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 00:往日榮光
本章節 4458 字
更新於: 2022-06-01
2015年秋,韓國釜山
方形柵欄內,慘白色的光柱迎頭照下。
集結數盞鹵素燈亮度所能產生的熱能,並不是那種會令人感到滾燙燒灼的炙熱,然纖弱的少年卻早已揮汗如雨,要命的白色聚光燈幾乎抽光他肺泡裡的所有空氣,連帶使血液的通行都變得困難。
不,不是燈泡和氣溫的錯。約莫十五秒前,當他正貪婪地吸取會場內夾雜著群眾汗水、食物和各式奇怪氣味的氧氣時,眼前這名該死的臭竹竿相準他肺部隆起的瞬間,遞出了一連串令人目不暇給、虛實相間的刺拳。
前兩個回合,臭竹竿更是仰仗著手腳較長的優勢,施以各種抄腿摔和接腿摔技。少年三度倒地、腹背各被槌了幾把,就這麼連失了兩局。
要是兩人交手的時間能再向前推一些就好了,最好是在初賽時、要不第二戰也好。那個時候,他心智清明、精力充足,不浪費任何一招一式,出拳劈腿,既能命中、並達到預設的衝量 ,也能對敵方肉體造成持續性的巨大痛楚。
最重要的是,那時他的心臟還沒有像現在這般隱隱絞痛。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錯?壓力、體力、國人期待,還是過高的自我期許使然?明明在國內比賽時,這番窘迫、無奈、痛苦的感覺,從未在終戰前上演。
以國外冠軍賽的規格,五分鐘制、連打五回合,這還是他第一次體驗。國內的小規模競賽,往往都是以兩、三分鐘為單位的。要在二十五分鐘裡集中精神連續發動猛攻,果然還是太累人了。
不過,再忍耐一下就好了,再忍耐一下就好……
少年並不揚首,僅轉動著一雙眼珠子,微瞥牆上的電子記分板和電子鐘。
要命了,落後五分,時間只剩下四十五秒!頭昏眼花、心疼肺悶是要怎麼贏得回來?
唯見臭竹竿張開一口帶著蛀斑的黃板牙,露出勢在必得的微笑。
該死!難不成最初兩場是這傢伙刻意做給他贏的?笑話!我堂堂台灣輕量級冠軍還需要你的憐憫和施捨?
「千聖,別大意!」
恍然間,少年聽見場邊的教練對他發出一聲咆哮。
臭竹竿的身法變快了,不,興許是少年自己的感覺隨著時間流逝鈍化了不少,動作也遠不如初時敏捷。反觀這隻臭竹竿愈戰愈狂,側身蹬步一氣呵成,一一避開少年對其肝臟、腎臟施加的蹴擊。忽然,臭竹竿解開攻擊的架式,變換成鬆散的立姿,他雙臂前伸、身體前傾,右膝大幅度彎起,眨眼之間,距離少年顏面僅剩一寸之遙。
不妙,他想環住少年後頸,在下壓其頭部的同時,遞上一記威猛無比的膝擊 。如此上下交攻的手法,往往最是狠戾暴烈。
風中殘焰,猶非省油的燭火。少年深知,尋常選手在面對箍頸和擒抱頭部的攻擊時,會下意識地縮腰下蹲,製造出便於對手膝擊的空間,等於把自己的臉面奉送上去。若論反擊的最佳法門,一是在對方得手之前對其頭部或肘關節施以痛擊,迫使對方返手防禦;其次,若遭遇與自己身高差距不大的對手,迎面送上一記頭槌也能奏效。然而臭竹竿高少年五吋有餘,縱然奮力向上跳,也僅有撞擊到下顎的些許可能性。
如此一來,除了攻擊肘關節的選項以外,剩下的就只有……環抱並緊貼對手──使雙方間距縮短為零,消滅膝擊所需的空隙,隨後,用上柔道大外刈的技巧,或賞對方一個猝不及防的出足掃。若能成功使對手倒地,便可一口氣奪回兩分;也或許,他還有餘力緊抱對方軀幹,再高速向後仰彎,以德式背摔保送臭竹竿的頭顱與地板來場激烈熱情的猛吻,但也搞不好……摔技沒能成功,這個體重封頂 的傢伙反而會使自己往後跌跤。
剩下二十秒,沒時間多做猶豫了,少年下定決心以柔道拚搏。可是,縱然得手,也還有三分的差距;縱然補足落後的三分,憑剩餘無多的體力和不按常理運行的心肺,他也沒自信能撐完整場延長賽。
必須在這回合做出了斷才行,問題是──他可還有逆轉的機會?
