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1
本章節 6652 字
更新於: 2022-08-30
同一時間,巴庫爾市,聯邦駐地區 ……
聯邦政府最初在巴庫爾設立駐區時,選擇了緊鄰殖民營地的東面位置,因此以行政大樓為中心的西部,就在城市發展的帶動下成為生活機能的集中地,後來殖民地逐漸成長,自治政府也因應需求而增設更多的行政分區,不過由於東面卡著一塊『 聯邦領地 』的緣故,巴庫爾市主要還是朝其他三個方向擴張,直到最近十年成立的幾個分區才形成從南北向東延伸,將駐地區包圍起來的現象。
因此當殖民地發生嚴重動亂的現在,守衛駐地區的聯邦軍隊決定爆破周邊區域的大樓,製造出阻擋通道的高牆,之所以預留東面作為封鎖缺口的最大原因,其實就是東面的新興分區開發時間尚淺,缺少可用來充作圍牆的『 原料 』罷了。而另一方面來說,基於駐地區隨著殖民地成長而縮減規模的原則,行政大樓以東的部分相對少有建設,尤其和西面對比,這一帶建築稀疏,呈開闊空曠之貌,因此就侵略者的立場,這裡缺乏可作為掩蔽的障礙物,相對有利於防守的一方。
當然,發動這起叛亂的武裝教徒也有考慮過另闢進攻路線的做法,但是他們並沒有接受過攀爬所需的訓練和裝備,加上聯邦軍隊將無人機全數投入圍牆的警戒工作,所有挑戰那道高牆的嘗試也都只是徒增傷亡而已,結果終究還是得將作戰重心放在東面的強攻攻略上。
至於聯邦駐軍方面,雖然在封鎖通路的過程中付出慘重代價,但也解決了士兵不足以有效顧及整個防線的問題,而能將戰力集中應付東面的防禦。目前還能夠作戰的士兵已經從原本的一支連隊折損到不足四成的慘況,接手指揮的波克˙卡里尼中尉也是第二順位的替補人選,他不得已只能提出要求從負責駐地區警衛工作的保安隊抽調人手,好在這些合同雇員多少懂得一旦敵人解決了軍隊後就要輪到他們遭殃的道理,總算也是願意加入防線的行列,他們的戰鬥能力當然無法和正規士兵相比,至少還是比完全沒有受過訓練的文職官員要強得多,保安隊員們排隊領取步槍,有些人對槍身上沾染的血污露出畏懼的表情,但大多數反而透著堅定的眼神,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士兵保衛駐地區的奮戰證明,一旁的波克看在眼裡,期待保安隊的表現能不辱曾經使用這些武器的殞落同袍。
在無人機連續擊退三支試圖翻閱西面圍牆的百人規模部隊後,敵人的主力終於開始行動,東面戰場的防衛戰就此開打。
進攻方一改之前以優勢人數壓境的粗劣戰術,畢竟那些教徒再如何狂熱,也無法連續好幾個小時維持超乎常人的精神亢奮狀態,但他們的作戰方式也因此轉趨細膩,而且更為暴虐。教徒在向駐地區展開包圍的期間也占據了本地居民的住宅,他們挨家逐戶的將巴庫爾人強押到戰場上,並以武力脅迫其聚集在陣列的前方,其意圖不言可喻
這景象被波克看在眼中,當下就意會到敵人想要複製先前攻陷哨站的手法,由武裝教徒追趕著避難的巴庫爾人來衝破防線,迫使士兵進行近身混戰,當時就造成包括第五排排長以下的數十名官兵陣亡。這樣的戰法極為殘酷,但也效果卓絕,他毫不意外敵方會重複採取這套攻擊模式。
不過另一方面來說,波克倒不會去指責敵方違反人道,人類早在五個世紀前( 註:戴莫斯戰役 )就已深刻體會所謂『 文明的 』戰爭規範,就只是基於人本思維才成立的道德概念,對於沒有共享價值觀,尤其是面對不同起源的外星文明來說,利益和邏輯才是凌駕人道精神的溝通語言。當然就聯邦軍方的立場仍然會以武力行使原則( RUF )來規範官兵的行為,但是反過來說也不會對敵人講求人道的表現抱持期待,而是要更為冷靜的判斷局勢,在戰術層面上尋找更佳的突破口。
