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北方的陰云
本章節 3920 字
更新於: 2025-01-31
當尚氏姐妹開始享受自己平靜的生活時,來自北方的陰云卻悄然籠罩了歐洲的萊茵河和東亞的長江兩岸。歐洲德意志國新上台的阿道夫元首,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擴軍之後,發現英法等國除了抗議並無任何實際行動,於是他打算進一步試探,而這個試探就是「萊茵非軍事區再武裝」,全副武裝的德意志士兵在聆聽了元首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昂首挺胸踏著整齊的步伐挺進了萊茵非軍事區。而負責監管的英法兩國軍事觀察團,除了在路邊和前來接洽的德軍外事人員打口水仗,根本沒有進一步行動,然後在蜂擁而來的各大媒體的注視下,德軍順利的接管了萊茵地區的軍事防務,頓時德意志國內掀起了一股愛國主義高潮,阿道夫元首的威望也空前高漲,在德意志國的每一個德意志人都相信,他們的阿道夫元首會帶領他們進入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清國的皇帝,也就是廣武帝,看到了德意志元首的這一系列操作,再看看地圖上江淮地區那扎眼的紅色,頓時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大清國的廣武帝,也學著阿道夫的樣子,先是進行了廣播講話,隨即又命令大清國皇家陸軍,開進了江淮非軍事區。當德意志人挺進萊茵非軍事區的時候,大明帝國的總參謀部,就立刻有了推測,大清國可能有樣學樣,挺進江淮地區,所以在廣武帝命令大清國皇家陸軍出發之前的幾天里,大明帝國的內閣和議會都針對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實問題只有一個,就是當大清國皇家陸軍進入江淮地區之後,南京的安全將無法得到保障,大明帝國是不是需要先發制人。也算是歪打正著,之前由於在野黨激烈的抗議,大明帝國內閣暫停了中南半島的開發計劃,把大筆的錢投到了軍隊,現在的大明帝國軍隊規模是空前龐大,但是因為有太多新兵,軍隊質量很難得到保證,而且很多缺少的裝備都還在生產中,無法馬上形成戰鬥力。
「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清國把大炮頂到我們鼻子上,必須出兵北伐!」這是與軍隊關係密切的議員在議會發出的倡議,之所以不是軍隊的代表直接說話,是因為神武帝有訓令,軍隊不能參與政治,所以雖然議會當中有軍隊的代表,但是他們永遠都只是安安靜靜的聽著,除非遇到有議員打架他們才會出手把兩邊拉住,畢竟沒有比他們更合適的人了,民間戲稱他們為啞巴議員。也因此大明帝國的議會總是出現一種奇景,兩派議員隔著一排穿著軍禮服的軍官在兩邊相互指著叫罵,甚至互相扔東西,但是卻不見他們上前動手,像極了象棋的棋盤。
對於上述倡議,自然是有不同觀點的,要是沒有不同觀點那就不是大明議會了,那是蘇聯的全國人大,「你說的倒是容易,那你告訴我,錢從哪兒來?之前為了擴軍,已經暫停了對中南半島的開發,現在你要打算停掉什麼?大家的養老金嗎?」這話一出,就像捅了馬蜂窩,一大群議員叫嚷著,「這可不行,養老金不能停。」這代表著大規模底層民眾的聲音,「窮兵黷武乃亡國之兆。」看起來是個文化人,也是個老學究,「也不一定非要削減養老金嘛!可以從其他地方擠出錢來。」感覺這話多少有些市儈,倒是符合一些奸商的德行。
看著大家都吵得差不多了,在議會中主管擴軍預算案的「帝國軍事預算委員會」主席發話了,「上一次世界大戰剛過去不久,我們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這些收穫暫時還並未轉化為我們的力量。」他實在是不好意思說,因為擴軍耽誤了對中南半島的開發,畢竟他是「帝國軍事預算委員會」的人,擴軍的預算監管是他所在的委員會負責的,雖然他倒不至於去貪污,但是憑藉著第一手消息,他的那些親戚朋友開的公司在兵部的裝備物資競標中佔盡了先機,他們一大家子自然是賺得盆滿缽滿。「戰爭的威脅已經迫在眉捷,而按照之前的計劃,我們的擴軍任務要全部完成至少還需要兩年,所以我謹代表帝國軍事預算委員會提出建議,取消一部分擴軍計劃,將節省下來的費用作戰爭費用,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推測,大清國應該不會發起全面戰爭,他們的目標應該僅限於江淮非軍事區,長江防線我們經營了上百年,不是光靠步兵就可以攻下來的。」大多數議員一聽不用削減養老金,也不用增加稅收,還能把事給辦了,那自然是果斷支持。
「那現在帳面上還剩多少錢?能維持一場何等規模的戰爭?」這話一聽就是行家,一下就問到點子上了。委員會的主席早料到會有人這麼問,而且正是他預料到的那個帝國大學經濟學院畢業的才子,「能維持一場限於江淮地區的局部戰爭,至於和大清國的全面戰爭,可能需要增發戰爭債券。」這話一出,還不等那位帝國大學的才子說話,各種商人勢力的代表就不幹了,發現戰爭債券是會消耗民眾的購買力的,會嚴重影響商品的銷售,所以以他們的意思,還是不要打了,實在不行把首都往南邊挪一挪不就得了。
