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奇遇篇(六):神秘客的密訓
本章節 2788 字
更新於: 2025-09-06
夜色如墨,子時已近。孫策回到房間,一進門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白日祖茂交給他的那隻厚重木箱。他的動作輕柔,像是對待一件神聖的寶物。箱蓋掀開的瞬間,一對泛著銀光的奇特兵器映入眼簾。
這對兵器約莫一臂長,通體由精鐵打造,表面鐫刻著精細的流雲紋路。它們沒有鋒利的刀刃,也沒有尖銳的槍頭,兩端各有一個渾圓的銀色球體,握柄處纏繞著黑色的皮繩,既防滑又舒適。在月光下,這對短棍散發出幽微的光澤,彷彿有生命一般。
「好!」孫策發出低沉的讚嘆,眼中閃爍著光芒,他用指尖輕撫著兵器,心頭一陣激動。這不單是武器,更關乎到一個從未對任何人說,卻讓孫堅、祖茂等人感到懷疑的秘密。
他將一對卜棍小心翼翼地用帆布包裹好,背在身後,趁著夜色出了門。長沙城內的燈火已稀疏,只剩下巡邏的士兵在街巷間來回穿梭。
「大公子,這麼晚還出門啊?」一名巡邏隊長向他抱拳行禮,眼神中滿是好奇。
「伯符,你身後那一大綑是什麼?最近晚上風大,可別著涼了。」一位老士官長關心地問道,他似乎看透了孫策的心思,語氣中帶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懷疑。
「少、少主……晚上好。剛才看到的事情……請您當作沒看到……」一個年輕士兵在巷口被孫策撞個正著,羞赧地低著頭,臉上紅通通的,原來是在偷小解。
孫策只是點頭示意,腳步不停,將所有好奇與問候拋在身後。他像一道疾風,穿過靜謐的市集,跨過小橋,一頭鑽進了城外的樹林。
林間只有月光灑落,孫策憑著樹幹上隱晦的刻痕,來到一處空地。空地中央,一堆柴火正燃燒著,火光照亮了一道靜靜的身影。
「小子,你遲了整整半個時辰。」身影的主人是一位老人,他全身裹著厚重的棉襖,坐在輪椅上。火光勾勒出他那蒼白卻不失威嚴的臉龐,儘管身形瘦弱,卻散發著一種異於常人的深邃氣息。
孫策快步上前,臉上難掩興奮,一見到老人,那股年輕人的不羈頓時收斂了幾分:「抱歉啦,師傅。軍營中出了點事情耽擱了。」
「誰是你師傅,誰又有你這麼不懂禮節的徒弟?我可從沒答應過。」老人輕輕搖動輪椅,發出幾聲低沉的咳嗽,來到孫策面前,用手中的木杖輕輕拍了拍他的胸口。他目光如炬,似乎能看透孫策的心思:「看你的神情,耽擱的原因恐怕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吧?」
「不叫師傅,叫您千祥老爺子總可以了吧?還有還有,我這叫做『不拘小節』,不是不懂禮節。」孫策一邊回嘴,一邊小心地打開帆布,將兩支卜棍展示給千祥老人看,得意地說道:「老爺子,這就是您上次描述給我的卜棍。您瞧,這可是我們孫家未來的首席設計師孫河,親自設計,交由祖茂叔向倭國商人特別訂製的!」
千祥老爺的目光落在卜棍上,他伸手接過來,輕輕掂量,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哈哈哈,好!非常好!我還以為你小子會把這事給忘了,畢竟你那爹爹可是教過你『武器只是輔助的工具』啊。」這句話像是無意間提及,卻又像是刻意試探。
孫策想起孫堅之前在雲水村的訓誡,那是他自己跟千祥老爺說的:「我可沒忘!老爺子,我跟你說,今天可發生了件大事!」孫策將陸遜求援、父親決定馳援盧江的始末娓娓道來,最後不忘再次炫耀:「這不就來了嗎?這趟盧江之行,正好能用這對卜棍好好大顯身手,教訓一下敵人!」
「大顯身手?」千祥老爺聽完孫策說要加入戰爭後,將卜棍還給孫策,臉上的笑容轉為嚴肅。他緩緩搖動輪椅,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壓:「小子,你說要『大顯身手』?我只教你如何『化解紛爭』,從未教你如何『恃強凌弱』。」
