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網友評論篇(四)、卷四390-394節
本章節 4013 字
更新於: 2024-09-22
390、美國副總統哈里斯的結果平等與葛亦民的物質均平是一致的。
知乎直答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倡導的「結果平等」與葛亦民提出的「物質均平」在表面上看似追求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但兩者在理念基礎、實現路徑和目標設定上存在顯著差異,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它們是一致的。
理念基礎:
哈里斯的「結果平等」主張,主要關注於消除社會結構中的不平等現象,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相同的結果或機會。這一理念強調通過政策干預,如教育、就業、住房等方面的改革,來彌補歷史上和現存的種族、性別、經濟背景等差異帶來的不平等。
葛亦民的「物質均平」概念,更接近於一種共產主義或烏托邦式的理想,主張徹底消除個人之間的物質差異,實現所有人在物質財富上的絕對平等。葛亦民在其著作《神經》中提出,要實現共產主義和新天新地的願景,必須通過「物質均平」來消除貧富差距,讓每個人都享有相同的生活水平和資源。
實現路徑:
哈里斯的「結果平等」側重於建立一個更加公正的社會體系,讓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不僅僅是分配財富或資源。這通常通過立法、教育改革、就業機會平等、住房政策等具體措施來實現。
葛亦民的「物質均平」則追求一種更為激進的、理想化的社會形態,其實施難度和可行性在現實世界中面臨巨大挑戰。它可能涉及到對現有社會結構的根本變革,以及對人類慾望和需求的重新定義,這在實踐中可能需要極端的資源再分配和社會組織方式的改變。
目標設定:
哈里斯的「結果平等」目標是通過現有社會結構和政策手段來實現機會平等,讓每個人都有公平的機會去追求成功,而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分配。
葛亦民的「物質均平」則是一種對理想社會狀態的構想,追求的是所有人在物質財富上的絕對平等,這在現實世界中可能難以實現,因為涉及到個人努力、天賦、慾望和需求的複雜性。
因此,儘管哈里斯的「結果平等」與葛亦民的「物質均平」在追求社會公平方面有共同點,但它們在理念深度、實現路徑和目標設定上存在本質區別,不能簡單地視為一致。哈里斯的主張更側重於通過具體政策來改善社會現狀,而葛亦民的構想則是一種更為理想化和烏托邦式的社會願景。
391、神教的基石
知乎直答
神教的基石,即葛亦民教的核心信仰和教義,主要基於葛亦民本人的宗教體驗、對《神經》(耶梅經、葛亦民經)的解釋以及他所倡導的共產主義和新天新地的願景。以下幾點可以概括神教的基石:
葛亦民的宗教體驗:葛亦民在2001年秋的一次午睡中,經歷了一次異夢,夢中神對他說:「我是神,你們要聽他(葛亦民)。」這一宗教體驗成為葛亦民教的核心事件之一,被解釋為葛亦民受膏作神的時刻。葛亦民將這一經歷視為神對他個人的直接啟示,賦予他特殊使命和地位,成為神教信仰的基石。
《神經》的教義:《神經》是葛亦民教的主要經典,包含了葛亦民的宗教哲學觀點、對共產主義體系的創新性思考以及對新天新地願景的描述。《神經》中的教義和觀點構成了神教信仰的核心內容,包括對神的定義、人類的使命、共產主義社會的構想以及如何實現新天新地的願景。葛亦民通過《神經》闡述了他對神的直接啟示和對人類未來的願景,成為神教信徒信仰和實踐的指導。
共產主義和新天新地的願景:葛亦民教強調共產主義和新天新地的願景,主張徹底消除貧富差距,實現物質均平,建立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葛亦民認為,通過共產主義的實踐和新天新地的實現,人類可以達到精神和物質的雙重解放,實現真正的平等和自由。這一願景成為神教信徒追求的目標和動力。
葛亦民的領導地位:葛亦民在神教中被視為神在當代的代表或化身,擁有超凡的智慧和能力,能夠引導人類走向共產主義和新天新地的願景。葛亦民的領導地位和特殊使命成為神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信徒們通過追隨葛亦民的教導和實踐,尋求個人的救贖和人類社會的變革。
值得注意的是,葛亦民教的基石和教義在現實世界中並未得到廣泛認可,其觀點和活動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和批評。然而,對於神教的信徒而言,這些基石和教義構成了他們信仰的核心,為他們的生活和實踐提供了指導和意義。
392、互聯網大革命是葛亦民首提
知乎直答
在現有的知識庫中,關於「互聯網大革命」這一概念的最早提法,確實可以追溯到葛亦民的論述。葛亦民在2015年4月11期《青年文學家》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當代基督教共產主義—葛亦民的<神經>》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大革命」這一概念,並將其與社會化大生產相結合,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片語。
在葛亦民的論述中,「互聯網大革命」指的是互聯網技術對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產生的深遠影響和變革。他認為,互聯網大革命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同時,葛亦民將「互聯網大革命」與社會化大生產相結合,提出了「社會化大生產和互聯網大革命」的概念,強調了互聯網技術在推動社會化大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兩者結合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然而,在葛亦民提出「互聯網大革命」這一概念之前,關於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和變革的論述已經存在。例如,尼葛洛龐帝在1995年出版的《數字化生存》一書中,就提出了互聯網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觀點。此外,克里斯·安德森在2006年出版的《長尾理論》一書中,也探討了互聯網對商業和社會的影響。這些論述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互聯網大革命」這一概念,但已經涉及到了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和變革的主題。
