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面魂錄識
本章節 1408 字
更新於: 2025-06-27
昭陽國自頒《大誠御令》後,百官未敢懈怠,百姓不敢妄語,連戲班子唱腔都轉向了「忠音正腔」,只怕一句不端正就被列入「偏音逆意名冊」,一夜之間,舉國上下忠氣沖天,連陰溝裡的老鼠都不敢橫穿馬路——怕被景監認作逆行之象。
三法之中,最讓人臉色發青、肝膽俱寒的,便是那第二條:「面魂錄識術」。
術法名義堂皇,內核卻極其簡單——觀你之面,判你之心。
聽起來像道家望氣術,其實是強迫全國百姓每日對著「誠貌機」打卡微笑,傳至禮部下設「誠意校測司」審查。這機器不但能辨識你是否按時簽到,還能讀你臉上的肌肉走勢、眼神閃爍頻率、嘴角彎曲弧度與是否出現「皮笑肉不笑綜合症」。
據瓜言司主事記錄,一名戶部侍郎因連續三日嘴角僅彎至35度,被判「笑誠不足」,送誠榜司褫職,三代家屬受限。
坊間傳言這段子:
「聽說他忠誠不夠,主要是嘴角上揚角度只到了35度,這說明他內心是反復橫跳的。」
而另一則記錄更甚,一名縣尉之妻因拍攝忠誠打卡照時眉間有「隱隱川字」,被系統標記為「潛懷風言」,導致丈夫自此無法升任。
有人問:何為誠貌?瓜言司答曰:「笑中有誠,誠中有笑。笑得對,才叫忠;笑得錯,是顛覆。」
有官員上奏此制太苛,瓜言司馮簡之回了一句:
「忠誠不能流於形式,所以我們決定把形式升格為制度。」
語畢,朝堂靜默,只有一人偷偷寫下:「此制之妙,在於無忠也能誠,在於誠亦可測。」
此人後被發現眉毛不對稱,流放邊疆。
——
而為測面貌之誠,還特設「誠顏十問」:
一問:見聖諭時是否有淚?
二問:讀《御語錄》時眼球轉速是否超標?
三問:與人交談時,有無出現「沉默即陰謀」的傾向?
四問:微笑時是否露齒,露幾齒?
……
十問合格,方得「誠貌安康」小金章,可貼門上,保一家榮寧。
此章初行時,各地立馬冒出無數「誠貌培訓坊」、「微笑肌操堂」、「打卡指南經義社」,收費不一,水平參差,有學者曾感嘆:
「從前賣假證,如今賣真笑。」
——
官場則因面魂錄而現諸多「表誠奇技」:
有翰林養鏡為師,每日臨鏡練「八級笑容」、三十六變眼波;
有州牧請工匠制「面容提拉器」,睡覺戴之,以免面部疲懈;
更有戶部某郞中自創「忠誠按摩法」,以「捏頰提氣」保忠心上浮,成為社交宴會中自豪談資。
但最著名的段子,莫過於「八誠宴」:
話說某地郡守舉辦「忠誠八誠宴」,席間無酒、無肉、無笑話,唯有誠言朗讀,表情錄影,全場官員嚼字如嚼蠟、肝膽俱碎,宴畢每人獲一小匣,內藏「誠笑日誌」逐句評語,有人驚呼:「我居然因『唇色不忠』被扣了0.5分!」
——
而百姓中亦多悲喜交雜:
一市井書生,日日微笑過度,終至「咀嚼性癲狂」,面容永久定格,後以「天然誠容」之姿成為「誠貌標兵」,被塑像入「誠殿」,供人仰觀。
一老婦晨起打卡,因牙齒缺三,笑容未露齒,被系統疑為「嘲笑政令」,孫兒無法入學,老人淚哭曰:「老身無齒,豈敢無禮?」
街頭「誠貌換臉鋪」悄然興起,以蜜蠟覆面,強行塑笑;
更有新生嬰孩尚未滿月,父母即取其胎相申報「先天誠相」。
——
此等荒誕之事日積月累,甚至有民間小冊《笑中有刀》流傳,內錄各類誠貌事件與對策。第一頁即題:
「人之誠,非由心起,而由肌動。肌之所動,必有因。此因,非情也,乃祿也。」
——
【江湖筆錄】
忠者不語,誠者無臉。臉給了制度,笑給了監控。
昔人觀心,今人觀眉,誠與否,不由你說,只看你那眉頭,是不是主旋律。
一笑傾國不是罪,一笑未審,倒成大罪。故今人之笑,乃一門新科,名曰:官臉。
昔日奸臣靠密疏,今時奸臣靠嘴角。
你若問何為忠誠?須先問,你的臉,今天對準鏡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