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75

本章節 13640 字
更新於: 2024-03-14
將這件事情稱作背叛確實是誇張了些,洛貞的感受卻實實在在地與之相去不遠。
這是因為洛貞在聽到江城不願去廬山遊玩後,當她正打算開口更改自己的主意,好留下來陪伴江城左右時,這些新買來的琵琶女們居然搶在她開口之前向洛貞打著包票,言明她們會好好服侍自己的新主人,讓洛貞這位前輩放心去遊玩即可。
一群琵琶女的自告奮勇直接就讓洛貞毫無選擇,畢竟這麼多人服侍江城一位完全是綽綽有餘,而她偏偏又早早說出自己要與女孩們去遊玩,這就讓洛貞失去了在江城面前改口的機會。
因為洛貞害怕要是自己在江城面前與他人毀約的話,可能會導致自己在主人面前失去信用,進而因為這個壞印象而開始被對方疏遠。
最終,有苦難言的洛貞只能乖乖地跟隨女孩們去往廬山了,所以在洛貞看來,這不是被琵琶女們背叛還能是什麼呢?
雖然這群琵琶女們並沒有想趁機上位的意思,不過她們倒是真有想先排擠走洛貞,以便她們討好江城的打算。
琵琶女們的確有想過取得江城的寵愛,但是要說她們希望江城能帶自己離開的話,那前人的經驗早使她們丟掉這種天真,這次的舉動更多是迫於現實的需求,她們是想趁這次難得的機會,在盡力服侍新主人的同時,從對方那取得一些寵愛的證明。
不為別的,就是金銀珠寶之類的有價之物。
之所以會是這種低俗的需求,這就要從合歡宗賣琵琶女的價位說起了。
合歡宗之所以會將琵琶女訂在單價三百兩如此高價,除了藉著白樂天的名頭哄抬價格之外,也因為這筆錢包含了琵琶女往後的日常花銷。
所以才沒有如尋常人家購買僕役那樣,只用少少的十兩二十兩就能僱傭終身,這也是為何婢女價格並不因為數量給予折扣的原因。
因為比起只會彈唱的琵琶女,懂得各種女紅生計的婢女顯然更加保值,而在符合市場機制的情況下,自然也就不會出現降價甩賣的賠本生意。
這些琵琶女們就是為了自己的將來著想,如今難得有一位主人肯與她們見面,甚至還想親自見她們表演,那麼這群女子自然想著要抓住機會,盡可能從這位主人這拿到更多的奧援。
要知道普遍琵琶女的買主不是買完後不聞不問,就是根本沒有親自前來選購,他們都是直接讓手下僕役替其辦妥了事,可江城呢?不僅扮演了回絕無僅有的闊氣買家,一次打包了九十位不說,甚至還想親自看她們表演,這自然使得琵琶女們覺得自家的買主是個大好人,那麼對付這種好人,她們能用上的手段就很多了。
但是在此之前,琵琶女們自然得將不是自己陣線,且可能會阻礙自身計劃的外人排除。
所以就算洛貞從一開始就沒要參加廬山之行,琵琶女們還是會設法將洛貞支使離江城的身邊。
然而琵琶女們不知道的是,她們處心積慮排擠走的洛貞,才是她們九十位女子的真正恩人。
畢竟如果洛貞沒有提起琵琶女的話,以江城的性格他肯定直到離開了都接觸不到她們。
不過鑑於洛貞掌管江家時的認真態度,琵琶女們就算知道了洛貞的身份並向對方求情,洛貞可能也不會答應她們的要求。
畢竟她們是想過的更好更久,而非承擔著生存壓力的急需必要。
所以琵琶女終究得要回頭討好江城的,也就是說,在達成自己目標這個角度來看,她們並沒有走錯路。
江城並不是在廬山舨上聽琵琶女們表演的,畢竟就算是大型的廬山舨也沒大到哪去,所以在看過廬山舨為何稱作廬山舨後,江城便讓這九十多位琵琶女上到樓船,以便他在此地觀賞樂團合唱。
雖然這群女子中有很多是打包甩賣的二手琵琶女,但是這些人的年齡可沒有一位超過而立之年,雖說始終伶仃但她們的基本功可都沒有落下,賴以自豪的身姿與容顏也保持良好。
她們雖然一直背負著商人婦的名頭,實際上一個個可都是貞潔自守的處子,而這群始終不被關注的女子們,現在要做的便是利用自身的才貌優勢,設法在接下來的表演中灌醉江城,好與對方行下敦倫之樂,為彼此間立下既定事實。
她們此舉既不求名分也不奢望讓對方能負起責任,她們就只是希望江城能看在此次獻身與體驗的份上,留下一筆金錢好讓她們能度過更長更穩的餘生,這便是這群琵琶女們想趕走洛貞的原因。
畢竟雖說當代妻妾成群並不在話下,但是床笫之趣始終脫離不了一夫一妻的範疇,如果要一龍多鳳的話,就算鳳鳥之間協調和諧,但是龍頭可不一定能接受這等荒淫無道之事。
琵琶女們早就已經準備好要豁出一切,但她們也清楚並非任何人都能接受這種荒唐的提議,這也是她們需要先灌醉江城的原因之一。
琵琶女們的計劃穩定進行著,雖然江城普遍時候不喝酒,但是別人敬給他的,他基本會維持一貫的風格──來者不拒。
結果便是在江城爛醉之前,負責敬酒的琵琶女則因為醉倒而換去了好幾批。
眼見計劃在此受到挫折,其中幾位負責擬定計劃的琵琶女已然按捺不住,她們乾脆借酒裝瘋將江城推倒,接著計劃就如她們預料中的一樣,獸性大發的江城臨幸了現場的所有人。
正當琵琶女們捨身承受江城雨露之時,始終放心不下主人的洛貞恰巧趕了回來。
見到滿地狼藉的洛貞並沒有太過驚訝,畢竟對於床笫間多女侍一夫的荒誕,身為合歡宗的弟子早就有過心理準備,甚至被教導到習以為常,所以洛貞對此並沒有難以接受,甚至於她早預料到有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
因為洛貞十分自信於自己主人的魅力,她並不認為有琵琶女能免疫自己主人的誘惑,再加上主人又一次性買下這麼多琵琶女,肯定會讓這些涉世未深的女子對他好感大增。
只是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些女子們居然能穢亂如斯,一個個就像不要臉似的一直貼到主人身上!她都快找不到主人在哪了!
