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初探納帕谷
本章節 1148 字
更新於: 2025-04-16
納帕谷的陽光總是帶著自信,強烈卻不刺眼,像是一瓶完美熟成的 Cabernet Sauvignon,帶著剛剛好的濃郁與深邃。吳年站在車外,環顧著這片美國最負盛名的葡萄酒產區。遠方的連綿丘陵與井然有序的葡萄藤,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精確而講究。
「這地方還真是標準的舊世界秩序加新世界野心。」Claret 戴上墨鏡,微微一笑。
「這形容不錯,」吳年點頭,拉了拉身上的外套。儘管正值午後,這裡的風仍然帶著一絲清晨的涼意,「聽說這裡日夜溫差極大,這也是讓葡萄能夠保持酸度的關鍵因素之一。」
「沒錯,而且不同於歐洲的嚴格法規,納帕的釀酒師可以自由地運用科技手段,像是逆滲透來調整酒精濃度,或是用美國橡木來加強香氣。」Claret 說完,瞥了吳年一眼,「你該不會還在想拍賣會那場輸了 Louis 的事吧?」
「我不是那麼小氣的人。」吳年聳聳肩,眼神卻沒從遠方的葡萄園移開。
Claret 無奈地笑了:「好吧,那我猜你在想 Jules Moreau?」
聽見這個名字,吳年終於轉頭:「你怎麼知道?」
「你從拍賣會拿下那瓶實驗酒後,就一直查他的事。」Claret 聳肩,「結果呢?有什麼進展嗎?」
「只有些零碎的資訊。」吳年掏出手機,翻出一張陳舊的酒標照片,「這款酒是 Jules Moreau 在 1980 年代參與的一個試驗計畫,據說當時他就在納帕的一間小酒莊待過。」
Claret 瞇起眼睛:「你想去找?」
「當然。」吳年笑了,「來都來了,怎能錯過?」
兩人沿著蜿蜒的公路行駛,納帕谷的葡萄園在車窗外一片片地掠過,從著名的 Stags Leap 區到 Rutherford,地勢與風土的變化肉眼可見。高處的葡萄藤經歷了更多日照,而低谷區則享受夜間的冷空氣,這些微妙的氣候變化,造就了納帕葡萄酒的多層次風味。
「這裡的火山土讓葡萄根系扎得更深,釀出的酒也更有結構感。」吳年自言自語道,「和台灣的茶園有點像……」
Claret 一邊開車,一邊挑眉:「你又開始用茶來比喻葡萄酒了?」
「不行嗎?」吳年笑道,「其實很多概念是相通的,比如風土的影響、發酵技術的選擇,甚至連橡木桶的運用,都像烘焙茶葉時選擇不同的炭火或木材。」
「你說得還真有點道理。」Claret 笑了,「不過你覺得 Jules Moreau 真的會留下什麼線索嗎?畢竟,他幾乎是個傳說中的人物。」
「我也不知道,但值得試試。」
車輛駛入一條較為偏僻的小路,四周的葡萄園逐漸被樹林取代,直到前方出現一座老舊的酒莊——紅磚砌成的主樓,木門上掛著斑駁的銅製門牌,顯然已經多年無人維護。
「就是這裡。」吳年低聲說道。
Claret 測試性地按了一下門鈴,沒人回應。
「看來要自己進去看看了。」她轉頭,對吳年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吳年深吸一口氣,心中莫名有種興奮感。或許,在這座被時間遺忘的酒莊裡,他們會發現 Jules Moreau 遺留下來的真正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