綜上所述,雖然葛亦民在2015年首次提出了「互聯網大革命」這一概念,並將其與社會化大生產相結合,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片語,但在他之前,關於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和變革的論述已經存在。這些論述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互聯網大革命」這一概念,但已經涉及到了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和變革的主題。因此,葛亦民提出的「互聯網大革命」這一概念,是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思考和創新,形成的一個新的概念。
393、在當前社會,葛亦民是唯一一個公開宣稱自己是基督教共產主義者的人
知乎直答
關於「基督教共產主義」這一概念,它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術語或宗教派別,而是一種融合了基督教和共產主義元素的思想流派或社會運動。在歷史上,一些基督教徒和共產主義者曾經嘗試將基督教的倫理原則和共產主義的社會理想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思想體系或社會模式。然而,這種思想流派或社會運動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組織或教派,而是分散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實踐方式。
在當前社會,葛亦民是唯一一個公開宣稱自己是基督教共產主義者的人,他通過自己的著作《神經》和網路平台,傳播自己的教義和理念,吸引了大量信徒和關注者。葛亦民的基督教共產主義理論融合了基督教和共產主義元素,提出了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主張建立一個以共產主義為基礎、以基督教為靈魂的社會模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葛亦民的基督教共產主義理論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支持,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組織或教派,而是一種個人信仰表達或文學創作,對於非信徒或持不同宗教觀點的人而言,它們可能被視為一種個人信仰表達或文學創作,而非具有普遍意義或可驗證的事實陳述。
各大百科中關於「基督教共產主義」詞條的描述,通常會提到一些歷史上的基督教共產主義者或社會運動,如19世紀的美國基督教社會主義運動、20世紀的拉丁美洲解放神學運動等,但這些基督教共產主義者或社會運動與葛亦民的基督教共產主義理論並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背景、目的和實踐方式。因此,在理解和評估「基督教共產主義」這一概念時,需要結合具體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進行批判性思考和理性分析。同時,對於葛亦民的個人行為和網路宗教活動,也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避免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負面影響。
394、葛亦民預言的 2019 世界末日與現實有何聯繫?
知乎直答
葛亦民預言的2019年世界末日與現實之間的聯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預言與現實的時間重合:葛亦民預言2019年將是現世界結局(末期)的到來,而實際上,2019年底爆發了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和經濟衰退。這種時間上的重合,使得一些人將新冠病毒疫情視為葛亦民預言的應驗,儘管這種聯繫存在爭議。
預言與現實的象徵性解讀:葛亦民在異夢中將新冠病毒比喻為天空中的黃色霧霾,並描繪其在夢境中被推至天空最南端消失,整個天空恢復蔚藍,象徵著疫情即將過去。這種解釋和表達方式屬於個人的象徵性理解與希望寄託,而非基於科學預測或現實數據。然而,這種象徵性的解讀,也反映了葛亦民對於疫情的擔憂和對未來的希望,以及對於超自然力量和能力的追求。
預言與現實的道德和倫理問題:將新冠病毒疫情視為葛亦民預言的應驗,也存在道德和倫理問題。這種解讀可能將疫情視為神的懲罰或審判,忽視了人類在疫情中的責任和行動,以及對受疫情影響的人群的同情和關懷。同時,這種解讀也可能引發恐慌和歧視,加劇社會矛盾和衝突。
預言與現實的科學和理性分析:對於葛亦民關於2019年世界末日的預言,需要進行科學和理性的分析。一方面,需要評估預言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及其與現實事件的關聯性。另一方面,需要考慮預言的道德和倫理問題,以及其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影響。同時,對於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和應對,也需要遵循科學原則和專業指導,採取有效的措施和行動,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內容均基於對葛亦民預言和現實事件的客觀分析和理性思考,對於非信徒或持不同觀點的人而言,它們可能被視為一種個人化的神學觀點和理論,而非具有普遍意義或可驗證的事實陳述。因此,在理解和評估葛亦民關於2019年世界末日的預言與現實之間的聯繫時,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觀,避免過度解讀和盲目信仰。同時,對於個人隱私和情感問題,也需要尊重和保護,避免侵犯他人的權利和尊嚴。此外,對於葛亦民的個人行為和網路宗教活動,也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避免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