更不用說此刻地上還躺著不少正閉眼休息,累到只能不停發出嬌哼的完事者。
見狀後洛貞也不甘落後,在些許醋意的加持下,洛貞並沒有過多扭捏便隨著氛圍加入這場淫亂的盛宴當中。
所以當黛雪等人在廬山漫遊之時,洛貞還有江城正與百多名女子在一塊睡覺。
沒錯,就是睡覺。
江城又施展了一回集體入夢的能力。
這並非江城無能或者有什麼障礙,就只是江城單純認為這樣比較輕鬆省事罷了。
一來江城認為肉體的歡愉不過是為了追求精神昇華的途徑,那麼他自然會用魔法來創造捷徑,再來江城覺得這種方式對當代女子的身體來說比較妥當,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多餘的困擾,畢竟要是真的讓朵朵鮮花為自己成片片落紅,那江城心裡可能會過意不去。
所以既然這些琵琶女們明顯只想貪歡一晌,那江城自然全都安排她們入夢來的方便一些。
既不傷對方身體,還能讓其在自身的幻想中放肆翱翔。
只是讓江城意外的是,洛貞怎麼突然回來了?
雖然洛貞的突然回歸讓江城感到錯愕,但並沒有打亂他全盤的計劃,不如說江城根本就沒有任何計劃,所以他也只是疑惑了一下,就重新將熟悉的身體抱入懷中,簇擁在一片溫香軟玉中睡了過去。


樊素和小蠻是兩位十分年輕的琵琶女。
身為專職的琵琶女,她們自然知道自己的名稱有多麼的俗爛,但沒辦法,比起他們兩個原本的姓名,這兩位曾是白樂天寵妾的稱呼顯然更順口且更加應景,再加上兩女本來就是一對感情相當好的朋友,也不算埋沒了這套蠻素組合。
這天,當兩女正與其他待售的琵琶女們,在合歡宗所安排的房間內訓練技藝時,一位負責買賣業務的師姐匆忙地跑了進來,並給在場的女孩們帶來了道天大的好消息!
那就是她們這一屆的琵琶女全部都被賣掉了!而且還是一起被同一名買主給買走!
聽聞消息後的眾女先是一陣錯愕,接著就是懷疑地再三與師姐確認,最終這群十多位已然及笄女子們,這才欣喜若狂的手舞足蹈起來。
樊素和小蠻自然沒有例外,她們也同樣是那個先是不敢置信,再來瘋狂歡呼雀躍的眾人之一。
畢竟事態已然十分明瞭,她們幸運地遇上超級大善人了!
