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戰爭前夕
本章節 3535 字
更新於: 2025-02-11
看著丁以菱展示出來的情報,陸佐為不由得發出一聲驚呼,「坦克?他們是打算髮動閃電戰?從其他方向突襲?」這話說的丁以菱都不由得一楞,「不得不說,指揮官,你在戰爭方面的表現總是讓人驚訝,我猜這也許是為什麼我們一路走來越發強大的原因。你說的不錯,清德兩國的聯合參謀團在施里芬計劃的基礎上加以完善改進,形成了現在的海嘯計劃。」說著丁以菱把她從大清國軍機處得到的關於『海嘯計劃』的相關文件展示給了陸佐為,和另一個世界的黃色方案不同,這個世界的『海嘯計劃』似乎沒有挺進大明帝國帝國數千公里的打算,他們的目標只是以最快的速度佔據南京地區,對大明的指揮層實施斬首,等到大明國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再對剩下的地區進行分化拉攏就可以了,能拿下多少算多少。
大清國之所以制定這麼一個短腿的『海嘯計劃』,根本原因是大清國軍隊孱弱的後勤補給能力,大清國軍隊在這這一塊腐敗太嚴重,廣武皇帝實在是不想虧了自己肥了手下,所以只是按照主流國家軍隊最低標準給軍隊提供後勤補給,而且大清國是一個農業國,物質條件並不像那些工業國家那樣豐厚,實在沒有能力籌集到能支撐一場大規模高強度且持久的機械化戰爭所需的物資,之所以能維持世界最大規模的陸軍這個牌面,不過是幾百萬青年為求一口飯吃而出此下策。
因為大明帝國的首都就在邊境線上,所以就導致了『海嘯計劃』在後勤補給孱弱的清軍身上有著非常高的可行性。「大清國在德意志國的幫助下組建了8個坦克師,他們在青海地區進行過演習,效果還不錯,目前他們正在調往安慶地區,而且調動的很隱秘,混雜在大規模的常規部隊中,錦衣衛雖然也得到了關於他們的零星情報,但是8個師放在規模世界第一的大清國陸軍中太不起眼了,大明軍方並不認為這些數量稀少的戰車部隊能對長江防線形成什麼大威脅。」丁以菱繼續補充到。
「所以兩邊都覺得自己能行?」陸佐為總算聽明白了,有感而發的總結了一句。「是的,不過大明帝國雖然知道了戰車部隊的存在,甚至知道了德意志國人參與其中,但是他們並不知道『海嘯計劃』,這份作戰計劃是由在大清國的德意志參謀團主導制定的,德意志本國也組建了規模龐大的裝甲部隊,規模是大清國的2倍之多,德意志人似乎是想在大清國驗證他們的戰術構想。」丁以菱說出了自己的推測。
「呵呵,大家都不消停啊!這樣下去,對我們的整合計劃,有影響嗎?」陸佐為不置可否的問了一句,「肯定會有的,但是我們根本無力阻止,或者說以最小的代價阻止。根據勞拉的推測,我們現在的滲透行動,還不足掌握這些國家的決策權,如果德意志發動戰爭,我們出面強行加以干預,會讓我們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而且還會引起這個星球的大多數原住民的警惕,甚至仇恨,所以勞拉建議我們還是靜觀其變。雖然我很不甘心,但我不得不贊同勞拉的觀點,人類是感性的生物,就算我們把話說得再明白,他們也不見得會聽,還不如讓他們親身去感受,我們把戰爭控制在能接受的限度,當戰爭耗光他們的耐心之後,我們再來把他們從苦難中拯救出來,那時候或許他們才會心懷感激的接受我們的幫助。最重要的是,那個時候我們將對他們的力量有著更加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的整合全世界的力量。」
隨著戰爭的逼近,大明帝國兵部這才發現,宙斯集團的無線通訊網路是真的好用。雖然是民用網路,兵部依然不敢使用無線通訊網路傳遞機密信息,但是使用密語通訊,普通的物資調度還是可以的。由於無線通信網路不用依託於有線電路,所以傳訊的效率要遠高於後者,讓大明帝國兵部的物資調配效率比以前增加了幾乎100%,然後這個消息就被大清國的血滴子截獲了。
北京的紫禁城御書房內,廣武皇帝拿著血滴子最新遞交上來的報告,眉頭緊皺,看著下面一幫噤若寒蟬的軍機大臣,不禁問道,「這個『遠距離無線通訊』對我們的計劃有影響嗎?」御書房的這一群人雖然腐朽貪婪,但是他們絕對不笨,他們清楚這種覆蓋範圍廣,且傳遞迅速的通訊方式對軍隊意義重大,如果大明帝國全面推廣這種技術,那「海嘯計劃」成功率就又要降低幾分,可是他們不能說實話,至少不能說完完全全的實話,現在的大清國皇帝正是雄心壯志的時候,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說他的計劃行不通,結果可想而知。
