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結案了,但不讓發稿
本章節 1572 字
更新於: 2022-07-06
144.結案了,但不讓發稿
自開庭后又過去了兩個多月。這天下午,漂淼市公安局法制科的任副科長身穿便裝、夾著一個公事包,出現在一元的辦公室。
「我來通報一些情況。」他環顧了四周,見大家都在緊張地忙著自己的事,喝了記者遞過來的茶水,小聲地說道:「據可靠的消息,漂淼中級法院為德云的案子開了幾次審判委員會。會上,龔副庭長介紹完案情及陳述了自己的觀點。此案疑點很多,控方的證據不紮實,如果對被告人定罪量刑,有違法律的公正。由於他不是『審委會』成員。退出後進行了表決。除分管刑事的副院長一個人支持龔副庭長的意見,其他的人意見不統一。有的人說按檢察院公訴書判;有的人說不如以事實不清退回檢察院;也有的人說乾脆請示市『人大』或『政法委』,最後由院長拍板……」
剛剛說到這裡,一元忍不住打斷他的話:「人大隻能從立法上監督,不能干預個案;政法委的工作是協調各司法機關,怎麼能讓他們拍板呢?」
任副科長無奈地說:「沒有開庭,各種壓力已經形成。現在又是個燙手的山芋,扔回給上邊也是一個明智的辦法。」
「最終是什麼結果?」
「我出來之前,判決書已經列印好了。定『傷害致死』判10年刑。」
「10年啊!一個優秀民警的政治生命就這樣完結了。」一元極為惋惜地感嘆道。
「作為德云的同學,又眼看著蒙受冤屈,我們幾個把最後的希望放在你們身上。」他嘆了口氣:「現在,一方面請你們幫助在省高院二審時說通法官,改成無罪釋放,德云就能保住公職;另一方面,你們記者最好把事捅出來,讓漂淼市的那些人在公眾輿論面前不敢再插手,沒有人背後干預,案子就審出個一清二白。」
一元還是想搞清楚在案件背後,究竟是哪個人在操縱著進展。
「不知道是誰在起關鍵作用。不過,任副科長接著說:姓黃的家裡對判決也不服,已經有人在省里活動。據我分析,不排除市裡有人為他們上省城找關係牽扯線鋪道。」
這個消息讓一元吃驚不小,立即拉著任副科長去見靳欣力。靳律師聽后倒是反應平淡:
「黃家的人來托關係,這種舉動太正常了。人家畢竟損失了一條人命呀!」他又安慰道:「我已經與省高院刑二庭庭長談過了。他表示已知道被害人四處活動,但對此案的二審,一定會十分慎重和負責。」正在說著,手機響了,靳欣力聽后對一元說:「正好,你跟我一起見見這位莫庭長。」
在省高級法院,負責審理刑事上訴案件的刑二庭莫庭長對記者的提問這樣回答:
「為了遵守紀律,我不能向你透露對案件審理的內情。但有一點,也只能是把你當作朋友才講出來:這個案子的確有許多疑點。並且偵查部門恐怕已無法再找到最原始的證據材料了。這種案子在國外,就因不能認定有罪而無條件撤案放人。可是,我們不能這樣做,因為既要考慮當地領導機關的意見,也得注意此案在當地群眾中的影響。無論是誰,也擔不起這麼大的責任。」
「那麼,就得以犧牲一個優秀警官的政治生命,換取踐踏了法律贏得的所謂情緒穩定?」
「到底是記者,提出的問題刀刀見血。」莫庭長用此話封住了自己的嘴。再也不肯多談。
出門后,靳律師告訴一元,經他多方打探,已獲得了二審法官對此案的基本看法:「疑罪從輕。你看著吧!也就是這種結局了。」
果然不出所料,省高院對漂淼市中院做出的一審判決進行了部分改判,將一審所判的十年刑期改為四年。
一元對任副科長說:「假如能夠讓你那位派出所朋友搜集到當晚出警記錄及醫院的急診搶救黃懷寧的病例檔案,我就寫篇東西,這樣,對曲德云的申訴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誰知,當他向梁冬彙報選題時,梁主任說:「齊副總編已交代過,如果有記者報上來漂淼市民警車撞闖卡逃逸者案的稿子,就不必上了。因為會給當地造成不好的影響。」
一元聽後有些發呆。案子沒審結之前,自己沒敢寫。但是,就在這期間,齊副總編已經提前知道到了案件線索並且明確表態,這一切說明了什麼?
望著梁冬那絕無刁難的表情,想起將在監獄中度過幾年刑期的曲德云,一元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一屁股坐下去發著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