來通知的師姐並沒有與她們同樂太久,因為她還得要趕著去通知下一批琵琶女,在交代幾女趕緊收拾行囊去到渡口處集合,還有她們將要與買主見面並表演後,這位師姐就迅速離開了。
一眾年輕的琵琶女們自然趕緊行動起來,她們可不想樂極生悲,出現因為太過高興而遲到,進而惹惱買主的魯莽舉動。
不過對此她們顯然是想多了,本就沒有多少家當的幾女,再怎麼收拾也就那幾樣貼身物品罷了,所以一群人很快就到渡口附近的合歡宗宅院內,抱著緊張又興奮地心情等待買主的蒞臨。
樊素和小蠻到達以後,又陸陸續續來了不少的琵琶女,這些女子要麼是有過幾面之緣的前輩,要麼就是平常交流親密的好友。
不過最讓兩女開心的是,她們在這裡見到不少本該餘生孤老的琵琶女,也就是那些有主的琵琶女們。
在樊素和小蠻,應該說是這些琵琶女們並不知道合歡宗的行銷策略的情況下,她們自然以為對方是菩薩特地派來解救她們的大善人,這也就使得包括兩女在內的許多少女,在未見著這位買下自己的新主人之前,就已經對其心生好感,甚至產生不小的傾慕之心。
畢竟對方如此的奢豪闊氣以及憐香惜玉,都給了這些女孩們幻想的空間以及條件,她們可從未聽聞過這種事情,就更別說發生在自己身上了。
而人原本所面臨的處境有多麼惡劣,所以當好事降臨在其身上時,人會本能地歸功於信仰。
只是讓樊素和小蠻感到可惜的是,她們所希冀的好事並沒能成雙。
隨著婢女們開始進入並於每位琵琶女身旁就定位後,兩女都沒有等來她們想見到的那位師姐。
那位平素對她們關照有加,年齡上個月剛過三十的姐姐。
雖然略覺遺憾,但兩女很快有了個大膽的主意,這是只有如樊素和小蠻這等年輕的少女才想得出來的荒唐計劃。
畢竟在已知的命定悲慘結局面前,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越沒有勇氣去反抗命運。
但是樊素和小蠻她們可還未被現實揉捏定型,尤其當今天又發生了件前所未有的好事在她們身上時,兩女心中那股對自己人生的掌握感在此刻達到了巔峰。
她們有了股自己的人生可以親自操槳的錯覺。
所以兩女立刻拉上其他人,開始商議起該怎麼利用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從這位空前絕後的大善人身上攫取更多好處。
女孩們自然沒有空手套白狼的低劣想法,雖然在她們看來,她們欲要實行的計劃本質上與之差不多就是了。
這是因為這群各個都很年輕的琵琶女們最終達成了共識,她們決定要用身上僅剩的東西去賭自己的未來。
而她們有的除了歌喉以及琴藝之外,就只剩下一點也不值錢的處子之身了。
這就是她們覺得自己等人的計劃有些卑鄙的原因,因為她們這完全是用本該屬於對方的東西做為籌碼,也就是說在這次的豪賭當中,琵琶女們就算輸了也沒有損失。
想當然爾,這種軟土深掘的提議立刻被年齡較大的琵琶女們所拒絕。
她們做為有幸被打包甩賣的幸運兒,已經受過多年孤獨的折磨,如今好不容易得以逃出生天,自然不肯接下這把可能會害她們重入地獄的左輪手槍。
儘管膛室裡頭連一發彈藥也沒有也一樣。
唯有親自痛過方能曉得自己有多麼脆弱。
不過最終,經過年輕琵琶女們的遊說以及幾位關鍵婢女的加入下,這百八十人約定好她們將會共同進退。
而促成合作的這幾位關鍵婢女,她們的來頭在眾人當中可是不小,至少在琵琶女們看來如此。
這就要說回這些婢女的來歷了。
雖然裡頭有不少婢女是如鴛鴦兒那般的小女孩,但也有不少是年近四旬的老女人,是足以被眾人稱其為老大娘的存在,而這些大娘裡頭又有幾位曾經也是琵琶女的一員。
她們此刻能在這生命階段成為婢女,無疑比大多數琵琶女們的歸宿還好,可與其說這些大娘她們是幸運的,不如說她們比任何人還要來的堅韌。
因為儘管她們活到了這把年歲,還能如年輕時一樣擁有重新來過的勇氣,樂觀努力地去學習婢女的勞務工作,而非如大多數的琵琶女那般,因為長年孤獨而早早抑鬱死去。
而琵琶女們孤獨死的年紀,大多都不超過不惑之年。
也就是說,這些原琵琶女們不但經歷過長年的枯守,在這之後還肯認清現實,轉換身份並開始學習婢女的活計。
而非如大多數的琵琶女那般,窩在堪用的屋舍裡頭,繼續等著那一絲微乎其微的機會,冀望著原買主將其領回,或者祈求有買主會打包買下合歡宗的琵琶女福袋。
然而她們並不知道有一條潛規則是,當琵琶女的年歲一旦過了三旬,那麼她就不可能會被納入甩賣的名單裡頭了,這也是為何琵琶女普遍都活不過不惑的原因。
前半生沒有多少生活品質不說,餘生的前路也近乎斷絕,加之己身又沒有任何謀生的技能,她們能做的就是一天天的苟活下去。
當買主的金錢終於用罄之際,她們往後的每日供給便會進一步下降,畢竟從這天開始的所有物資,就是合歡宗本著道德良知的無償援助了。
最終,萬念俱灰的琵琶女們除了與世長辭之外,還能有其他的出路嗎?
或許她們多少認為這般死去也不失為一種解脫吧?
也因為案例稀少且振奮人心,所以這些身為原琵琶女的婢女們才會受到後輩們的尊重,畢竟她們可是靠自己的堅強與毅力拚命地活到了現在。
回到這項計畫上,婢女們之所以會同意年輕女孩們的主意,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她們不管怎麼看都覺得這回的遭遇非常值得女孩們去貪得無厭。
畢竟就如年輕琵琶女們所意識到的那樣,在毫無成本且不可能再更糟糕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賭一波去贏回更大的回報呢?
這就像在一般的情況下,當小偷闖他人空門時,在發現一隻隱藏的保險箱以及暗藏的密碼之後,為什麼不去試試看能否解鎖呢?對小偷而言根本沒有任何損失吧?