對於現在的波克來說,反倒是因為在敵人的這一手上吃過虧,他才能預先準備應對的方法。
充作人肉盾牌的巴庫爾人在教徒的武力驅趕下突破警戒線,朝守軍陣地蜂擁而至。眼見距離逐漸拉近,聯邦士兵卻遲遲沒有開火,就在緊跟著民眾前進的教徒們都以為計策奏效的時候,保護他們的人牆卻突然成排倒下崩潰,帶領這波進攻的教徒幹部正吃驚於聯邦軍隊居然不惜殺傷本國公民的瞬間,自己也失去了視覺和行動能力,無力的癱軟倒下。
波克將連隊僅存的兩台『 犀牛 』戰鬥車分配在陣地的兩側,朝著敵人掃射出致癱瘓波束,這些戰鬥車在他們當初派遣到市區支援時拆除了重裝備,改搭載用來應付群眾暴動的鎮暴音波發射模組,包含波克自己在內的連隊官兵都曾經對武裝遭到閹割一事感到遺憾,不過始料未及的是此時反而成為化解敵方戰術的最佳利器。
兩部音波模組在陣地前製造出一整片的非殺傷『 殲滅 』區,凡是缺少適當隔離裝備的人類,只要闖入波束的有效範圍就無一例外的陷入癱瘓狀態,無關個人的體質或是意志力。
當阻礙射界的巴庫爾人盡數倒下,士兵才能夠毫無顧忌的開火,朝敵方後續跟進、但還未進入音波影響區域的教徒灑下致命彈雨。
還在衝刺的武裝教徒被突來的反擊打得措不及防,他們在還未弄清前方部隊的情形下紛紛飲彈倒地,就算其中反應較快者,也因為缺少可作為掩蔽的環境而難逃一死,直到後方指揮的教士發覺情勢不利而傳達撤退命令,第一波進攻的部隊已累積數百人的傷亡。
待敵軍撤走,波克派出士兵將昏迷於戰場的平民扛回陣地安置,至於處在同樣狀況的教徒可就沒有裁量的餘地,被特別指派的多米尼克少尉領著幾個士兵,他們換揹步槍,改以手持戰鬥短刀,逐一檢視倒地者的身分,如果是本地居民便噴上螢光標記,讓負責搬運的同袍接手處理,至於是參加這場叛亂的教徒,則是對準胸口和咽喉各刺上一刀,他們的輕武器彈藥已經短缺到不能浪費在這種差事上的程度,因此士兵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從敵人的屍體手中收集武器彈藥。
在此之後,教徒方面又組織的兩波攻勢也都在守軍的抵抗下遭到擊退,這時收容在陣地內的民眾開始從癱瘓波束的影響下恢復過來,波克便趁著敵方發起下一波攻勢前的空檔,將這些巴庫爾人後送到行政大樓中避難,並且向行政官維多利亞就戰況進行簡報。
駐地團的最高長官對此除了表示欣慰,也在公開頻道上嘉勉奮戰的士兵,以及對他們逝去的同袍至上哀悼,從未直接面對行政官的波克( 這原本是尤里維奇上校的工作 )一方面在口頭上拼湊著彆扭的場面話,但同時在心中存著不安的悸動,基於對戰場變化的直覺,他感到敵方仍手握更恐怖的王牌。
而這樣的疑慮終於在距離黎明剩下不到一小時的時刻,得到了印證。
距離巴庫爾市西南方約50公里處 ……
這是一片毫無特色的無名丘陵帶,是被巴庫爾自治政府建設局統稱作市外荒原的一角。原本來說,這裡完全沒有涉及殖民地過去的拓墾開發,恐怕在未來的一百年內也不會有任何的活動,但是卻被如今所發生的動亂事件賦予了意義,成為日後回顧本地殖民史時必然提及的片段。
在這片地勢相對緩和的坡面上停放著一排載運資材的大型車輛,車輛的周邊圍聚了上百名穿著機械工作服的作業人員,他們列隊從車載吊具領取分配的貨箱,在工作服驅動下的顢頇步伐將貨箱搬運到各自指定的位置,拆封,並且將內容的零件進行組裝。
