卷狀元」。
兵部尚書聞之不甘示弱,隔日上殿自剜手指,以血繪《誠心圖卷》獻於天子,並誓言「但留一滴血,也要忠誠淋漓。」其人被加封「誠骨侯」。
太醫署驚嘆曰:「此病名曰——過忠癲。」
各地亦有奇事。
京兆尹連日號召「誠晨五拜」活動,官員每日需面對景監晨拜五次,並高誦「吾誠無二,吾誠無我」方可簽到。
更有某郡郞中於自宅修建「誠殿」,供奉御影,每日三頓朝拜,傳為「誠食三拜法」,其妻曰:「從前拜灶王,現在拜誠王。」
一偏將軍為保誠名不墜,將全軍訓練改為「誠式步伐」,踏出步伐必須與天子步頻同律,一步慢半拍即訓誡曰「心不隨君」。
最荒者,莫過於誠價大漲。
坊間興起誠分交易市場,雖為暗規,卻盛極一時。
誠譜抄錄者日夜代筆「誠言錄」;誠笑訓練坊開設「八級誠笑修習營」;甚至有人販售「忠誠假牙」,嵌入後保證微笑角度不低於45度,送禮自用皆宜。
段子曰: 「以前造假證,如今造誠章;從前查貪官,如今查笑紋。」
有百姓感嘆:「人活一張臉,如今連臉也非我所有。」
至於官場權鬥,則因誠分而另開新篇。
某尚書為踐踏政敵,暗中勾結誠榜司,將對方誠分中的「實誠」改為「表誠」,並加註「誠意濃度波動」,導致其三年未得遷升。
太學諸生亦不甘示弱,為爭取誠等,在筆試後須加試「誠情演繹」——朗讀御語,眼含熱淚者為佳,若能當場跪地高呼「聖明如日」,加誠二分。
一秀才初試時未哭,誠分落至「誠可疑」,遂於翌年自行研發「催淚香囊」,一嗅即淚,榮登誠極。
百姓日子更艱。
誠榜不止決定官途,亦關家運。
有戶人家因鄰人誠等落榜,被牽連降一級,村人皆稱之「誠災戶」,連嫁娶都遭退親。
誠分九品,漸成社會等級新編。
段子曰:「貧不怕,怕誠黑;富不驕,驕誠極。」
連集市叫賣都要誦忠言三句,否則視為「交易誠虧」,罰蔬三筐。
有孩童自幼不哭不笑,被稱「誠貌不可測」,父母被勒令每日訓育其「情緒正規」,否則誠榜失格。
天子閱此風,欣然道:「民心可察矣。」
而瓜言司則定期推出「誠意藍皮書」,統計全國忠誠指數,並評出「年度十大誠民」、「誠村樣板」。
有村獲「全村誠極」稱號,村長自誇:「我們這兒,連狗都會唱《誠歌》。有狗者,事竟成。」
——
【江湖筆錄】
從前忠者藏於心,今朝誠者掛於榜。
誠分九品,人分九命。有人哭是誠極,有人笑是誠絕。
昔日官場尚有賢愚,今朝朝堂唯分誠級。
誠如溫水,泡得你身輕骨酥;誠如利刃,割得你面無表情。
最怕不是你不誠,而是你太誠;最毒不是你忠錯了人,而是你忠錯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