還得是首席軍機大臣,雖然看起來老態龍鍾,但語氣依然鏗鏘有力,要不說怎麼他是軍機處的老大呢,他解釋道,「根據德意志參謀團的說法,這種遠距離無線通訊,看起來傳遞距離遠,其實就是一個又一個短距離小型電台連接到一起的,只要破壞掉其中關鍵的幾環,就可以讓這個網路喪失遠距離通訊的能力。」廣武皇帝似乎是放下心來,「那你的意思是影響不大?」「回皇上,是的,事實上大明還並未把這種技術納入軍用範疇,好象這是一家外國公司搞出來的東西,他們似乎是顧及到保密性,目前只是用於一些物資調配。」「外國公司?竟然不是第五十一區搞出來的東西?給我查查這個公司。」廣武皇帝一下來了興趣。「奴才遵旨!」軍機大臣的首席恭敬的回答道,很顯然皇帝對他的回答很滿意,那他這一關就算過了。「雖然影響不大,但是我們也不能就這麼看著什麼都不做,讓血滴子動一動,他們上次把差事辦砸了,這次他們剛好將功補過。這事就勞幾位愛卿多費心了,要是沒有其他事就退下吧。」言罷,廣漢皇帝揮了揮手。在一片「奴才遵旨」聲中,一眾大臣退出了御書房。
「還是老哥您厲害,三言兩語,就把問題給化解了。」在離開御書房的路上,幾位軍機大臣一個勁兒的誇獎著首席軍機大臣的睿智,首席軍機大臣也是很受用,下巴高高的翹起,似乎是在宣示著自己的地位。「不過,老哥,話又說回來,那個什麼通訊網路,真的像你說的,有克制的辦法?」這話問得首席軍機大臣腳步一頓,剛剛還笑眯眯的臉龐瞬間沉了下來,但他還是補充了一句「這次是真的。我問過德意志人,他們原理上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就是投資大,要修很多的鐵塔轉播信號,不然覆蓋的範圍小了就沒意義了,我們要是錢夠也可以搞,就是投入有點大,可能一時半會兒收不回成本。」一聽有賺頭,其他軍機大臣也來了興緻,「要投多少錢?收回成本要多久?」這就觸及到首席軍機大臣的知識盲區了,當官他在行,經營管理他就不行了,所以他只能回到,「這個我回去研究一下,有空再給你們說。」實際上他是打算找他名下電話公司的總經理給他回答這些問題。
事實上,大明帝國高層在面對大清國的咄咄逼人時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一派主張要先發制人,立即打擊大清國集結在江淮地區的部隊,趁大清國準備不完全之際拿下淮南地區,不然後面的戰爭由於應天府距離前線太近,會拖累整體的戰略部署。而另一派對戰爭是否爆發都持著懷疑態度,他們以德意志為例,認為大清國只是想拿回江淮地區,他們覺得不應該過分刺激大清國,如果戰爭真的爆發,「長江防線」足夠抵擋住大清國的攻勢,就大清國那孱弱的後勤補給能力,再加上大明國壓倒性的空軍優勢,只要撐過了起初的衝擊,等到清軍補給耗盡,再乘勢發動反擊,甚至能直接佔領江淮地區,或者更大的戰果,而且這樣在國際外交中也不會處於被動地位,背上「戰爭挑起者」的罪名。
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而且都有著數量眾多的支持者,這是最後鬧到了皇帝那裡,結果皇帝卻以《神武遺訓》為由拒絕在這事上發表任何意見,所以這事的最終決定權落在了內閣身上。內閣的一群人精當然也知道這事難搞,搞不好就留下千古罵名,甚至遺臭萬年。然後他們就想起了陸佐為,想著可以從他那裡掏點情報。
然後,陸佐為莫名其妙的又接到了三公主的邀約。其實三公主也很莫名其妙,同時也堅定了她之前的猜測,陸佐為這個人絕對不簡單,不然內閣的幾位大臣也不會屢次通過自己邀請他。雖然三公主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可是由於她是皇家的人,實在是不好過分深入的牽扯其中。
洞悉了大明帝國內閣目的的陸佐為,聽從了丁以菱的建議,果斷的拒絕了三公主的邀請,雖然很失禮,但為了更重要的目標,這也就只能忽略微不足道的小事了。當三公主獲悉,陸佐為拒絕了自己的邀請,不僅連他自己她身邊的侍從都很驚訝,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公主,能跟大明三公主扯上關係,那絕對是與有榮焉,但是現在卻有人拒絕了這份殊榮,而且還是自己單獨邀請。良好的涵養這才讓三公主殿下沒有破口大罵,但是她心中惱怒卻溢於言表,結果思來想去只能找到華玲問問其中的緣由。
大明帝國內閣得知陸佐為拒絕了三公主的邀請,他們基本上明白了陸佐為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很顯然這些天外來客並不想摻和到地球人的內部紛爭中,又或者說他們的目光著眼的是整個地球,這讓大明帝國內閣成員一下有了一種危機感,他們開始擔心其自己是否會被陸佐為拋棄,而這種危機感,促使了他們採取了更加激進的策略~「主動進攻」。
內閣拿定主意之後,找到了幾個主要的黨派領導人,向他們知會了接下來的計劃,雖然有些人極力反對,可是他們在議會中掌握的力量並不足以推翻現在的內閣,所以他們最後也只能妥協,無奈的配合起內閣制定的戰爭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