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懷異志 袁紹盜寶 敵羌騎 孫策請纓

本章節 3117 字
更新於: 2024-09-14
免被張魯斬殺的蘇固聞訊急忙率隊遠迎;沒錯,走捷徑的劉備之所以花時間在這裡逗留,即是要設法挖掘此處英傑以厚實漢中武力。

據他所瞭解,三國史裡無論是蘇固或張魯,手底下都沒有超頂級的謀士、武將足以抵禦外侵;馬超、龐德還是兵敗才會流落至此,否則全民皆為「五斗米教」死忠教眾的張魯亦不至於給曹操打得那般狼狽了。

不過抱歉得很,他委實想不起其轄屬之南鄭、褒中、沔陽、西城、安陽、錫、上庸、房陵諸縣,目前有什麼稍具資格的人才;因此在經過了一番考量後,劉備便決定從洛陽徵召荀攸、陳琳、方悅、關平、寇封一班文武,暫時駐守這足救應各方的咽喉重鎮。

沒有空再等他們來面授機宜了;待留書信囑咐一切,沿途攢趕的劉備就偕隨行之人逕出陽平關隘,並於三天前風塵僕僕抵達了目的地。

長安,一個被過年氣氛點綴到更加繽紛燦爛的大城市------。

這座又稱西京的城郭自太祖劉邦到王莽篡位期間,甚至遠從周文王時代即是歷朝首都的大城市果然雄偉壯闊,先別說那約三十六平方公里的佔地有多達十二道門關及八條主街,屢獲皇帝青睞成為行政中心的建構內,更充斥著許多舊存宮殿、豪第巨府;儘管在光武帝前曾因起義的綠林軍攻打而一度遭焚毀怠,但等經過快二百年的休生養息,此刻縱無洛陽城的人口稠密與繁華,卻也甚是蓬勃熱鬧,尤其在賈詡入主雍州的一番經營過程,亦使這溝深牆高的偌大堡壘倍加嶄露其搶眼鋒芒。

儘管不願因處理那勢必造成無謂恐慌的私事驚動官府,劉備與眾伴當甫踏進正南大門不一會,接到戍衛將領通知的賈詡仍急遣胡車兒來請他到州牧府聚議;這早已升做侍衛長的憨大個子待一看到暌別仰慕之人,遠遠便興奮的嚷呼道:「大將軍,我終於又見著您老人家啦;快、快些跟我走,府衙那裡還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在等著您過去------」

「胡兄弟,慢---慢一點;」尚搞不清楚狀況的劉備忙拉住了他問說:「你講的重要人物是一位老先生呢,抑或是不怎老的老太太?」

「都不是,但您說的老先生、老太太和她兩媳婦也一塊到啦---」先瞥了瞥他身後的眾文武,實際上頗機警的胡車兒又立刻壓低著嗓子道:「這人您絕對認得,而且咱幾個夥計還曾有幸瞧他露過一手呢。」

接著,胡車兒繼續用更小聲的音量說:「然而由於他是私出洛陽,交代咱須嚴守機密,所以只有勞煩您親自去拜見他;賈州牧亦為此要我跟大將軍致歉,原諒咱因職司護駕導致不能遠迎的怠慢之罪。」

倒吸了口涼氣,劉備待回了神方道:「天,他怎麼---也來了?」

只是詫異歸詫異,不敢多所耽擱的他等託此君代為照料返京眾蜀官,就忙偕三名把弟、孫策和待罪劉焉、劉瑁立刻前往已成為州牧府的北宮,待往晉謁剛提及的那位重要人物,微服出巡的當朝天子:少帝劉辯。

見雙親及賈詡、張濟、張繡、華雄、樊稠、徐榮這幾個熟面孔均在堂中,而趙霖及大內高手王越亦侍立小皇帝身邊,匆匆趕至的劉備才與隨行者要跪叩禮拜,卻聽首徒於廳椅上搶先說:「叔父、眾卿來得正好,朕尋各位有事相商;都免此虛禮,快些請進吧。」

瞧具威儀的劉辯雖歡容以迎,日漸沉穩的臉龐卻略帶憂色,劉備心知有異倒也不急著詢問,僅躬著身稟道:「啟奏陛下,臣等為化解兩川兵禍,已邀卸任的益州牧同返京都;那劉中郎甚是明理,今亦隨微臣在殿內候宣,盼聖上能念其往日的情份,從寬發落。」

「罪臣---劉焉、劉瑁,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命懸他手的劉焉哪敢再耍什麼花槍,忙拖著無辜木訥的劉瑁跪於階前。

「回來就好---」兀顯稚氣的「龍顏」並未勃然大怒,劉辯只離席且親自攙著二人說:「叔公,嚴格的講咱終歸是一家人,遇到事情總不能『胳臂往外彎』;祖宗留下的基業險些毀在兩任先帝手中,但朕的確是奉故逝太后懿旨回宮繼位,你我切不可再因些許誤解而妄動干戈,導致原已積弱的國勢,陷入自相殘殺的無止休內戰裡。」