藉助工作服的力量,這些金屬質地的厚實零件變的也能靠人工般運,然而這種只強調負重性能的工業用裝備可沒有加裝氣密設計,使得作業人員必須暴露在溼熱的環境中,就算汗濕外衣所繡的教徽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加持,仍然拖延了整體的進度。
在超出預期時間的80分鐘後,他們終究還是達成了使命,經過一番努力所展現的成果,就是組合成 42 門野戰榴砲,整齊排列出純粹以殺人為目的的恐怖方陣。
這些火砲是在那個利用廢棄礦場偽裝的地下基地中以增材製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 )的方式,將教圈聖戰軍的武裝在聯邦殖民地上重現出來的產品,聯邦軍隊認為這種火砲既笨重且落伍,是早已淘汰多年的舊世紀古董,然而極盡諷刺的是,教徒卻以此配合干擾通訊的時機向『 艾康尼 』基地發動砲擊,一舉瓦解了聯邦在本地駐軍的作戰力量。
在徹底摧毀『 艾康尼 』後,這些火砲被拆解、裝載,並運送到能夠將射程涵蓋整個巴庫爾市的此地重新組裝,準備徹底執行這場叛亂計畫中最主要、也是最為殘酷的階段。
42根砲管依機動控制室輸入的彈道參數來調整仰角和方向,在確定周圍人員淨空後,電磁軌道將砲膛內的鐵塊加速、伴隨著音爆巨響送上天空,並且之後以兩秒的間隔持續九輪的齊射,共計420枚的重型砲彈在火砲雷達的螢幕上劃出曲線軌跡,朝著位於市區內的彈著點降下一場毀滅之雨。
巴庫爾市,聯邦駐地區 ……
和攻擊『 艾康尼 』基地時的條件不同,殘存於駐地區的守軍並沒有受到來自太空的重度電子干擾,因此『 犀牛 』的車載雷達能夠在第一枚砲彈觸地引爆的前30秒偵測到這場危機,讓士兵們得以把握這寶貴的預警時間來進行掩蔽,而對於替補成為這顆星球上最高軍事指揮官的波克中尉來說,除了看顧自己的部下外,更要向行政大樓方面發出警告。
當年聯邦政府在巴庫爾建立殖民地時,基於對教圈的外交考量而刻意限制布署在本地的軍事力量,特別是由各殖民星系代表組成的聯邦最高評議會,在巴庫爾駐區的規劃工程上投注了超常的監督力道,千方百計的想要避免讓教圈、以及本地民眾感受到軍事化氣息的安排,甚至到有點矯枉過正的程度,但是反過來說,在評議會忽略的地方進行發揮也就成了必然的變通辦法,這其中就包含了行政大樓本體的設計。
一棟明顯在外觀上要塞化、如同堡壘般的建築藍圖絕不可能通過評會議的審查,因此受到認可,並最後竣工的行政大樓,其周邊呈現親民的開放空間,建築本身造型典雅,表面使用高比例的透光材料來營造明亮的觀感,但是在建築的內部施工卻又是截然不同的構造,若將外圍用於日常業務工作的區域去除,行政大樓剩下的內層核心部分嚴然就是災害碉堡( Disaster Bunker )的格局。地基以下的避難防空區不用說,就連上部樓層的防護設計也是假想受到來自太空攻擊的前提條件,因此在面對傳統轟炸攻擊時唯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確保所有避難人員都已撤入內層結構中。
行政大樓做為敵方最主要目標而承受了首波火砲的集中攻擊,使用延遲引信的重型砲彈砸穿強化混凝土構成的大樓外壁後進行起爆,燃起的火焰貫通各個樓層,支撐建築門面的結構在震波衝擊下崩裂、粉碎。
待轟炸歇止,波克隨即著手確認部隊的受損情形,縱使他對行政大樓經過特別強化的工事這點也有所知情,但是實際親眼看到撐過砲擊的『 大本營 』時,仍不禁對那慘不忍睹的景象倒吸
