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第九章:割地盟約
本章節 7703 字
更新於: 2022-01-31
就在楚王不知情的被嬴墨月扣留在章台離宮時。趁著黑夜脫逃出來的楚王護衛隊士兵,在路上搶了一頭馬之後,急速往楚國首都:鄢郢的方向奔馳。令尹:昭陽與之接觸後,便請來了所有大臣來到殿上商討接下來的對策,其中就有一個大臣開始詢問。
「無恥秦國,竟敢囚禁我王,令尹大人覺得他們意欲何為?」
而這時,又有一位大臣在行列裡,對應方才那位大臣的問題來回覆「恐怕是要脅迫我王割地。虎狼之國,我王是絕不會應允的!」,可卻另外一位大臣擔心說「可太子尚在齊國為質,何人又能與秦國去交涉此事啊。」。
「哼,有甚麼好說的,直接打!」
「住口!兵者乃國家大事,你不知道嗎!?」
喝止主戰派老臣的人,正是楚國的上大夫:靳尚,也是楚國裡與公子蘭同樣著名的主和派大臣。他看著那名老臣緊接著說。
「我王如今在他秦國手裡,若貿然出兵,恐我王性命不保矣啊。」
那名主戰派老臣被靳尚一句給反駁,自然低著頭不再出聲。就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大臣裡頭傳來一句「老朽有話要說」,昭陽見出聲之人,正是太子橫的帝師,亦是朝中太傅:慎子。這讓昭陽喜出望外,並請太傅快快說出良策。
「我王被羈押在秦國,一時難以返回。依老朽之見,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
這時,慎子後方的一位老臣站了出來,大聲指責的說「太傅,你莫非想拋棄被扣留在秦國的王上,而立新君:太子橫嗎?」。
「正是!」
一聽到要立新君而不顧老楚王安危的主戰派大臣,左徒:羋原看向慎子並大聲斥責「國君被他國縛,乃奇恥大辱!應該立刻發兵討伐,太傅怎可棄國君於不顧?而行此避重就輕之事?!」。
看著越講越激動的羋原喘著氣得怒瞪著。慎子為了解緩現場的氣氛和羋原的激動,於是開口解釋。
「左徒大人先稍安勿躁,老朽知道大人對我王的一片忠心。只是眼下當以國事為重。況且,新君只是代大王行使君王之職,待我王返楚之後,新王仍回太子之位。如此,國事有人主持大局,我等也不會受制於秦國要脅。」
在一旁聽著的昭陽邊隨聲附議「太傅所言有理呀」,但羋原卻相當不解的怒喊一聲「令尹大人!」,隨後指著殿上的文臣武將,並大聲指責道「你們居然沒有一人有血性,向敵國宣戰,捍衛我楚國的尊嚴。羋原心寒哪!」,而昭陽也大聲回覆道。
「宣戰容易啊.....可我楚國打得起嗎?我王在秦王手上,如何打?如若出征戰敗,亡國亡君!左徒大人.....莫再多言了!」
羋原看著曾經提拔自己的恩人:昭陽,心中充滿著憤恨和失望,一旁的靳尚卻附議認同了這個做法「令尹大人所言極是」。這使羋原對主和派更加憤怒,隨後昭陽接著說。
「我王的王子數量眾多,太傅應立哪位王子啊?」
當慎子正要說出稱王的人選的時候,公子蘭給一位大臣使了眼色。大臣點了點頭並搶在慎子之前說出「太傅之意甚好。在下以為,子蘭公子德才無雙,又參與國政多年,當立為王。」,但站在中央的羋原忽然卻發話。
「德才無雙!?我王赴武關就是拜子蘭公子所賜!」
公子蘭沒有理會羋原的指責。而昭陽則趕快接著稱王的人選話題,把羋原帶起來的指責給壓下去。