看這先前一直被他輕視的侄孫居然講得出甚有雅量之言,又聽對方似沒算舊帳的意圖,劉焉橘皮臉一熱之下不禁愧咎於心的垂淚道:「臣---罪該萬死,竟為了那不實謠傳而謗朝興兵;聖上,您處死老朽以正國法吧。」

先搖搖頭,貴為九五之尊卻毫無架子的劉辯隨即說:「川蜀既已重歸朝廷轄屬統治,朕何必再罰叔公?三位叔叔此刻都在京都的老宅裡;您歲數也六十了,明日仍由郝先、管亥二位將軍護送你們回洛陽後,叔公便轉任東宮『太子少傅』一職,放心安養天年。」

確定小皇帝真不殺他滿門,死裡逃生的劉焉哪還會計較人家封這閒缺之用意,復拉劉瑁叩謝完就又跟胡車兒乖乖返回休憩驛館;而待引介已成師兄弟的孫策並宣贈『烏程侯』暨『破虜將軍』後,劉辯即遣離了張濟、張繡、華雄、樊稠、徐榮,對廳上眾人道:「各位,我之所以會出宮至此,是因為要與諸君商議---如何尋回失竊的傳國璽。」

呆了呆,生怕聽錯的劉備忙追問:「陛下是說傳國璽---被偷了?」

點一點頭,嘆氣的劉辯又自責著說:「是,玉璽已被偷走了,而行竊者非別人,乃是朕委以戍守於西園的『虎賁中郎將』袁紹;發現後我本來想立刻通知師---大將軍,但當時賢卿正在蜀中平亂,所以------」

「袁本初?竟會是他?」隱約覺得不太對盤,劉備縱後悔未先向首徒提醒那個野心份子的危險性,不過難題既已產生,僅能亡羊補牢的盡量還原事發真相;於是深呼吸強自的鎮定後,他便恢復神色續問道:「聖上,此人怎麼忽然擔任起西園護衛統領來?您卻如何又斷論璽印就是無權擅入內苑的袁本初所盜取?陛下可否略述其中一二?」

「他?既領有南征軍功,又得叔親袁隗薦舉,朕即讓他遞補此職---」劉辯回憶說:「想不到這廝居然利用上次溫德殿起火之亂,獨自摸進朕放置玉璽的『文華閣』;若非那傢伙棄官潛逃前曾問過不知情的袁隗如何去驪山,我還真猜不準他的逃亡路徑呢。」

愈聽愈覺事有蹊蹺的劉備聞言又是一愣,但接著便自顧推敲道:「奇怪,袁紹為什麼要偷璽印?又為什麼會前往驪山?莫非------」

同為穿越者的劉辯、童淵、孫太君幾乎是一齊望向了他;劉備明白此刻尚有孫策、王越、賈詡在旁,就迂迴的復向首徒問說:「敢問陛下,這欺君罔上的袁紹接掌皇宮衛軍前,可有離開京都?亦或曾和---囚於天牢裡參與變節的李儒、牛輔、李肅碰過面?」

換劉辯怔了一怔,差點從椅子跳起來的小皇帝即拍額恍悟道:「著哇!我怎麼沒料到他那時候幹什麼非得運袁術的遺體回豫州汝陽縣不可,現在一想這必須遷葬故里的說詞,豈不是一個大大疑竇?哼哼,有沒有見過李儒、牛輔、李肅等奸黨,咱只須調他們來問上一問,便能夠查個清清楚楚!」

「聖上不用花時間押解三人來此了---」憶及入宮勤王過程的劉備猜袁紹因未能像舊史般取得壯大機會,卻又恰巧聽見董卓遭誅殺前曾提到驪山陵寢一事,就千方百計接近皇宮探知傳國玉璽的擺放處,接著更製造火警事件引開軍隊以進入「文華閣」行竊,得手後並即藏棺迅速出京;想通了關鍵點,劉備便故意當眾對停止踱步的徒弟說:「咱既已確定那廝盜印是為了號召西涼叛軍欲從驪山入寇,這件事就交由微臣來辦吧;他們若膽敢越我疆界,臣必迎頭痛擊並取回國寶。」

兩者之間早有配合默契的劉辯曉得師父如此說法是要隱瞞秦皇陵內幕,即作態的頷首道:「那麼---,一切有勞卿家了;自前秦的皇子嬰獻璽於高帝,歷代祖先便視此物為國運昌隆之表徵,萬萬不可從朕的手中失落。」

話語未畢,守衛牙將彷彿也在配合師徒倆的「雙簧劇」般,惶急的跪於廳前通報說:「啟奏陛下,西門十里處外有---有兵馬犯境!」

「耶,真的來了?」兩人心中均打了個突;但因這位英雄無敵的皇叔兼師父就在身旁,劉辯亦不怎麼擔憂,即鎮靜的問道:「對方約莫多少人?能看清楚是哪裡的旗幟嗎?領軍者可曾報出名號來?」

「回稟聖上,徐榮將軍已探知是涼州騎兵;」不敢喘息抹汗的那位牙將忙答說:「帶隊的確定是馬騰、韓遂,數量大概有二十萬左右。」

「陛下,末將願為前鋒,誓斬二酋首級當朝見福物!」孫策便慨然請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