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5
本章節 1493 字
更新於: 2022-02-21
聯邦駐巴庫爾『 艾康尼 』軍事設施,重型裝備統合整備廠 ……
基於國防戰略的理由,太陽系聯邦保有在成功開發的行星上駐紮軍隊的傳統,但是由於巴庫爾行星本身是個具有地緣政治爭議的殖民地,造成部署在本地的兵力規模受到限制,以此為前提所興建的是『 艾康尼 』前哨基地。
基地內的駐軍只有團級規模,不過人數卻遠遠低於正常編制的水準,這是為了加強整體應變狀況的能力而採取混編( 註:聯邦防衛軍的軍種及扮演角色 )的結果,隸屬基地司令部之下的部隊主要有四個輕裝步兵連隊,雖然這只有團級單位的一半規模,不過作為填補的是兩個輕裝騎兵分隊、一個工兵連隊、一個砲術排以及四個 UTMF 特種作戰小組,因此以整體戰力來說反而凌駕一般的輕步兵團。
不過縱是如此,千人規模的駐軍在戰略層面上是不具備任何意義的,若要抵抗教圈的正式侵略攻擊恐怕要做到拖延時間都有困難,因此這支部隊的用意主要還是在於宣示聯邦在殖民地的存在象徵,也是聯邦駐地行政官維多利亞在和巴庫爾自治政府打交道時的交涉資源,簡言之就是擔任聯邦官員們的護衛。
軍方挑選位於巴庫爾市西方約420公里處的谷地建立起『 艾康尼 』基地,這裡足夠避開殖民活動範圍,也不致於遠得難以和位於巴庫爾市的聯邦駐地區之間維持聯繫。谷地內雖然腹地有限,不過在將山壁開鑿後的內部空間,作為小規模部隊運作需求的主要設施已經是綽綽有餘,作為天然地形屏障的兩側谷峰上則設置了觀測站以及通訊設備,最後在兩側谷口處安排管制出入的哨站,這就是整個基地的大致全貌。
也是由於『 艾康尼 』只是個小型軍事設施,內部的人事作業便採取將各分科整合以追求效能的作法。不論是步兵連隊的戰鬥車輛或是騎兵分隊的飛行砲艇,其裝修作業全都集中在單一廠房來進行,拜自動系統和裝備設計模組化所賜,整備廠的人力需求已經壓縮到非常精簡的程度,在正常狀況下,這裡只需要後勤科的一名中尉領著三名具有技師資格的軍械士官( 兵 )就能應付整個基地的整備工作量。不過自從市區發生農園事件,駐軍受命對自治政府的事故後續處理工作進行支援,就連帶增加了整備單位的壓力。
身為『 艾康尼 』最高指揮官的尤里維奇上校,基於平等待遇的想法而安排讓步兵連隊輪流負責市區的支援任務,不過對於整備人員來說,這代表他們必須在步兵連隊每一次的輪替交接時,將各單位專屬的車輛進行武器反覆拆裝的作業。
現在距離輕裝步兵 A 連隊輪調回到『 艾康尼 』已經過了五個小時,負責當班的整備下士仍在為該連隊的車輛進行『 重置裝備 』的作業,雖然從吊牽砲塔到校準工作都能交給自動系統處理,不過那位領頭的中尉卻死板板的不准他在操作系統上附加將這些程序進行排程的子程式,累得他只能在腕部終端上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重複這種乏味的機械性工作,導致精神狀況在持續幾個鐘頭以來已經呈現麻痺現象。
下士操作著被譏為連猴子都能勝任的工作,無意間撇眼望向整備廠的一處角落,那裡臨時清出一塊空地,堆放著一架 ATV–64( 註:螳螂攻擊機 )的殘骸,那是吉爾摩下士的座機,在支援農園重建工程中意外摔得支離破碎,也造成駕駛當場死亡,這架『 螳螂 』機已經損毀到無法修復的程度,因此等到後勤主任將維修評估報告簽結下來,他們就能將 S204 正式註銷,並且將所有從事故現場回收的殘骸裝進貨櫃,排進軍方下次進行補給的裝運清單,機體最後會運到防衛軍在本星區的總部基地進行銷毀。
輕裝騎兵分隊的飛行員和整備廠的技師都是彼此熟識的關係,因此他們對於吉爾摩的殉職意外感受格外沉重,在盡可能仔細的對機體殘骸進行檢察分析原因後,整備人員在廠房內都會刻意疏遠殘骸的堆放區,以至於他們完全沒有發現某個使用隱身裝備的形影悄悄溜進,並從殘骸拆走一顆核桃大的零件,進而引發殖民地的下一波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