「子蘭公子,如今我王和太子皆被困於外國,可是太子畢竟是我王親立的,若違背我王的詔命,另立新君,臣以為不妥。不知子蘭公子以為如何呀?」
要說昭陽此人,雖已年事已高,卻也同羋原一樣看透了主和派的腐敗景象。比起羋原的血氣方剛,昭陽更多的是老成謀國、精打細算,僅僅用了「我王立太子的詔命」來讓公子蘭知道,自己已經踩在越俎代庖的範圍裡了。
而公子蘭自然有當王的想法,只是目前因昭陽將話題給說死,所以便趕緊出聲為自己解釋道「唉呀,令尹大人你誤會了,本公子從未有此非分之念。」而後接著說。
「只是如今太子遠在齊國,王位若空置過久,秦齊兩國一個挾持我王、一個扣留我太子,一旦聯起手來對付我楚國,那我楚國就真的危矣了。令尹大人,如此危難之際,還得當機立斷呀。」
昭陽沒有回話。慎子反倒替昭陽回話說「那也不能立你蘭公子」,公子蘭隨後反駁「老太傅啊,我子蘭可不是為此王位,而是為了社稷、為了子民啊。」
「哼,蘭公子夫人乃是秦女,故而斷斷不可!」
「呵,老太傅。我家夫人是秦先王之女,此乃好事;不是壞事嘛,有此姻親之便,本公子與秦國交涉起來,豈不更加通暢了?」
當公子蘭表現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彷彿真覺得王位將要落入自己的手中時,卻渾然不知這一句話非但讓自己產生了破綻,更讓昭陽有了可趁之機。
「如此甚好啊,那就請子蘭公子主持與秦王交涉的事宜,而擁立新君之事,在下以為,還是謹遵我王的詔命。」
公子蘭發現自己吃了一鱉之後,於是口氣開始不滿的說「我父王還活著,你就要迎立我王兄於齊?令尹大人哪,你可否準備如何說服齊王?」。
「迎立太子歸國是頭等大事,萬般無奈,只得冒犯我王對齊王稱:近日我王突然逝世了。」
昭陽說完的一剎那,眾位大臣頓時喧嘩了起來,其中反應最大的公子蘭則是氣的不再說,而羋原的情緒也激動得無法制止了,除了慎子仍平穩待在原地。這時,大臣們的反對聲浪變得越發不可收拾。
「令尹大人。此法不可行啊,齊王藉機扣押太子,這該如何是好啊?」
公子蘭激動的向昭陽罵道「我父王說不定哪日就會回來,到時候本公子看你令尹大人如何收場!」。只見昭陽仍是心平氣和的回覆「在下已經說了,此乃萬般無奈之下的權宜之計,只是為了瞞住齊人迎回太子,當然也要對太子說清楚,一旦我王歸來,君王、太子各歸其位。」。
「大人此計,可真乃是滴水不漏之絕妙佳計呀。」
公子蘭帶有一些嘲諷意味的說,昭陽嘆了一口氣之後,不再理會公子蘭的冷嘲熱諷,轉頭告知慎子準備使齊。
「太傅,你是老臣,又是太子的師傅,此次就有勞太傅,親自去齊王那裏交涉此事。」
「請令尹大人放心,老朽定然不辱使命。」
「多謝太傅,請速速回去準備,越早啟程越好啊。大家散了吧。」
一聲散,全部朝臣慢慢的往殿外離開。仍在氣頭上的公子蘭甩了甩衣袖便跟著靳尚一起離開,只剩下羋原看著大臣們一個個離去的身影,孤單的看著王座大喊「楚國,要亡啊.....!」。
隔日。齊國朝會之中,來了一名楚國特使。慎子和兩位隨同的副使,一同走進殿裡,見到齊王後,隨即彎腰行禮並說明來意「楚國特使,拜見齊王.....」。
「特使免禮。楚王可好啊?」
「回齊王。我王.....我王...!」
