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行動

本章節 2767 字
更新於: 2021-04-05
從上帝視角俯瞰下去,中國就像是一台巨大的機器,每一個應當或不當存在的角色都如同那上面縱橫交錯的螺釘和槓桿,推動著她的前行。

螺釘們或握手言和,共同躍進,或壓榨舉報,過河拆橋。家長們一邊口中嘆息憧憬著「別人家的孩子」,一邊教訓著自己沉迷於dota段位或王者榮譽的親生子女,儘管他們仍然聽著他們搞不懂的「冰封王座」;屌絲們將兼職打工及貸款得來的錢財轉手丟給了嘲笑自己是「舔狗」的女神,卻為明日的餐食是否要加一一個雞腿而算至分位;女權吧里的職手們大罵著刪帖控評是資本主義行為,與此同時憤青們又在微信群里拚命轉發著香港暴徒咬斷港警手指及境外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的聳聞,並標上「不轉發就不是中國人」的自豪小尾巴;打工仔們則累死累活996來應付企業對韭菜的收割,幹部又在討論紅樓里哪個妹紙的胸部達到了D杯;與此相比更如滄海一芥的則是一名解放軍新兵蛋子抱怨95式自動步槍的覘孔開得太小並不適合在實戰中瞄準。

不過,相比機器的主心骨,那些螺釘的作用顯然還是小了太多。

國安委大樓處於中南海辦公區的東側面,其外形像是德國的國會大廈,尤其是位於三十層頂樓的那個巨大的圓頂裝甲防護罩。國安委的全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其前身是前任主席掌權時期的「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主席上台後,為了集權和壓制國內反抗活動,將小組升格成了委員會,賦予其巨大的維穩和情報收集權力,國安委的麾下成立了上百個特派局,分佈於全國各省各市,一個特派局局長管理數十名國安特派員或者國保,全權負責監視境內外網站的言論與活動,隨時等候上級命令進行線上刪帖封號、線下抓人等工作。隨著主席近年來的集權,核心已經逐漸從中央軍委轉到了國安委————幾乎所有的軍警情報、維穩事件始末、黨內反腐信息等,均由國安委掌控。

國安委的日常特勤和資料匯總經手的人,是國安委辦公室主任尹橋,六十齣頭的他已經逐漸逼近退休年齡,雖名義上處國安委領導層的核心,實際上近幾年幾乎只剩下頭銜。原因並不複雜,全跟主席的獨生女麾下的「九組」有極大的關係。

那位私下被政治局委員們稱為「公主」的女性是主席的獨生女,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是信息學專業博士。中國的體制不能像朝鮮那樣世襲,但主席有自己的算盤,學成歸來的公主既未從政,也未從商。被主席安排在國安委新成立的一個小組裡專門為主席分析國內外情報,國安委一共有八條用於情報分析的小組,因此公主所在的被稱之為「九組」。信息中心的官員為了巴結主席,通常將情報越過國安委辦公室直接交給了九組。九組在國安委的勢頭也越來越大,最後儼然有架空國安委的趨勢。主席的這招安排堪稱巧妙,看似不從政,又身為女性的公主,沒有委員身份,卻幾乎幫助主席掌握了官員的全部敏感信息,人工智慧時代,有什麼東西能比信息更讓人恐懼?

尹橋倒是沒想到這一層面,僅認為公主完全搶了國安委的風頭,自己花力氣才坐上的這個原本掌握國家生死的重要崗位已經名存實亡,然而雖有怨言卻也不敢怒,「公主」是誰能得罪得起的?有時他也會這樣想,自己已經快到了退休的年齡,安安穩穩混個幾年低調退下來享清福,早點解脫有什麼不好?這個年紀難道還指望自己能有上升空間?