一口氣。
位於行政大樓受擊面的部分被硬生生挖去了一大圈,爆炸威力完全摧毀了外部廳房,而沒有受到直擊的周邊也呈現千瘡百孔的慘況,樓房在失去支撐結構下大片崩落,留下嚴重變形、燙得發紅的金屬骨架,若有任何人沒有避難而待在現場,就絕無生還的可能。
好在這些都只是用來應付評議會那些政客的外圍部分,行政大樓的主體仍然屹立不搖,甚至可說是毫髮無傷,隨著瓦礫崩壞所露出的是聯方鎖型式堆疊的鉛色鑄塊,這種以特殊奈米顆粒壓縮加工成形的物質不僅硬度高,而且幾乎不會和接觸的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在其之下的是星際軍建造戰艦外殼所標準採用的矽基晶體材料,就敵軍展現的火砲威力程度而論,想要打穿如此規格的防護壁恐怕也得耗費一番功夫吧。
總結來說,敵人將砲火集中在行政大樓的戰果就只是炸毀無人使用的樓層,另外處在轟炸範圍外的防禦陣地也沒有受到波及,因此這次攻擊固然威勢猛烈駭人,但卻幾乎沒有成實質上的損害。
在確認手下士兵和行政大樓方面都沒有傳出傷亡情況後,波克的下一個動作就是從自己的腕部終端調出戰鬥車的雷達紀錄,以掌握敵方火砲的位置,但是對彈道推算的結果,只能發出不甘的嘆息。
要對非導引式的火砲進行反向追蹤定位並不難,但是要採取反制卻是截然不同的課題,因為目前連隊上並不擁有射程超過50公里以上的武器,他們也不可能分出足夠的兵力,突破教徒在市區的包圍網,並且在敵人的追擊下跋涉那麼遠的距離向火砲陣地發動特攻,若以消極( 但也是最貼近事實 )的說法,他們直到敵人耗盡彈藥為止就是只有挨打的份。
另外讓波克更感擔憂的事情,就是行政大樓本身固然堅不可摧,但是反過來說,那也是整個殖民地中唯一能承受如此砲擊破壞的建築物,而當敵人不再執著於駐地區,改將矛頭指向市內其他的範圍時,後果也就 ……
負責監控雷達的車組士兵報告扯著嗓門大叫起來,「 偵測到第二波砲擊!砲彈飛行時間預計還有26秒!落點在 …… 」他的語氣突然停頓,顯然被電腦給出的數字嚇壞了,「 131、209,是市區內部! 」
行政大樓,通訊中心 ……
戰鬥車的雷達影像也同步顯示在中心內的主銀幕上,現場的作業人員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神色各異,有人掩口驚呼,也有人切齒咒罵,因為他們知道那片飛向第四行政分區的密麻紅點所代表的事物,也清楚當那些紅點從雷達銀幕消失後所會產生的結果。
行政官維多利亞同樣緊盯著畫面,臉上沒有一絲驚訝,畢竟手底下的幕僚官員早就預測過聖戰軍會對本地居民進行大規模攻擊的可能,不過對此她仍難掩無奈與憤恨的心情,因為就算準確預測到敵方的行動,也提不出可稱作有效的對策。目前駐地區的資源根本無力干涉發生在市區內的戰事,而她唯一能採取的辦法,就是盡可能減低巴庫爾居然的傷亡情形。
在維多利亞的指示下,通訊中心接管了巴庫爾自治政府的公共廣播系統,向整個城市發布避難警報,呼籲居民朝建築物的核心區域以及中低樓層移動,以避免直接受到轟炸的波及。然而這套系統是教徒發動戰爭時的首要攻擊目標之一,沒有人知道分佈在市區內的硬體設施到底受到多麼嚴重的破壞,當然也就無法保證警報的涵蓋率和即時性。維多利亞對於只能用這種形式來幫助本地居民,打從心底的感到愧疚,以及屈辱。
五分鐘前,巴庫爾市,第四行政分區 ……