「三百年前國朝南遷舊事你忘了嗎?南遷之後,導致大明半壁江山淪於建奴之手,自那之後神武皇帝一直致力於恢復河山,到現在你還妄言南遷,你是想做大明的罪人嗎?」這一看就是位熱血上頭的主,偏偏還沒人敢反駁他,畢竟這事神武帝留下的遺訓,時至今日,倒不至於因為不同意見而獲罪,但是傳出去名聲不好啊,商人臉皮厚,只看重利益不在乎名聲,但是其他人多少還是在乎的。
「各位,可否聽在下一言?」這位是議會當中情報預算委員會的主席,他們負責的是監管帝國所有情報機構的經費使用情況,自然和各大情報機構的人很熟悉,也因此他們的消息是最靈通的,聽到他發言大家都安靜了下來,都想聽聽有沒有什麼新消息,「根據錦衣衛的情報,廣武的這次行動,其實蓄謀已久,此前大清國得到了來自日本的大筆貸款,還引進了很多先進技術,但是錦衣衛追蹤到那些貸款的源頭來自於太平洋對岸的美利堅,而技術源頭則來自於德意志。」聽到這裡,一些人就坐不住了,「那些暴發戶還是那麼一如既往什麼錢都賺,還有那群喪家犬,自己的傷口舔好了嗎,就敢出來找事?」「但是經過進一步調查之後,那些提供貸款的銀行中,有很多股東都來自於英吉利,甚至很多技術轉讓也是他們促成的。」
這話一出更是炸了鍋了,「什麼?!英吉利人怎麼如此背信棄義,他們還口口聲聲說我們是盟友呢,他們就是這麼對待盟友的?」「這個……可能是因為緬甸那事兒吧!」這話聲音倒是不大,但剛剛那位義憤填膺的議員反應過來之後還是有幾分尷尬。緬甸本來是英屬印度帝國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上卻和印度完全不同,受北方的大明影響頗深,而且那裡本就生活著為數不少的華人,所以這就給了錦衣衛搞事的空間,現在的緬甸遍地游擊隊,已經成了英吉利的一塊心病,英吉利政府也知道是錦衣衛搞的鬼,但是他們卻不敢上門興師問罪,他們實在是不敢跟大明交惡,不然丟的可能就不是一個緬甸了,所以只能在其他方面使絆子,表達自己的不滿。說到底,在國際政治這個舞台上,誰還能是天真無邪的小白兔啊,都是各懷鬼胎的惡狼。
一陣嘈雜之後,情報委員會的主席有開始不緊不慢的講述著他聽到的情報,「根據錦衣衛得到的情報,他們獲得的貸款足夠他們武裝起上千萬的軍隊,而且因為技術的引進他們的武器裝備質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這話一出,議會中的眾人一片嘩然,一股危機感浮上心頭,大家不再去糾結是不是要增發戰爭債券的事,也不糾結要不要把工廠大規模民用轉軍用了。漸漸的會堂安靜了下來,大家都在思索著對策,其實大家都知道對策是什麼,但是誰都不想當這個出頭鳥,畢竟戰爭意味著死亡,誰高呼戰爭誰就有責任為那些死去的亡魂負責,畢竟已經不是神武帝時代了,即便是現在的皇家也做不到讓民眾跟自己同一步調,民眾都會為自己的利益思考,即便他們知道你這麼做是正確的,但事你永遠也別指望他們會對把他們的親人送上戰場的傢伙笑臉相迎,這是人性,無關乎對錯。
「既然你們都怕背這個罵名,那就由老頭子我來吧!我在此發起提議,書面議案我會隨後送到各位的案頭,我建議:當大清帝國《開羅條約》所規定之外的哪怕一兵一卒踏入江淮非軍事區之後,大明帝國所有軍隊將進入四級級戰備狀態,啟封長江防線所有的防禦工事,當大清帝國在江淮非軍事區兵力超過一百萬時,大明帝國進入三級戰備狀態 ,預備役集結,超過兩百萬時,大明帝國進入二級戰備狀態,徵召退役軍人歸隊,超過三百萬時,大明帝國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發布全國總動員令。另外,立即發行戰爭債券,細則由你們軍事預算委員會制定,另外將長江沿岸各省立刻開始民用工廠轉軍用,細則由經濟委員會和長江防禦司令部一起合作制定。我就說這麼多,大家看看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這位老人家雖然老態龍鍾但是聲音卻是鏗鏘有力,他在政壇很顯然時德高望重的,而這種威望就來自於他敢於承擔責任,所以很多人都佩服他,就在大家七嘴八舌的爭論時,老人的助理就整理好了一本長達五千多字的正式提案文本,提交給了議長,很顯然他們之前就針對這種情況做了預案,現在只需要修改一下細節就能使用,不得不說他們在這一點上非常專業。隨即在議長的敦促下,提案進入了審議階段,大家各抒己見,由於沒時間印刷多餘的備份,不得不讓司儀大聲閱讀出來,議員們了解到提案的內容之後,便展開了討論,很快將原本看起來很粗糙的一本提案從五千多字給擴展到了一萬五千字,最終大家看沒什麼可補充的了,於是便順利的進入了表決階段。
大明帝國怎麼說也是個民主國家,雖然大家都知道此事關乎國家生死存亡,但是他們還是不他願意跟北邊那個蠻夷國家一樣搞什麼100%支持率,所以當一些非常重要支持率有很高的提案,幾大黨派就會精準的把支持票數控制在提案通過的最低限度,比如現在這個需要絕對多數票,也就是80%的支持率才能通過的法案,但是大清國眼看著就要打過來了,這個時候幾乎沒人會在這個提案投反對票,但是為了跟北邊那個蠻夷有所區別,當票數達到要求之後,幾大黨魁帶著他們的核心成員,會在記者的鏡頭前投下反對票,並做出一番慷慨陳詞,他們投反對票並不是不熱愛大明,相反正因為熱愛這個國家,所以他們以這種方式來證明民主與自由存在於大明帝國,大明帝國的人民永遠有可以說「不」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