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風魄》與《線蟲》的性質差異
本章節 903 字
更新於: 2025-09-06
2015.9.26
可以吧,怎麼說呢?從本質上講,《線蟲》在追求生存,而《風魄》在探討死亡。
從先到後說起。
這兩部電影稱之兩部曲再合適不過,當然加上後面的《魔屋》,算是探索人性三部曲了。
《線蟲》的咬文嚼字令人看得不安穩,當時我認為那並不是100%的災難片,我穿插了數條牛逼主線在裏頭,以及引經據典。然而再怎麼說也是在當時看來了,實際諷刺不了什麼,教師的父女情懷,可笑的愛情故事,以荒誕湊數的西部遊記,這在當時被我認為是自己編劇史的挑戰,可如今看到的卻是80%的災難與10%的煽情以及10%的人性深度。
拍電影萬萬不可作秀,這是我的原則。
相比之下,《風魄》有了高度提升,劇本在靈魂上進行了昇華,但這次不再荒謬,我也以親身經歷相告:130分鐘的時間裡對人道主義的闡述與炫技成正比,甚至超越。一個男人和一個蘿莉,一個男孩和一只惡犬,總體歸納主線隨著劇情的推移越來越少,男人飲人血活下來,早已死去的男孩的暗魂卻與狗善終,那遺落的公車上的老人,禮品店裏的爭鬥,遠比《線蟲》直白的情節意味深長。
《荀子》裏有句話,曰:「居不隱者思不遠 身不佚者志不廣」,大意是處於困境的人考慮就不會長遠,不被遺棄的人志向便不廣大,這句話用於這兩部電影再合適不過,乃至在我身上也十分恰當。置身困境中的人(生理上或心理上)將會產生一種全新的人格——茹毛飲血,《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就是這樣。我厭惡虛偽的言情小說及影視劇,抑或是「瑪麗蘇」,它們將世界蒙上一層紗,讓人看不清眼前的是鮮紅嬌豔的玫瑰花還是血淋淋的心臟,而我就要揭開它,不過這樣的行為會讓很多「社會瞎子」產生憤恨。
我的「人性三部曲」的第三部可謂真正的、徹底的鮮血淋淋,同時還對底線進行赤裸的挑逗,這部電影便是《魔屋》,又作《魔屋記》,血腥貫穿全片,各種肢解活剖,以充斥魔幻氣息的分層敘述形式展現一個與普通玄幻小說截然不同的世界,其中存在大量西方美學藝術形式,但又不失東方風采,在一個類空想社會主義的偽烏托邦世界裏直擊扭曲人性的始作俑者——殘酷的社會。
不管怎樣,今後我會以各種無下限的創作方式挑戰所謂的道德,讓虛偽的人性原形畢露,把社會這鍋血水攪得天翻地覆。
Good luck to me.
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