位於分區東向偏北的一處交叉路口,霍金森奔跑著穿越這片空曠的場地,過程中沒有發出一絲聲響,他在到達對向時貼著樓房牆緣,小心翼翼的觀察周邊片刻,確定一切平靜後才架起武器,向後方的隊友打出通行手勢。
按照一次一人的步調,接著穿越路口的是尤根,後面依序跟著奧托、勞倫斯以及殿後的戴維,霍金森見隊伍重新聚齊而正要繼續領隊前進,卻被尤根止住了動作。
「 我覺得這裡太安靜了, 」蘇魯克號的艦長將手掌舉到耳邊,示意警衛長仔細聆聽環境。
霍金森依言調整自己的聽覺靈敏度來偵測周遭的音源,結果如艦長所說的實在安靜過頭了,這在戰火四起的城市中,反而讓人感到莫名的違和。
過去幾個小時以來,他們一行人在這個分區內不停輾轉,一方面是為了躲避敵方派出的搜捕隊,同時也要刺探可以通往相鄰分區的路線,多虧霍金森的探知能力以及尤根的指揮判斷,他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和敵方部隊發生接觸,不過還是能從不時聽到附近傳來的射擊聲響,或是突來一道彈道曳光竄上天際,深深體會到被敵人包圍的真實感,然而一切在不久前突然歸於平靜,要不是街道上隨處可見戰鬥遺留的破壞痕跡,還真會讓人產生錯覺,以為早先的紛亂只是場南柯一夢。
「 什麼都沒有, 」霍金森朝艦長搖搖頭,除了聲納之外,他也利用電子眼進行多波段光譜輻射的觀測,「 先前還有一支約20人規模的隊伍在北向300公尺處往西移動,但是我現在完全感測不到附近有任何的活動跡象。 」
「 敵人仍在控制整個殖民地,不會沒理由突然撤走維持監控區域的部隊。 」尤根沉吟道。
一旁的奧托猜測道,「 也許敵人在對付本地駐軍的戰況上並不順利,必須抽調巡邏部隊來補充戰線損失的人力? 」這位主計長說話時倚著牆壁,平時就疏於鍛鍊的他,就算穿著戰鬥服也難掩疲態。
「 我不這麼認為, 」曾經在情報偵查飛行大隊服勤的勞倫斯否定了這樣的意見,「 敵人如果要調集分散在市內的部隊,我們應該會感受到暫時性的增加活動強度,但是現在反而比較像是突然消失在 …… 呃! 」
勞倫斯語畢,包含他自己的幾個軍官都相繼得出令人不安的結論,只有一等兵戴維露出一派樂觀的表情,認為聯邦派出的援軍終於抵達了這顆星球的上空軌道,不過馬上想起軍方高層根本不可能對巴庫爾採取如此迅速的反應,當下又失望的垂著肩膀。
在這個瞬間,他根本不可能意識到自己的想法雖然跟現況無關,但卻是最貼近事實的臆測。
不論如何,他們所有的疑惑也都很快得到解答,因為原本以為早已癱瘓的公共廣播系統,發出了刺耳、但絕不會令人誤解含意的警報聲。
尤根連忙發號施令,領著一行人折返方向狂奔起來,百公尺外設有一處通往地下生活圈的入口,他們在剛才經過的時候完全不會考慮躲進限制行動、且狀況不明的地下空間,但是在面對空襲警報的威脅下,這卻反而成了當下最安全的選擇。
當第一波砲彈隔著幾條街外從天而降,將一大片的樓房炸得體無完膚時,蘇魯克號的船員們才跑完一半的路程,他們感受到第二波轟炸傳來的聲響以及震動有明顯加劇的趨勢,便更加死命的擺動雙腿,當地下入口的站點終於近在眼前,霍金森舉起『泰坦 』射出僅剩的最後一枚多用途飛彈,將因宵禁機制而鎖死的氣匣門炸開,接著他守在破口處,讓包含艦長的其他船員進入,當只剩下體力不支而落後的奧托時,霍金森一個箭步迎上,伸手扯著主計長就往入口裡頭扔去,而他自己也隨即被一股熱浪吹進黑暗的通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