稍一遲疑,少年的算計即被臭竹竿給看穿了。臭竹竿改變戰略,兩手上臂緊夾在少年左右兩側太陽穴上,並把他整顆頭壓入自己懷間。少年的雙眼和口鼻全都密實地嵌合在這人的胸肌裡,動彈不得、進退兩難。稍早,他就覺得肺部的含氧量較賽前降低不少,這下更是連一毫米的空氣都呼息不了了。
但臭竹竿仍然不肯罷休。
他仗著身高優勢,背脊微微後仰二十度角,便將少年的雙腳帶離地面。少年驚詫之際,用來纏絆對手腳踝的右腿便遲疑了,懸空之後,更陷入只能胡亂踢瞪的窘境。
難不成,他的對手想以一招華麗的過橋背摔為大賽降下終幕嗎?
要不是這人用肚子頂著少年的身軀,不然,若把維繫全身重力的大任都集中到頸椎上,不用等到比賽結束,少年就會成為亞細亞盃創立以來第一位在賽場上殞命的選手。
倒數十五秒。
十秒。
雙方貼身纏抱逾三秒,在沒有任何一方被摔倒的情況下,裁判竟遲遲未喊出BREAK(分開)。
如果攻擊脊柱不是犯規的行為,少年肯定拳如雨下,打得臭竹竿啟齒討饒。而現在,他只能略微做出推打對方側腹這一類的困獸之鬥。
窮途末路的無神論少年,竟在此時無師自通學會了禱告。
──格鬥之神啊,請恕我不曾用心記憶祢的真名。西天的雅典娜也好、印度的阿修羅也好、不知名的大能也好,若祢真的存在,請實現卑微如我此刻的心願。
請讓我在此生第一場國際競賽中拔得頭籌,此後,我再也別無所求……──
倒數七秒。少年缺氧的腦袋裡,有一道靈光乍然閃現。
臭竹竿的雙手正忙著壓制、雙足則忙於支撐自個全身和少年的重量。此時,門戶大開的除了背部以外,還有對格鬥毫無作用的面部。
剎那間,少年線條勻稱、精瘦結實的右腿在空中畫出一弧無從挑剔的完美扇形。
雙腳張開成幾近於一百八十度的上段踢,即使在與對手相隔不遠之處劈出,也有相當於直接以棍棒或鈍器擊打的威力。
尤其是由飽經鍛鍊的小腿脛骨所施展出來的踢技,更近於以高速揮出的鞭子。
那一瞬,其疾如光。
臭竹竿緊勒的雙手鬆開了,兩人的身體均然不由自主地向右後方傾倒。
倒數五秒,少年受制的口鼻終得解放,新鮮的氧氣再度填充到肺葉之中,視野裡亦再度出現七色的光彩。
然,僅只這一記砍擊右頸的側踢,是無法一步回天的。
時間緊迫,他非取得KO(Knock Out)勝利不可。
上個回合,臭竹竿趁著他調勻紊亂的呼息時,接連送出五六記或長或短的刺拳或直拳。選手報仇,莫說三年,最好三分鐘後就能兌現。
自由搏擊賽中,一方倒地,另一方不可趁勝追擊,需靜心等候裁判讀秒,裁定繼續比賽後才可動作。
但少年可沒有慢慢等待對方倒地、或跨開雙腿挺直身子的閒情逸致。
身高的差距,反使臭竹竿的心、胰、脾、膽、肝毫不保留地展露在少年眼前,凸起的肋骨和青藍色血管,更為他一一導引了人體臟器的所在。
第一擊,他往臭竹竿的兩肋之間送出一發勾拳,拳頭的衝擊力,使兩人的距離沖開了二十公分。第二擊,則針對連接胸腔與腹腔的橫膈膜擊發出去,這回,對方又往後仰倒了十五公分。隨即,是針對左肺、右肺的雙連擊。
連續出拳會使拳頭的衝量和破壞力逐而變小,但無所謂,少年在意的是「位能」的奪取。
與打擊目標間隔六十公分遠,是直拳最適切的攻擊間隙,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力量和動能的傳遞,不僅效果有可能不如預期,甚至會增加有害於自身的反作用力。
最終兩秒,是一陣暴雨驚雷般的疾掃。
「九龍閃焰」──一口氣對敵人的氣管、雙肺、橫膈、胰臟、脾臟、膽、肝,最後再繞回心臟打出的九道連擊,從發勁到收招不逾三秒。在國內練習時,對人型紙板、矽膠半身像和活體標靶演練了少說數萬次的自創招式,若是招招擊中,一口氣就能奪下九分。
大前提是,要能使對手中招、裁判的眼睛要夠犀利精明,而且,時間尚未結束。
當電子掛鐘發出長達三秒,代表比賽結束的提示音時,少年與臭竹竿正好一起仆倒在地板上──正確來說,是他趴在對方向後仰倒的身體上。
少年聽見欄外傳出一陣陣此起彼落的驚呼,除了教練、贊助人王先生和他找來的體育新聞報記者用中文嚷喊著他的名字外,其餘那些帶有濃重捲舌音的地方方言、廣東話、嘰哩咕嚕的韓文和日文,他一概聽不懂。