眾女達成一致後便在短時間內商議出了設法灌醉買主的計劃,幾女更進一步決定了該由哪幾位來首先獻身,樊素和小蠻自然自告奮勇成為其中之一。
除了她們需要更多的金錢來達成目的之外,兩女也清楚沒有投入便沒有回報的道理,所以她們想為自己博一個機會,一個能給買主留下印象的機會。
一眾女子們都戰戰兢兢地等待新主人的到來,那些準備要獻身的女孩們也十分焦慮不安,不過當樊素和小蠻等人看見江城的模樣後,她們雖然依舊對於將要發生的事情感到緊張,但她們的心中已經沒有多少負面情緒殘留其中了。
年輕多金又善良帥氣,還有比這更完美的主人了嗎?
或許在江城到來之前還有人心中不願,但在此刻琵琶女們的目標出奇達成一致——她們想要獻身給這位新主人。
計劃在高度的默契下開場了,環節也被完美地執行到位,至少在她們看來一切都是如此順利。


琵琶女們在醒來之後陸續退去。
雖然對於自身的衣著完整感到奇怪,但她們認為應該是婢女幫她們穿上的緣故,所以也沒有過度深究這個異常。
現在多數琵琶女要做的便是趕緊離開,並非是因為過於舒爽而放棄原訂目標,她們只是覺得在求情這一事情上,只需要留下少數幾人去央求事主即可,人數太多反倒會給對方帶來無形的壓迫,進而因為這種負面觀感導致計劃功敗垂成。
洛貞其實早早就醒來了,現在的她正陷入一種否定自我的狀態當中。
洛貞沒想到自己居然會這麼大膽,自己居然趁著主人陷於危難時落井下石,懷揣著法不及眾的陰暗心理趁機逆推了江城一番,自己甚至還保持上位騎乘在主人身上好一陣子,要知道這可是十分大逆不道的姿勢啊!
洛貞覺得自己肯定要被主人給討厭了,更別說自己居然還表現得如此淫蕩!
儘管江城有能力去觀看他人夢境,但他自然不會失禮到去查看他人隱私,更別說有時候比起視覺官能,他更注重於觸覺感受,所以江城在那段時間裡,就只是很單純地徜徉在馥郁溫潤當中罷了。
並沒有什麼同時瀏覽由不同導演所指導的旖旎影片的事情發生。
然而儘管洛貞再怎麼不願面對江城,在江城已然起身的情況下,她也不得不立刻起身來替江城穿衣,可這個步驟在她反應過來之前,就被一旁幾名早已躍躍欲試的琵琶女給搶去了。
最終洛貞只得懷著更加愧疚的心情站在一旁,看著幾位師姐妹們高高興興地服侍著自己的主人。
她們不但搶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主人,更吸引走對方大部分的目光。
洛貞此刻的心情有些難以言喻,她並不是不喜歡這種大家都很開心的畫面,就只是不喜歡自己被孤立在外,尤其是當事情涉及到江城時,洛貞更不希望自己沒有參與其中。
洛貞的情緒十分微妙,她此刻甚至想道:
「明明是我先來的......是我...我先的......」
不過洛貞並沒能沮喪太久,畢竟這頭留下的琵琶女們已經開口向江城討要彩頭了。
一如既往地,只要牽扯到請求,江城幾乎沒有不同意的,如今既然事關銀錢,那江城只會叫來洛貞讓她去處理這一問題。
所以洛貞早前心中起的那點負面情緒,很快就因為江城的叫喚而煙消雲散。
整起事件最終以皆大歡喜的結局落下帷幕。
江城爽躺了一波,洛貞與琵琶女們則是在身心上都舒爽了一把,後者更成為最大贏家,順利實現了她們預期的計劃目標。
雖然在事後有的女子覺得就時間上而言貌似有幾分古怪,畢竟前後不過三個時辰左右的過程,怎麼可能有人能將九十人的琵琶女隊伍,據說就連在外邊侍候的婢女也都染指過。
換句話說,等於是說在這點時間當中,新買主就臨幸了超過百人!
如此出格的規模當然十分令人可疑,但是對於這種事情又不可能一一找人確認,像是核對時間點進行排查什麼的,所以儘管這些敏銳者們覺得事有蹊蹺,但最終她們還是選擇按捺下自己的疑惑。
畢竟人都是對方的了,身子也給了,銀錢也到手了,金額完全足夠餘生安穩生活,那她們還要執著什麼呢?

