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紅門譜系

本章節 1308 字
更新於: 2025-08-04
在昭陽國,想看懂政治,不必看法律條文,不必看經濟數據,你只要看家譜。

昭陽國的憲法寫在紙上,家譜刻在骨子裡。

憲法可以改,家譜不能動。

哪怕一個再小的紅門旁支,只要能在族譜上找到名字,就有資格在宴席上佔個位。

這種譜系政治,在昭陽國有個隱形規則:

血統第一:只要姓得對,哪怕你是混子,也是「革命後代」;

關係第二:娶對人,也能沾點紅門的光;

能力最後:能力只是用來裝門面的,如果真有能力,反而顯得危險。

昭陽國的政治文化很像古代宗族制,只不過披上了現代化的外衣——外面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裡面是「紅門家族長老會制度」。

紅門長房,掌握著核心資源,就像火鍋局的鍋底——誰都得喝他們的湯。

旁支就不一樣了,他們更像那碗蘸料——香是香,但沒有鍋底,你根本蘸不著肉。

長房分肉,有自己的分配邏輯:

先血統——長房直系,吃裡脊;

再親疏——旁支表親,吃排骨;

后忠誠——狗腿死忠,啃骨渣。

你若問憑什麼這樣分?他們會笑著告訴你——

「因為這是紅門傳統。」

而在昭陽國,傳統就是比法律還硬的鐵律。

紅門內部,不只是靠權力維繫,還靠婚姻外交。

一樁婚事,能換一塊地皮;一個聯姻,能換一個省份的礦權。

很多時候,一個派系的崛起,不是靠政績,而是靠一樁好婚姻。

就像江湖裡流傳的那句老話:

「娶得好,勝過干十年。」

有的紅三代從沒幹過一天實事,卻在一次「革命後代聯誼會」上,遇到了另一個紅門千金,從此平步青云。

昭陽國的這種政治婚姻,比古代的和親還管用——因為它不只是為了穩邊疆,而是為了穩銀行帳戶。

豪車撒歡故宮事件之後,紅門的長房特別重視輿論防火牆建設。

他們知道,這類事件一旦讓老百姓覺得「太刺眼」,就可能激起潛在的民怨。

於是,他們有了一整套「降溫三步法」:

截斷源頭——所有報道必須下架,相關博主封號;

分散注意——同時推送幾個更獵奇的社會新聞;

製造反轉——找幾個「假民間聲音」,說這是「誤會」或者「安排」。

最後,群眾的情緒被稀釋,憤怒變成了八卦,八卦變成了段子,段子又被發在朋友圈。

在昭陽國,段子是輿論的墳墓——它能讓一切悲憤變成笑料。

紅門的經濟運作,看似市場化,實則是內循環——錢在紅門的不同口袋裡轉來轉去。

一個大型基建項目,從立項到施工,每一環都有人「吃拿卡要」。

設計費給長房的表親公司,材料費給旁支的合資廠,安全檢測外包給某個「退下來的老同志」兒子的公司。

最後,哪怕項目爛尾,錢也不會流出紅門的生態圈。

這就是昭陽國版的「自我經濟閉環」:

不怕虧,因為虧的是老百姓的錢;

不怕亂,因為亂的是老百姓的生活;

不怕爛,因為爛的是老百姓的基礎設施。

昭陽國的普通人,有時也想反抗,可是反抗在這裡是一門高危行業。

你舉報他們,舉報信會先送到他們自己手裡;

你想鬧大,新聞會先被他們自己審掉;

你想找國際關注,他們會說你「勾結外部勢力」。

於是,大多數人學會了沉默,因為沉默才是安全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昭陽國,最大的政治智慧是——裝傻。

【江湖筆錄】
紅門的棋局,不是棋手之間的比拼,而是棋盤主人安排的戲碼。

棋手有輸贏,棋盤永遠不輸。

在昭陽國,權力是血脈的遺產,財富是權力的嫁妝。

你看見的豪車撒歡,是他們的日常,
你沒看見的,是他們在家譜里撒歡。

而江湖上的我們,只能在他們偶爾掉下來的湯汁里,找一口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