慎子話沒有說完,便稀哩哩的大哭了起來,左右邊站著的齊國臣子傳來互相討論的聲音,就連齊王也感到十分訝異。隨後,慎子將自己的心情給稍微平復了點,之後向齊王道歉。
「請齊王恕外臣失禮無狀...!」
「特使如此悲痛,莫非楚王他!?」
「我王...我王病逝了!」
慎子說著說著,心裡壓抑著的悲傷頓時爆發開來。一時之間,殿堂之上的大臣們開始喧嘩了起來,齊王隨即安慰道「特使還請節哀。」,而慎子也不再過多傷心,接著繼續陳述來意。
「外臣此來,一者通報我國之變故,二來迎公子回楚繼位。國不可一日無君哪,望齊王允准。」
「貴王仙逝,太子理應歸楚繼位。」
就在此時,蘇秦走了出來,向齊王行禮之後稟告「啟稟我王。」。
「送立楚王,與齊與楚皆乃大事,如何送立,當慎重商議,以免禮數不周。」
齊王聽完蘇秦所述之內容後,內心猶豫了一陣子,隨後回應「先生所言極是。特使,你先回驛館稍作歇息,待寡人商量定奪之後,再與特使商定太子的具體日期。」。
「稟齊王。既如此,外臣想先將此事告知太子。」
「理當如此,特使請吧。」
「外臣告退。」
慎子和副使離開之後,齊王緊接著命令太監宣布退朝,蘇秦和文武百官,無不跪拜行禮,雖然田文因為封君爵位而無須跪拜,但臉上的神情,卻有些煩惱。
眾臣離開之後,殿下就只剩下蘇秦和田文兩人。而這一次,田文也留了下來,心裡僅是想聽蘇秦和齊王之間的意思,或許,自己還能提出些意見。
「蘇秦先生,請說吧。」
「王上不覺得楚王死得有些奇怪嗎?前日還有間者(探子)來報,說楚王正在秦國巡遊,怎麼轉眼之間便離世了?」
「即便先不論此事,眼下楚國太子正在我王手上,我王又怎能輕易放之,而錯過與齊謀利之大好時機呀。」
「哦?此話怎講?」
「臣請我王,暫且扣留楚國袋子,換取楚國淮北之地。」
「挾太子易楚地?恐楚國不會應允吧。」
「楚國正急於迎立新君,臣以為楚國不得不允。」
蘇秦將話一說完的時候,在旁聽著的田文一發話便是反對之意。
「我看此舉不妥。」
「那薛公有何高見啊?」
「倒也不算是什麼高見,不過臣以為,乘人之危,強佔他人土地,非君子之所為。」
「再說,楚王並非質齊這一子,他后宮妃嬪如雲、子嗣眾多,如果王上非要羈留太子、強人所難,那麼楚國完全可以廢掉羋橫,在郢都重新選一位公子繼位,如果是這樣的話,淮北之地非但我們寸土不得,還會招致天下對我們安上一個不仁不義的罵名。」
「到頭來,我們還要打發那位被廢掉的太子,王上想想看,這是何苦啊?」
齊王低頭思考著,回了一句「薛公所言極是,此計確有不妥之處啊」的時候,蘇秦再次發話。
「啟稟我王。薛公高見,確實言中此舉之要害,故此舉絲毫無險、勝算在握。」
齊王「哦!」的一聲,好奇地看向蘇秦。而蘇秦也順勢繼續解說計策下去。
「若楚國廢羋橫而另立新王,那此新王之心頭大患,便是我王手中之羋橫。羋橫乃楚國先王親立之太子,那我王便可與楚國新王交涉,只要割讓淮北之地與我齊國,那我王便殺了羋橫,以正新王之名。」
「若是楚國新王吝嗇不予,那我王也可派人護送羋橫返楚成王,到時再得楚地,如此我王便可左右逢原,而且無論楚國冊立誰為新王,那淮北之地皆歸為我王的囊中之物。」
齊王聽完計策之後,直呼兩聲「好!」,之後便喜出望外的誇讚蘇秦「先生確有大才」,可田文卻反駁道「不好!此乃訛詐。」。
「想我齊國乃堂堂大國,諸侯列國哪個不懼我齊國三分,而如今卻為了楚國區區兩百里土地,置禮儀尊恥而不顧。王上,這值得嗎?」
