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
本章節 2410 字
更新於: 2020-04-13
蘇維埃行政宮,克里姆林宮內,
不間斷的皮鞋聲踩過地理石磚,兩邊的衛兵各個肩上都繡著五角紅星旗,
每位士兵旁都相應豎立著一副巨大的蘇維埃國旗──鐮刀槌子旗,
而寬大的走道中間走過一位神情慌張的官員。
一樓到辦公室需要跨過一層層樓高的台階,高度在斜前方,
一步步踏上階梯,總共近十幾層階梯的元老院讓人失去對自己的存在感。
張口就是急切地語速,不仔細聽還聽不出他這一個高級黨員的身分,
話還沒說完,暫時停下,換用另一種緩和的口吻字字斟酌。
「請轉告總書記同志,安德羅波夫同志需要親自上交臨時報告。」
神情冰冷的門衛輕輕點了點頭,轉過去打開金色牆壁上的對講機向下一層的衛兵通報,
他每講一個字,讓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安德羅波夫的情緒更加緊張,思考待會如何開口才不致於讓總領導遷怒自己,
即使自己是位特別階級官員,但面對國家的領導、黨的最高存在還是焦躁不安。
蘇維埃最高主席同志,現在就在門後等著文件,也許主席他正在批閱一些內務公文,但更可能的是對現在手中這份二十幾頁的報告結果大發雷霆。真夠該死的!現在連二月初時莫斯科的空氣都冰冷得要命,現在又不是在北極,現在可是在蘇聯的首都中心內……。
忍住沒直跺腳,怒火和緊張控制這位年僅三十歲男人的情緒,一個星期前柏林各國大會上的結果,不出意料的完全不符合黨中央的要求。
要怎麼解釋柏林會議中各國代表對世界資源的仲裁結果,世界更和平,蘇維埃的自然分配量卻更少了;要如何向領導同志闡述模糊不清的宣告,西方國家一點妥協的餘地都不留下,反倒是使他們可以操縱輿論導向,好好搜刮為數不多的自然資源,分贓惡劣行徑的果實。
真是糟糕,現在的蘇維埃是鼎盛時期,卻一點好消息也沒有
「轟──」
大門在衛兵推動下緩緩打開,高度將近三米的純木製金漆門從中間打開,下一層完整的挑高長廊清晰可見。
冷風隨著加快的步伐吹過兩旁,稍稍皺了下眉,對現在耗費時間的程序步驟感到不耐煩。這可難受的很,來自城外的冷風又讓自己更加慌張。
時刻想到自己位於政府中央的位置,起碼對蘇維埃共產黨來說現在的他還算是位重要人物,在下一次權力更迭前都能穩坐委員會副委員長的位置。
門開了,蘇維埃最高領導人辦公室就在門後!第二層後是辦公桌,深木色的桌上一封封文件被審閱,
隨著他走進辦公室的踢踏聲,皮椅上一位五六十歲的蘇俄人挑了下眉,把部分心思轉到後面的報告,
也順勢把一份有關瑞士銀行儲備的經濟報告放回經濟部和國家計劃委員會的牛皮紙袋。
雙手作揖,墊著下巴,眼鏡落在鼻樑上,推了推,等著年輕人向自己開口。
主席等著安德羅波夫的臨時報告。
「呼──」
呼出一口氣暖暖雙手,眼鏡下透露飽經滄桑。
黨委員在開會中常用這種眼神,在莫斯科地下時更是嚴肅和僵硬,
金屬檯燈上照著綠色燈罩,金色小開關映著反光,
他終於走到主席面前,雙腳並列到地上毛絨地墊,
西裝革履,整齊劃一的髮型,稍微記下等會的言行,
把一份印有俄文「絕密事項」牛皮紙袋放在自己的胸口正前方,
只過了幾秒後向面前的領導人說了句「總書記好」。
在他的示意下把紙袋中的報告拿出來曲身遞給總書記,
遂退回剛才站的地方,等待總書記的回應。
接過報告,總書記翻開外層白色頁面,目光調至正式開頭部份,
標題赫然寫著「關於柏林會議裁決之蘇維埃配屬」,
作為領導人,他也應該透過電視多少知道這次國際會議的結果,所以看報告的速度就像是先預讀過一樣,大概三四行掃視過去,
直接翻到下面幾頁閱讀,主席的眼神看不出是何種情緒。
現在充其量自己也只是乾著急,
隨時都要做好準備,
安德羅波夫依靠在心中默念黨的座右銘來讓自己顯得自在,
入黨時教條一遍遍地在腦中復頌。
就這樣過了大概十幾分鐘,思緒才回到寂靜的辦公室內,
主席放下看了許久的檔案報告,摘下眼鏡說:
「這份報告你花了多久完成,同志?」
「報告總書記,在下花費二個星期完成。」
「這份報告是你的第一份,提供給領導人的報告嗎?」
「是的,總書記先生。」
總書記撐起自己年邁,因維持同一個姿勢麻痺而略顯遲緩的身體,走到桌旁,
書櫃架上放著音響,播放一首首古典樂章,就以外面的寒冷風聲比較,現在可是非常舒適。
看向空調的出風口,詢問說:
「孩子,你入黨幾年了?」
有點震驚主席對自己的問題,
一般高層領導不會過問下屬的狀況,
「報告總書記,十一年。」
總書記點了點頭,插了句話,
「可以直接稱呼我為先生,孩子,現在不用那麼正式。」
「謝謝您,先生。」
「你的報告中有些地方需要修正。」
「您指的是?」
「對那些西方的解讀,符合黨性是很好,但以客觀政治家看還是太過偏頗。」
「非常抱歉,先生……。」
「沒事,孩子,我只是提醒你罷了。」
總書記笑著評斷眼前這位看上去潛力十足的年輕共產黨黨員。
「對這世界要有清晰的認識,跳脫框架去思考。」
換另個話題討論,
「你聽過單純曝光效應嗎?」
「有,先生。」
「這是個心理學現象,人們往往會因自己熟悉或偏好的現象不斷出現,而對其越具好感。這一現象所囊括的事物十分廣泛,無論政治或用餐,這現象可是無處不在。」
「但可以通過改變其對現象的想法來解除,是嗎?先生。」
「沒錯,當一個人時很容易改變個人。」
「所以……。」
「但一群人呢?或經年累月下來?」
「這時候就需要更大劑量的矯正,有必要的話也可以將錯誤的現象抹除。」
「而這正是阻擋我們實質性前進的,體制天生的副作用。」
「蘇維埃有能力解決一切阻礙我們祖國的絆腳石,您的職位就是如此工作。」
「但地圖上不是這麼講,自己看看。」
說罷,總書記手指滑過一張十四吋的世界地圖,年輕人用黨的教育視角來看。
「由地下鐵路連接我方的華約組織,北方是北海、東方是太平洋、西方是波羅地海和西歐、南方則是西亞地區。」
「這正是我們的牢不可破聯盟。」
「西方的勢力包圍我們,而我們向他們擴張。」
「未來情勢是如此沒錯,先生。」
「就像藝術家會欣賞別人作品,政治家也會從歷史找尋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