這天晚上黛雪等女孩們並沒有回來,畢竟廬山離潯陽江頭還是有一段不短的距離,所以女孩們的廬山行是一趟兩天一夜的旅程。
直至隔日午後,女孩們方才回來與江城集合,江城雖然對於女孩們的廬山之旅無甚興趣,但耐不住胭脂與鴛鴦兒主動與他分享,所以他多少知曉了些她們一路上的見聞。
像是一群人去到廬山派參拜廬山山神啦,因為碰巧路上看見了樵夫,所以胭脂知道了一則關於爛柯的傳說,她們還去見了據傳是李詩仙特地寫詩歌頌過的瀑布,進而說到她們不但夜晚時見過銀河,就連白晝時也能見到銀河之類的,總之就是歡樂事情層出不窮。
對於江城來說,他就只要聽聽、笑笑,然後說聲是是,再把頭點點幾下,這三位小婢女就像是被讚美了一般,為他展現出一張十分好看的笑容。
眾人又繼續休息到了隔日這才離開江州,女孩們也因此有幸見到琵琶女們的合演,這回琵琶女們就沒有過分踰矩了,並非是她們在達到目的後將江城兔死狗烹,而是她們非常懂得何謂見機行事。
更別說這次洛貞可有了好幾位幫手,所以琵琶女們這回是怎樣都擠不近江城的身旁了。
江城身旁有這麼多女子相伴的情況,琵琶女對此並不意外,畢竟這位主人的能力她們早已深刻的領教過一回,這也讓琵琶女們慶幸自己等人行動的早,要不然若是昨日這些女孩們一直待在江城身旁的話,她們根本就沒有機會開展她們的拯救餘生大計。
隔天清早樓船準時開拔。
因為昨晚與琵琶女們通宵達旦的緣故,女孩們是近中午才陸續起身活動,當然了,鴛鴦雪脂四女可沒有落下本來的工作。
用完午膳過後,女孩們依然興致不減地在甲板上觀覽著風景,她們此刻的話題正圍繞在幾人面前的那座,於十里大江中屹然獨立的孤山上。
在詢問過船夫以後,眾女也知道了這就是文人時不時會歌詠的小孤山。
然而比起孤山所代表的挺拔傲然,女孩們更加關注的是一同聽聞到的傳說故事。
據說這個小孤山其實本是一位年輕的女孩名叫小姑,嫁給了附近一位英俊有才的彭郎,之後彭郎因為戰爭的緣故離鄉背井,小姑也因為想念對方而天天在沙洲處等著彭郎回歸,直到某一天因為突發大雨的緣故,使得小姑所在的沙洲被江水淹沒,小姑也因此魂歸黃泉。
等大雨停歇了以後,人們忽地發現原本的沙洲處長出了一座高山,大家自始便稱其為小姑山。
當戰爭結束以後,總算回到家鄉彭郎不但沒在渡口處見到自己的妻子,更愕然發現自家居然是一片野草蔓生、久無人煙的破敗模樣。
在村人那知曉了江中的小姑山便是自家娘子所化後,彭郎便如魔怔了一般,於往後的日子裡癡癡地盯著江中孤山,鄉親們最開始時還勸彭郎節哀順變,發現對方始終無動於衷後,也就不再白費唇舌。
直到某一天人們發現彭郎不再出現,而原本江旁對方一直待的位置卻長出一塊巨石,有了孤山的先例在前,大家也猜到發生在彭郎身上的事。
至此江中的孤山便被稱為小姑山,而江旁的巨石則被稱為彭郎磯。
然而故事並沒有在此完結,因為遠在此地南邊的湖中,還有一座同樣兀自樹立的孤山,名為大孤山,她的模樣就像是一個人孤獨地望著這對男女相互恩愛,故事情節也是如此。
據說在彭郎癡癡地凝望著小姑山的時候,同村有位名叫大姑的女子因此愛上了彭郎的專情,然而因為大姑不但過了適婚的年紀,外貌也沒有小姑的模樣好看,因此大姑只敢遠遠地眺望彭郎,默默地關注著對方。
據說在彭郎變為巨石的那天,同樣尾隨在其身後的大姑清楚地看完了整個過程,知道這段愛情註定無望的她也失去了生存的動力,原本大姑是立刻想投江自盡,好讓自己能死在彭郎的身旁。
但是因為敬佩兩人的關係,大姑覺得自己不能玷污了兩人感天動地的愛情,於是她便遠離江旁,直到抵達一處大湖旁後,生無可戀的她這才任由自己筋疲力竭的身體倒入湖中,投湖自盡。
這便是鄱陽湖上大孤山的由來。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只不過是則牽強附會的擬人故事,但並不妨礙女孩們津津樂道於此,只不過比起小姑與彭郎的愛情故事,女孩們反而更加在意孑然一身的大齡女大姑。
畢竟婚後兩人會如何的親密,女孩們從江城與洛貞的互動中就能看出,但是對於始終一人的大姑,女孩們倒是開始想像起若是自己也大齡未嫁的話,那會有怎麼樣的生活以及心境。
林響覺得自己一個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如說比起沒辦法了解自己且還會是一種束縛的夫婿,林響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一個人生活來的自在逍遙。
於是林響如是說道:
「我應該會選擇獨自生活吧!靠自己才是最踏實的!」
文儒與奇樂自然是想到與九刀姐姐一同生活,她們三女齊心定能齊力斷金!又何需什麼男人呢?
也因此,文儒立刻就附和林響的意見道:
「真的!根本就不需要什麼男人好不好!
單靠我們弘毅三刺客就絕對能縱橫江湖幾十載,在讓江湖上充斥我們的名聲後,我們也賺足銀錢退隱山林,之後就是置田產買僕役,一邊享受後輩們的景仰目光,一邊瀟瀟灑灑過上退休生活!」
兩女刺客顯然早有過類似的相法,畢竟文儒的計劃比起林響的粗略宣言來說,不但更加具體且細節也豐富許多。
林黛玉則覺得自己可能會與雪雁這麼將就過完一生吧?