「唔...薛公說的也有道理,先生可否還有其他計謀嗎?」
聽完田文的說詞之後,蘇秦先是誇讚「我王與薛公皆是翩翩君子。」,而後自嘲「我蘇秦只是趨利小人罷了。」。
「方才所言已是最善之策。除此之外,無計可施。」
「先生啊,寡人不是那個意思。請您想想、再好好想想。」
「啟稟我王。蘇秦所言所行,皆為我王與齊國之利而謀,並不圖己半分私利,若是不毀聲譽、又能盡得楚地,退而求其次還有一法,只是風險倍增,臣亦不能保其萬無一失。」
「既然還有一策,那就快說來聽聽。」
同時,質齊待在驛站的質齊太子:羋橫,此刻正在房間裡打著哈欠,昏昏沉沉的發呆。外頭的一位隨從邊呼喊「公子」邊跑來稟報。羋橫不堪其擾地問。
「喊什麼啊?大呼小叫的。」
「公子,是慎子大師來了。」
一聽見是自己的師傅前來,羋橫驚得急忙起身往外一觀,看到慎子的模樣,不禁開心地問「師傅你怎麼來了啊?」,而後慎子雙手拉著羋橫的雙臂,悲痛的說。
「太子啊...太子啊!」
「師傅,這是怎麼了?」
就在羋橫與慎子的同時。齊王聽完蘇秦的計策之後,田文便氣沖沖的走了出來,剛好遇見在外等候的韓聶。韓聶見其火冒三丈的模樣,於是好奇的問了問。
「薛公,你怎麼如此憤怒啊?」
「本公沒有想到那蘇秦竟是個勢利小人!」
「薛公何出此言哪?」
「他為跳龍門,竟蠱惑王上趨利。以楚王子換取楚地,小人行徑、君子不恥也!」
罵完之後,田文便氣得快步離開了宮殿,在旁聽著的韓聶回到了驛站之後,經由白起派來的使者稟報,才知道來龍去脈。
「原來如此...」
「為了此事,王上特令白將軍囑託卑職,要轉告大人緊盯齊國動向。」
「齊國是有動靜了。」
「卑職臨行前,王上還有密詔,而且是口詔。」
「哦?快說。」
「告知韓聶,此前寡人之詔命不變。」
回到秦國。羋太王妃在甘泉宮裡拿著書簡,躺在榻上悠哉地看著,隨後,一名太監走了進來向其稟報「啟稟太王妃。楚國蘭公子在殿外求見。」。
「嗯,快請他進來吧。」
太監接到太王妃口喻之後,便走了出去,去請公子蘭進入殿內,而羋太王妃則是把書簡放到桌上,並整理著自己衣容,準備迎接即將走來的親戚。
公子蘭一見到羋太王妃,便雙膝跪地,向其行禮並喊道「子蘭拜見母妃太王妃。」,隨後伏地磕頭。
「哎呦,我的蘭公子,多久沒見了,快快免禮。」
另一邊,白起派出去的使者已經回到了咸陽宮,經過太監的帶路,使者見到正在辦公的嬴墨月,便向其行禮後,並將齊國的局勢一一回報。
「寡人派你去齊國一趟,韓大人有說那裡局勢的情形如何嗎?」
「回王上,韓大人要卑職轉告給王上,說是楚王仙逝,因此齊王要送太子橫返楚登王位。」
聽到這個消息的嬴墨月,眼神忽然飄動了一些。而甘泉宮那邊,羋太王妃也從公子蘭那邊聽見了令人驚訝的消息。
「什麼!?楚國要另立新王?」
在咸陽宮的嬴墨月站了起來,有些不敢置信的問了一次「齊王要送立羋橫為新王嗎.....」。
這時的羋太王妃對著楚國罵了一聲「混帳.....!」後,便向公子蘭陳述事實。
「你父王在我秦國這邊還好好的,不是嗎?」
「唉,太王妃啊,他們這是急著想逼死我父王呀。」
「沒想到楚人現在竟如此沒有血性。」
然而。大吃一驚的不只羋太王妃一人,包括嬴墨月也同樣感到訝異,只不過心裡仍是保持冷靜在看待整件事情的發展。