少年的腦袋一片昏花,密密麻麻的小黑點在視角四周不斷增生,最後爬滿了整幕眼簾。
他只能任由教練把運動毛巾罩在頭上,又揹著昏厥在即的他跨出欄繩,來到台灣的媒體之前。
可是,他喉嚨乾澀、神智渙散,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他甚至還不曉得──比賽,究竟怎麼樣了。
在市立釜山綜合醫院裡療養的日子,少年總是半睡半醒,意識在虛實之間來回遊走。
據說,臭竹竿──來自中國河北的彭柏硯選手昏迷了整整半小時,直到上了救護車才轉醒過來。
在這之前,少年如願取得了KO逆轉。
可是,為何亞軍彭柏硯只昏迷了半小時,他卻昏睡了兩天有餘?冥冥中,肯定有什麼事情不太對勁。
「南韓時間十五日下午四點,我國就讀國二、年僅十四歲的拳擊好手嚴千聖,於亞細亞盃青少年自由搏擊賽輕甲級競賽的第五回合賽中,在倒數十秒時以一招凌厲的上段踢,搭配雙手亂拳逆轉頹勢,取得最後的勝利。嚴千聖也是自亞細亞盃開辦以來,我國第一位打入決賽、並勇奪冠軍的選手。他的未來,肯定是不可限量……」
手機螢幕裡,以中文播映的網路新聞上,那名嬌小靈動的選手彷彿並不是現在正躺在術後恢復床上的自己,而是少年理想的選手典型,是自己的前生、夢境,或者幻影一類的心魔。
十八日早上,爸媽來了;到了周末,哥哥和姑姑奶奶也來了,似乎,還有幾個說英語的外國大叔來過。
這幾天陪伴在他身邊的,除了洪教練,還有贊助人王先生請來的當地看護。
他贏了,卻不見預想中的眾人的笑顏,只有灰濛濛的一片霧霾,籠罩在教練與家人的臉上。
敢情記憶中的勝利只是一場虛無縹緲的夢境?現實中,他不但輸得徹底、傷得也徹底嗎?所以,爸媽和哥哥他們才會丟下家裡的事務飛來釜山。
「千聖……」
洪教練緩步走近,坐到了床沿之上,執起少年冰冷柔軟、卻佈滿厚繭的右手。
「你靜下心來聽我說,之前造訪的那些外國人,是美國知名運動員經紀團隊『阿波羅格鬥家聯盟』公司的人。很遺憾地,我必須拒絕他們開出的條件,換句話說,等於要你放棄絕佳的簽約機會。」
為什麼?就因為他還是個學生,凡事應該先以課業為重?
少年不滿地嘟起下唇,隱然間,他發現教練的目眥泛紅,濁黃的眼白上有幾痕血絲滲了開來。
「沒能注意到學生身體的異狀,是身為教練的我的過錯。」言及此,教練不顧少年還仰躺在床上,一把將他攬入自個懷裡。「千聖,為了健康著想,你必須放棄這次的機會……不,不只……」
洪教練一字一頓,艱難地把整句話從唇齒間硬擠出來。
他要少年放棄的,不僅是此番榮登國際舞台的機會。
除此之外,他必須放棄格鬥、放棄夢想,以及降生於此世的意義。
二零一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亞細亞盃青少年自由搏擊賽舉辦後一週,男子輕甲級冠軍的人生驟然翻轉。
這一週,嚴千聖贏得比賽,贏得黃澄澄的冠軍獎杯、以及換算成新台幣百餘萬元的優勝獎金,卻輸掉日後的選手生涯、輸掉自己最為珍視可貴的一切事物。
註釋
1.運動力學的概念:衝量=力量X速度。
2.儘管在傳統的K-1拳擊賽中,並不允許選手使用這種抓住脖子的膝擊。但如換到自由搏擊的賽場上,便沒有使用膝蓋的禁制。雖然同有不能攻擊後頸的規定,但只消將雙手上挪數吋,把拱抱的目標換成後腦,便沒有攻擊後頸的疑慮。對臉部的膝擊,在2016年新制規則中列為禁止事項。對臉部的膝擊,在2016年新制規則中列為禁止事項。
3.自由搏擊賽按體重區分為七個量級,輕甲級(52公斤以下,含52公斤),允許誤差值為兩磅。
4.與打擊目標間隔六十公分遠,是直拳最適切的攻擊間隙,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力量和動能的傳遞,不僅效果有可能不如預期,甚至會增加有害於自身的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