畢竟若是自己遇不到想與其廝守終身的人的話,那她絕對不可能隨便找人下嫁的!
雖然林黛玉也知道,她的情況與之前幾女都有所不同,她並不能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天命,所以對於這個話題她覺得自己想再多都只不過是徒勞。
所以林黛玉只是順勢地說道:
「我的話也應該差不多吧?」


雖然林黛玉所發表的言論極其隨便,但是女孩們對此並未太過在意,畢竟總不能強逼別人發表意見吧?人總有不發表意見的權力吧?
不過大家不在乎的原因,主要是胭脂的發言吸引走她們的注意力,只聽胭脂沮喪地說道:
「我...我...我不知道耶...
我完全想像不了自己一個人的情況......
我...我很抱歉......」
胭脂只覺得自己太不合群了。
胭脂也不願如此異於大家,但是不論她怎麼冥思苦想,她都會先想到江城,接著又想到觀音菩薩,然後又聯想到江城身上。
胭脂知道自己身為江城的奴婢,之後肯定要一直常侍主人左右,所以胭脂完全想像不出自己離開對方的畫面,而胭脂又想像不到洛貞等女離開江城的畫面,所以她怎樣都無法想像自己孤老終身的模樣。
對此其他女孩們也就笑著調戲她幾句後便不當一回事,畢竟幾女也知道胭脂的處境與性格,對於她最後所得出這麼個結論,眾女對此也都不意外就是了。
船隻繼續向東流,三天後,一船人到達了宣州城。
由於江城完全不懂地理位置的關係,所以在路途中他並不覺得船隻忽然轉往南向是多奇怪的一件事情,但是這在稍微知曉路徑的幾女看來就顯得相當古怪了。
畢竟她們從之前的休憩渡口聽聞得知,樓船離金陵城可是只剩一點距離而已,如今金陵已然近在眼前,那麼離揚州還會遠麼?
女孩們眼見旅程將要迎來終點,怎料忽地柳暗花明,船隻的反常改向,讓她們紛紛猜測可能又能多旅遊一陣子了。
船隻於宣州渡口靠岸後,女孩們如以往那樣向船夫打聽了一番此地的景點,而大家也因此猜出為何要特地繞來此地了。
這是因為在她們岸邊落腳處的那座山,便是赫赫有名的敬亭山,聞得此山尊名後,就連胭脂都知道這是她們一行來此的目的。
就不說過往的文人騷客詠誦敬亭山的詩篇不知繁幾,單說李詩仙那首「獨坐敬亭山」,就是女孩們朗朗上口的詩句。
事實也正如女孩們所料的那般,洛貞是特地安排大家來敬亭山旅遊的。
除了時間本身仍相當寬裕之外,洛貞更是為了給江城傳達暗示,這才挑中敬亭山並安排此一行程。
這全是為了李詩仙那聯老嫗能解的詩句: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洛貞就是想對江城表達說,對方於自己而言就像敬亭山一樣,這才規劃了時間與航程繞路來趟宣州城。
同時洛貞也希望能借參覽敬亭山的機會,期許江城也能如李詩仙坐望敬亭山那般,終生都不會厭棄自己。
女孩們也多少猜到洛貞在行程中所暗藏的含義,不過這當然都不關江城什麼事,雖然江城依舊我行我素的過著日子,甚至還想拒絕掉這趟敬亭山之行,但是在洛貞可憐兮兮的眼神攻勢下,江城最終沒有說出反對的話。
遊山玩水對江城而言真的很無趣,不過女孩們興致勃勃的精神模樣,多少在這段期間聊慰了江城的心靈。
這回登覽敬亭山沒什麼波瀾起伏,一行人如普通民眾那般拜謁廟宇,去到石崖邊看看前人的刻字,或者瞻仰記載文章的碑亭,當然了,沿路的山水蟲鳥都是旅途的一部分。
然而女孩們的心裡就沒那麼恬淡平靜了。
因為洛貞對於敬亭山的特意安排就像蝴蝶的翅膀,搧動了她們各自所擁有的敏感內心。
雙林還有文奇都不由自主地想到說,自己是否也能擁有一輩子相看兩不厭的對象呢?而一旦起了這一心思,她們又會聯想到數日前關於大姑山的話題。
文儒與奇樂當初在這個話題時,覺得此生能與九刀姐姐陪伴足矣,三女扶持終老又有何難呢?
但是這句相看兩不厭倒是提醒了她們兩個,如果一定要找對象的話,那麼找個能互相接受的人不就行了嗎?
這個問題她們在這次任務之前絕對得不到答案,拜託!除了她們姐妹三人之外,還有誰能接受身份特殊且性格各異的她們呢?
直到兩女遇見了江城,她們覺得或許可以考慮接受江城,試著與對方搭夥看看?