「楚人沒對我秦國進行詳查,也沒向寡人要過人,看來他們這一次真的是急了,急得連尊嚴都不要了,就直接窩囊的跑到齊國去營立新太子了。」
「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不管老楚王的生死,並切斷我秦國與齊國的結盟之機會,這招真是聰明啊。」
此時的齊國驛站裡,羋橫穿著弔喪的白衣,呆坐在自己的師傅:慎子面前,但心裡卻十分抗拒這類衣服,因此便問了一句「師傅,我就非得要穿成這樣嗎?」。而慎子也果斷的回應「是,非穿不可。」,隨後看了一眼外頭之後,並接著解釋。
「眼下齊王並不知我王被秦羈留之事,只願齊王速速放你歸楚稱王,若讓齊王知道我王還活著,他是絕對不會輕易放太子走的。」
「不放我走,又能怎樣?」
「齊國、秦國個個如狼似虎,兩國皆有謀楚、滅楚之心哪。太子啊,你若稍有不慎,便會有滅頂之災呀。」
這時,門外的隨從向兩人稟報,說是齊王請太子與楚國特使進宮,慎子應了一句「知道了」之後,便站起身來,囑託太子幾句。
「齊王招見,無論發生什麼事,太子切不可逞血氣之勇。切記,歸楚稱王事大,其餘皆是小事。」。
羋橫聽完之後,便跟著站了起來,鼓起了勇氣,穿著喪衣前往齊宮去了。
就在兩人一入殿的時候,齊王卻並不在殿內,取而代之的是,既是燕臣、亦是齊王客卿的蘇秦,見到二人的他,一上前便是向太子行禮。
「蘇秦拜見太子。還請太子和慎子先生節哀。」
「先生,不是齊王要招見本太子嗎?」
「啊。太子所言不錯,我王即刻便到,在下在此迎候,只是有件小事,得與太子和慎子先生先行晤談。」
羋橫面對蘇秦的一番說詞,當下轉頭看向慎子。慎子則從容應對的說「在下有一事不明,先生既為燕臣,又如何為齊王效力呢?」。蘇秦則輕笑了一聲,隨即回答。
「齊王乃天下賢主,四海名士皆心嚮往之,蘇秦有幸得侍左右,定當全力效之。慎子先生,請問有何疑慮嗎?」
「不敢,我只是擔心先生一外臣,所談之事,能否代表齊王之意呀?」
「方才蘇秦已經講過,在下是代表我王與太子和先生先行晤談,若是談不妥,那我王也無須再來了。」
羋橫雖貴為太子,然而小的時候便生性直爽,因此他腦海裡便乾脆直接了當得說。
「你究竟何意,請直說吧。」
「太子王者之風,果真爽快。請先入座。」
隨後,羋橫與蘇秦各坐在對面。而慎子則站在羋橫的身邊,並由蘇秦開始晤談。
「敢問太子,來齊國的這些日子裡,我王待太子如何?」
「齊王的確待我不薄。」
「如今太子欲返楚稱王,而我王也將為太子盛宴餞行,一路派人隨行護送,此番禮遇可算周到、殷勤。」
「果真如此,那本太子自會多謝齊王。」
「我王對太子確有送立之恩,然我王心胸寬厚,並不圖任何回報,只是我這個外臣覺得所謂來而不往乃非禮也。」
「蘇秦對我王說,我王雖不圖什麼回報,但楚國太子豈是不懂禮數之人?我王有恩於太子,待太子返楚稱王之後,定會重謝我王,以示回報,此也是齊楚兩國重修盟好之契機。」
正當羋橫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的時候。眼看太子無法應付蘇秦的話題,慎子驟然替其發話。
「先生所言不差,只不知,如何才算重謝。」
「這個嘛,自然是貴國淮北之地的兩百里而已。」
蘇秦簡單的一句索要土地之事,使脾氣暴躁的羋橫頓時一掌拍在桌子,猛然起身怒瞪著蘇秦。一旁慎子連忙安撫。反觀蘇秦,卻是從容自在,羋橫既激動又憤恨的說。