不過,這樣的想法在兩年多以前有所改觀。那是源於主席親自交給他負責的一項案子,正是有關「注水」恐怖組織的那項。主席在場嚴肅地要求尹橋務必將其打掉,這對瓦解異見人士的士氣大有幫助,自己可以讓公主所在的九組「鼎力相助」。尹橋認為,這是自己被恩賜的一個絕佳機會,如果完成得好,也許能夠打破九組對國安委信息的壟斷。畢竟,主席要是真的對自己毫不在乎,就肯定會把如此重任交給九組專攻,而非國安委。

兩年多時間來,國安技術人員開始了與「注水」的攻防較量,其開設的網站受到密切監視,經常進行網路攻擊,促使其癱瘓宕機。但網站的伺服器架設在境外,「注水」不惜花了高額的運營費用讓美國來保護其網站的信息安全,這讓國安的攻擊一直難以打開突破口。

參與調查「注水」的國安技術人員從開始的士氣高昂到後來的無所事事,很多人認為這隻不過是眾多境外反動網站的其中一個而已,談不上威脅國家安全。花費巨大的經費去對付一個「糞坑」似乎並無多大必要。這讓尹橋霎時又陷入無望的態勢。這兩年來,唯一取得的進展,是發現了一個「注水」組織的一條單線聯繫渠道,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九組一直對此進行秘密監視,分析密文,用另一台不聯網的電腦以掃描方式複製下來,進行密文破譯。也就是在此刻,九組發現了管理階層的通訊中多次提到「秘密武器」與「推翻中共」這兩個詞,認為事關國家安全,絕不可消極怠工,必須嚴正以待!原本鬆懈的技術人員頓時腦子又崩起了弦。這倒是幫了尹橋一個大忙。

兩周前,九組告訴尹橋,案情取得重大進展:距今大約十年前,有人在一個不算大眾的境內網路平台發布過一段文字,這段文字與後來的網站管理階層經常單線聯繫發出的,經過破譯后的一段明文,相似度達到99%。通過黑客手段侵入網站後台,發現了這個用戶的ip地址。十年前,中國網路還沒有實名制,十年來的人事和地理變動同樣巨大,僅靠一個十年前的ip地址顯然無法像現在那樣鎖定人物真實身份。不過,國運關天,主席下達的死命令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來。於是公安、國安聯手用僅存的線索前往當地調查,一個多月的排查、訪問,所有平常不會輕易花精力去破獲的刑事案件的精力全部用在了這個案子上,最終,當年那個發文的人終於被找出來了,是一個維吾爾女性,名叫吐婭·艾爾肯,現年25歲。

尹橋對此半信半疑,十年前,她不過15歲,真的和「注水」組織有關嗎?此舉倒是線索出錯的可能性更大。尹橋埋怨九組,不要單憑一段前後不足100字的短文相似度來輕易下決斷,萬一搞錯了,豈不是徒消功力?不過,九組幫其傳達了主席的要求: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何況維吾爾是現在新疆維穩的重點人群,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存在分裂國家的傾向,即使與「注水」沒有關係,也可能存在其他問題,不如趁勢趕快抓起來,送入再教育營,以絕後患。

尹橋要求先不要輕舉妄動,只派國安便衣潛入新疆,對吐婭進行了秘密監控,大約過了一個星期,特派局傳回消息:吐婭經常前去喀什光顧的一家切糕店有重大問題,其很可能是「注水」組織的一個聯絡站。因此基本可以確定,吐婭與此絕對脫不了干係,可以部署抓人了!

尹橋是個謹慎的人,一直到了這個地步才同意時機已經成熟,他半夜給主席去了一個電話,商討抓人事宜,主席要求武警而非國安出動的架勢讓尹橋有些覺得小題大做,直到描述抓捕過程的簡報放到辦公桌上時,他才暗暗佩服主席的深謀遠慮,此乃后話。

三個班的武警在中央軍委的命令下到位,配備了95式自動步槍、05式衝鋒槍、防彈衣,武裝到牙齒,即將投入到抓捕行動當中。出發前,武警隊長接到的命令卻不是來自中央軍委,而是國安委。國安委告訴了武警隊長兩個地址,一個是吐婭現居的地址,另一個是「連平巷1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