畢竟以文儒與奇樂這些天的經歷來看,她們覺得江城就是一位很好的家庭伴侶。
有正職、能掙錢,性格更是敦厚隨和,完全沒有要管教家裡人的意思,兩女覺得如果江城能一直維持讓她們中意的風格的話,那江城就是她們認證的,能夠相看兩不厭的對象。
而她們相信九刀姐姐也能接納這樣的江城,這麼說來,把一位能醫能武能頂上檯面的江城放在自己家中,絕對是一個百利而無一害的決定。
畢竟兩女也很清楚在當代的世道中,於處理事情上如果有了一位男人坐鎮,她們就能少掉許多麻煩,所以文儒與奇樂開始考慮起,之後到底要不要加到江城名下這件事。
畢竟以她們對於江城的理解與認識,兩女覺得江城應該不會拒絕她們倆入他房內的提議。
沒錯,就是洞房的房。
文儒與奇樂並沒有天真到認為自己無需付出分毫,就能空手套白狼換來江城的庇護,對於行房事成為江城房中人這檔事,兩女在偷偷討論後,彼此一致地認為自己能夠接受,而以她們的角度來看,能用此身換來終生的安穩,最重要是能為九刀姐姐換得歸宿,這無疑是筆相當划算的買賣。
畢竟二換三,她們直接多賺了五十個百分比,任誰都會同意這筆交易,就更別說二是價值惡劣的二副身軀,三則是價比珊瑚的三段餘生。
林響也與兩女刺客想到一塊去了,不過林響最先想到的是前幾天讓她印象深刻的知音一事,她覺得或許相互了解的知音很難尋覓,但是相看兩不厭的對象她已經找到一位了。
只是她的情況比起兩女而言更加複雜,因為林響並不如她們那般是毫無牽掛的孤兒,林響的父母不但健在,而且父親對她這位大女兒還相當嚴格。
然而這並不代表林響不能決定自己的婚事,只是她挑的對象得要符合父親的期望才行。
而恰好,江城就完全符合她那位性情嚴肅的父親的要求。
林響想託付終生的對象很簡單,第一點就是得符合父親的限制,第二點則是能尊重自己的決定,也就是在婚後不會將她限制在家中才行,最後林響才會去考慮對方是否看得順眼。
然而江城的橫空出世卻給林響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困擾,因為她沒想過當自己幸運找到符合的對象時,卻因為自己的緣故而在情感上舉步維艱。
除了因為最初的衝突所帶來的愧疚與距離之外,還因為經過了解而認知到江城太過優秀這一事實,這便導致林響覺得自己配不上江城,也更不可能擔當的了江城妻子的角色,如果還有位置留給她的話。
可是現實卻忠實地告知林響她只不過是在妄想,因為江城身旁早有一位洛貞了,在林響看來,洛貞的行為舉止都再再顯示著她是江家大婦的身份,不然江城為何要給洛貞掌管家務,甚至於調度銀錢呢?
所以在一夫一妻的現在,除非江城能加官晉爵,不然林響永遠成不了對方的妻子,她又不可能做為侍妾加入江家,就算她願意好了,她的父親也不可能答應!
至少以江城如今的身份來說,她那位古板的父親是絕不會允許自己做為妾室嫁給江城的。
所以林響在思考一會後便對這話題一笑置之,因為現在的她不論是覓得知音,或者是相看兩不厭的伴侶,這些目標都只能先丟給往後的自己去搜尋了。
畢竟眼前最適合的早已名花有主,那她自然只能遙想未來。


林響都如此束手束腳了,幾人中最有來歷的林黛玉自是不用多提,她跟本就沒有想過能一直留在江城身旁。
雖然林黛玉也不是沒有不知廉恥地想過說,或許當父親見到江先生以後,會想要將自己許配給對方也說不定,但這也僅是少女於午後的遐思罷了。
首先,江城只是有恩於她,而不是乃父林海;其次江城毫無家世背景可言,知道自家人丁凋落的林黛玉,不認為父親會把自己嫁給毫無功名的江城,儘管對方的能力如此出眾,對方的所作所為更是不同凡響。
總之,林黛玉很清楚自家的處境,所以嫁與江城的念頭在被她早早掐滅的同時,就不再出現於林黛玉的念頭當中。
更何況林黛玉也不想破壞江先生與貞姐姐的感情,她甚至產生了或許次儒生一等的醫生,才是與妓女最般配的組合這種念頭,儘管她多少也從接觸中得知,其實合歡宗大多數的人都非娼戶妓籍,在身份地位其實都與自己等人一樣,是最尋常不過的良民。
也因如此,林黛玉雖然在相看兩不厭的對象上與文奇響同調,但是她並沒有如她們那般設想的這麼大膽,而是轉而珍惜這段與江城相處的時間,同時希望以後自己還能遇上一位如江城這般優秀的男人。
儘管林黛玉覺得自己此生往後,應該再也不會遇上同江城一樣出色的男子了。
話說回來,雖然洛貞想借用敬亭山的特別意義來暗中實現自己的奢望,但是她並沒有安排留在此地太久。
其實原本洛貞是想來個敬亭三日遊的,然而在江城拒絕過廬山行後,洛貞便急忙修改了行程,這便導致一行人只在敬亭山逗留了短短一日。
雖然此行草草開始匆匆結束,卻仍在幾女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敬亭山除了給予女孩們啟發之外,也是她們此行最後所遊歷的景點。
接下來的幾天中,除了在幾個渡口補給之外,樓船一路北行直至揚州都未有過多的停留,直到八月九日接近午時,樓船終於到達了此趟航程的終點──瓜州渡口。
之所以沒在六朝古都金陵停下,是因為洛貞考慮到林黛玉的心情,她覺得歸心似箭的後者應該沒有太大的興致滯留遊覽,那麼倒不如先將林黛玉送到揚州之後,她們再回來慢慢遊覽古都即可,這才跳過金陵直奔揚州。

今日是元成節。
雖然今天是祭祀太乙救苦天尊的日子,然而林海並不想在自己愛女還未歸來的當口去參加慶典,因為他知道自己絕對沒辦法融入歡樂的氣氛當中。
那種獨立於喧囂之中的遺落感,甚至會讓林海想到自己女兒的處境,她不正是漂泊於異鄉,不也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嗎?