「本太子一旦稱王,便要獻地於齊?豈有此理!」
「我乃楚國太子。父王仙逝,齊王理當放行,何來恩情之說?!好啊,假如你們不放行,那便是我楚國宣戰!」
面對羋橫的蠻橫無理和爆發的脾氣,蘇秦絲毫未有任何懼怕之意,反倒滿面笑容,仍是一副自信從容的回覆「蘇秦對太子真是佩服之極呀。」,隨後接著說。
「太子尚為返楚稱王,便已向齊國宣戰,蘇秦若是沒有說錯,太子兩年之前,就因楚國敵不過齊國,而質秦以求秦國出手相救。莫非這幾日楚國便國力大增到可以和齊國相抗衡了?」
聽完蘇秦的說詞之後。羋橫便火冒三丈的要再次爆發之際。慎子一手拉住羋橫,將其平息怒火之後,蘇秦便站了起來,接著又說。
「況且,太子能否順利返楚成王,還未可知。現就已向齊國宣戰,那蘇秦就只好向我王進言,切不可放太子歸國。」
此言一出。慎子急忙跳出來替太子向蘇秦解釋「先生切莫當真,太子一時性急,胡說而已。」,隨後,蘇秦也夾帶笑容的看向慎子回應「慎子先生放心,蘇秦能體會此刻太子之心中焦灼,方才太子之言,絕不當真。」。
「其實,淮北之地二百里,實不算什麼,我王根本不放在眼裡,雖然蘇秦此舉是多管閒事,確也真是為太子著想啊。」
「敢問太子,眼下最要緊的是何事?就是要返楚成王,用這二百里換得立刻脫身,還算值得的,要不然別說二百里,就算幾百萬楚國疆土都奉送了,又與太子有何干係呢。」
見識到了蘇秦之見識和恐怖之後。羋橫因被說中心坎,因此說起話來有些結巴,但還是勉強能向蘇秦回覆說「先生.....所言不差,若我答應獻地,明日.....不!今日我便能啟程回國嗎?」。
「太子知曉孰重孰輕,果然賢明。我王本來就已答應,為太子餞行,而且一切以太子心意行事,此也是我王對太子之誠意。」
羋橫想了想,之後便點頭答應。隨後,齊王這時走了進來。
「太子啊,寡人來遲了。國事纏身,實在是走不開呀。」
見到齊王徐徐走來身影,三人立即彎腰行禮高呼「拜見齊王」。齊王讓其免禮之後,便向太子問道。
「太子在齊國的這些時日裡,寡人照顧不周,還請太子多多見諒啊。」
聽到齊王這麼說,羋橫正想回覆的時候。蘇秦率先向齊王回報晤談之後的結果。
「啟稟我王,太子方才還說,齊王高義、恩情似海,並承蒙鼎力相助送歸,特願在臨別之際,將楚國淮北之地二百里,送與我王、略表謝意,此亦是齊楚兩國重修之誼。」
當然,齊湣王早在羋橫和慎子兩人進入殿中與蘇秦晤談的時候,便已經抵達了,只是在殿外聽著交涉是否成功罷了。齊王一聽到羋橫將其二百里地給雙手奉送的時候,便感到十分訝異的說。
「唉呀,太子如此慷慨,寡人如何是好啊。」
「不。理當奉獻、理當奉獻呀!」
「既然如此.....寡人便卻之不恭囉。」
隨即,齊王走向王座並坐了下來,並命太監在羋橫坐過的位子桌上,擺放盟書和筆墨,而後由蘇秦向太子說明。
「一切皆以預備妥當。太子,請。」
「太子簽訂此盟書之後,我王便立刻派人護送太子,返楚稱王。太子稱王之後,還請太子在此盟約之上蓋上國印,以重其事。」
羋橫走到座位坐了下來,看著桌面上的盟約,拿起剛沾上墨水的毛筆,下筆的時候卻猶豫了起來,似乎仍在斟酌著是否真該這麼做。但此時的羋橫已然顧不上許多,於是吞了吞口水之後,便一鼓作氣在盟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