孫策知道自己說錯話,摸摸後腦勺,直挺挺的站著聽著訓戒。千祥目光直視孫策,理解孫策並非好戰之途,有的全都是對於武藝的熱忱。他一字一字地說道:「你的『孫臏拳』可都記熟了?今日,我要你用這對卜棍,將這套拳法融會貫通。用你的身體,去理解兵器與拳法如何相輔相成。別想著打贏誰,先想著如何不輸為先。」
孫策興奮地將卜棍放在一旁,他站到空地中央,開始進行熱身。
「老爺子,你可別小看我!一個多月前的事情你還記得吧?你說這套拳法常人要花半年才能駕輕就熟,今天,就讓你看看我這一個月來的成果!」孫策的語氣充滿自信,像一團燃燒的火焰。
「『孫臏拳』乃是你們孫家祖先,戰國時代的大兵法家孫臏所創。武學的真諦來自於『解決紛爭』,而非『侵略他人』。」千祥老爺子再度提醒孫策,學習武學的目的為何。他的話語中帶著一股沉穩的力量,像是要把孫策心中的浮躁壓下去。
「你還記不記得,與曲星的決鬥,對方使出雙戟的動作迅捷,絲毫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甚至把握住對手出招的空檔,予以反擊。你可知他是如何辦到?」千祥首先讓孫策盤腿坐在地上,雙眼柔焦放空,回憶過往的打鬥過程。
孫策靜下心來深思,進行三次呼吸吐氣的循環,沉穩地回應千祥老爺:「曲星的招式相當多變,我並無法完全記起他的所有套路。但能肯定的是,他似乎總提前預判我的動作,在我出招的瞬間,就已經想好該用何種招式回應。」
「沒有錯,老夫雖未曾親眼看到打鬥場面,但從你口中說出的過程也能大致猜出一二。」千祥老爺撫著鬍鬚,點頭以示認同:「實際上,所謂武學的意義,並非死背招式,而是內化招式動作的變化,在不同環境與對手實力等客觀條件下,肉體順其自然憑著直覺與本能去反映動作。」
千祥老爺頓了頓,目光變得更加深邃:「武學的最高境界,是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學會思考。你的拳頭不僅僅是揮出力量,更要能讀懂對手的心。」
「身體思考……讀懂人心……原來如此。」孫策低聲喃喃道,眼神越發明亮,他握緊雙拳,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著千祥老爺:「老爺子,您說的『化解紛爭』,莫非就是指在戰鬥中,不以傷害對方為目的,而是以『瓦解其攻勢、破壞其重心』為首要?」
「你這小子,悟性倒是不差。」千祥老爺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搖了搖輪椅,示意孫策起身:「這便是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你現在有這雙卜棍,就將其視為你雙手的延伸。試著在演練中,感受如何用最少的力氣,去引導對手的動作,而非直接硬碰硬,這就是『以柔克剛』與『借力打力』的精髓。」
孫策興奮地撿起卜棍,細細端詳著其上的紋路,他將卜棍舉到眼前,藉著火光研究著,開口道:「老爺子,您看這卜棍的設計。兩端的圓球,除了增加重量感,是不是也為了在近身搏鬥時,能用來撞擊穴道或關節?而這棍身看似光滑,其實紋路凹凸有致,能讓我在揮舞時產生輕微的『音爆』,藉此擾亂對手的聽覺?」
孫策一邊說,一邊用卜棍輕輕敲擊地面,發出低沉而有力的悶響。千祥老爺點了點頭,臉上的笑容更盛:「不錯,就是這個意思。」
千祥老爺看著孫策,語重心長地說道:「但你還差得遠了。這世間的紛爭,遠比你想像的複雜。有形的是刀劍相向,無形的則是權力與利益的鬥爭。你父親要你馳援盧江,那邊可不單單是太平教與荊蠻,還有各方勢力虎視眈眈。你要學會的,不只是如何應對眼前的敵人,更是如何看清局勢、洞悉人心。」
千祥老爺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眼前這個熱血的少年,讓他想起了一位同樣天賦異稟、卻又同樣桀驁不馴的故人。然而當他想起兩人一個多月前相識的際遇時,嘴角又輕輕上揚。
而這一切,都與孫策那未來的命運,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