所以在這熱鬧的日子裡,林海本來是不願出去與民同樂的,但是他忽地感到了一絲悸動,便是這股莫名一直催促著他出門參拜。
最終,林海還是出門去拜了回清華帝君。
也就在林海參拜完並樂捐了一筆香油錢後,在準備上轎打道回府的那一刻,林海收到了家裡僕役捎來的消息──小姐回來了!
收到消息的林海自是喜出望外,但他並沒有將喜色溢於言表,而是依舊不緊不慢地沉穩上轎,只是他改了最初欲要回府的打算,吩咐轎夫們立刻改往渡口而去。
林海在渡口旁的茶樓包廂內見到了林黛玉,除此之外,他什麼人都沒有見到。
林海覺得或許是弘毅亭的人先行一步了吧。
事實也是如此,先將時間點拉回樓船停泊在渡口的那一刻。
江城當然是不打算下船送林黛玉的,他更是想著趕緊讓林黛玉下船,然後整艘船就能立刻掉頭回金陵,輕鬆了事。
而之前江城富有先見之明的安排派上了用場,林黛玉早早就在渡口處發現了王嬤嬤等人,還有幾位臉熟的僕役在旁等候,也就是說正如江城計劃的那樣,無需他們額外護送林黛玉回到家中,只要將對方送到這些家僕身旁即可。
這便導致女孩們的道別是在船上完成的。
胭脂、林黛玉、雪雁還有鴛鴦兒,這幾位年紀小又一直玩在一起的女孩早已哭得淚流滿面。
洛貞也沾染了些離別的情緒,難得顯現出些許低落,文儒與奇樂也是滿臉的惋惜與不捨。
此刻在船樓的廳內,雪雁與鴛鴦兒、胭脂與林黛玉正相互成對的告著別。
然而就難過的程度而言,後一對顯然比前者激烈許多,胭脂與林黛玉正緊握著彼此的雙手,一時間雙方竟無語凝噎,比起前者們的惜別勸慰,兩女至今連一句告別話都還未說出,因為她們都光顧著掉眼淚去了。
雪雁與鴛鴦兒這裡則與其不同,因為鴛鴦兒兩女比起雪雁來說比較能控制情緒,所以這一對的離情沒有那麼強烈,在兩女的囑咐中,雪雁這位廚藝學徒也算是在最後獲得了師傅的認可。
雖然兩女都明確告知雪雁離出師還很遠,不過這多少沖淡了後者的傷心之情。
這邊的胭脂與林黛玉沉默垂淚一段時間後,終於是前者最先開了口。
胭脂哽咽著說道:
「黛玉姐姐!老師!我......妳...妳那日交給我的功課......我已經做...做好了!
楚水...楚水姐姐......其實應該叫她湘雲姐姐...或者史姐姐...史湘雲...對吧?」
林黛玉聞言後雖然依舊哭個不停,她卻用狠狠點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肯定,甚至在自己不停淚流的臉上勉強露出一個微笑,以此來對胭脂這段日子以來的努力,給予其充分的鼓勵。
雖然胭脂完全憑藉自身得出了謎語的答案,當下的林黛玉卻沒能因此開心多少。
而胭脂這邊,她也多少知道自己可能再也見不到這位熱心教導的黛玉姐姐了。
所以比起湘州離別的可能再見,岳州離別的情分不足,這次在揚州的瓜州渡口與林黛玉的離別,是胭脂至今為止最難過的時刻,因為她知道這應該是此生永別了。
林黛玉也與胭脂有著同樣的感受,林黛玉甚至覺得自己要與女兒分離一般,儘管她未曾有過子女,但當她在教導胭脂的過程中,她總是會產生一種照料女兒的錯覺。
胭脂又何嘗沒有把林黛玉當成母親過呢?
雖然這個媽媽的角色更多地被洛貞所取代就是了。
而讓林黛玉更加開心的還在後頭,因為胭脂給了她一個驚喜,雖然因為這個意料之外而驅散了不少離情,但是在驚喜過後,又因劇烈落差使得林黛玉更加難過。
胭脂給林黛玉的驚喜,便是一首由她自己所作的詩。
雖然格律對仗不太工整,但這已經不是林黛玉所關注的重點了!重點是自己這位可愛的小徒弟,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了一首詩!
也因為這意外來的太過甜美,所以林黛玉在意識過來後,品嚐到更多分離所帶來的苦澀,她多麼希望能再多與胭脂相處一段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