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掌留情 恩折馬忠 寡克眾 威服二酋

本章節 2810 字
更新於: 2024-08-24
膽識頗佳的馬忠反應極為敏捷,一明白槍速與勁道絕非人家之對手,便用擅長的騰挪提縱術迴避銀槍,更於出招前頻以鐵珠、菩提子等暗器襲擾毫無破綻的趙雲;一旁觀戰的劉備不禁暗自稱讚,心想難怪他能在舊史裡力擒關羽、箭傷黃忠,亦加倍懷疑太史慈於神亭嶺跟「小霸王」孫策決鬥時,劉繇軍中唯一敢隨行之小將就是此君無訛。

因從不犯輕敵的錯誤,趙雲在穩紮穩打的不久後也已發覺了馬忠弱點;又瞧大哥滿臉的關切神色,靈機一動下即先磕飛復迎面射來的兩柄短刀,接著便以幻化成漫天銳影之槍尖戳向他的胸口部位!

廝殺的經驗畢竟遠為不足,身子尚停頓於收勁死角的馬忠措手不及之餘,只好選擇朝空間較大的左方:亦就是劉備的佇足處閃躲;但他卻不知道在此地等候的這名年輕敵帥,可比原來的對手更加難纏得緊。

見其歲數似也沒大自己太多,馬忠柿子挑軟的吃,未待落腳即抖手一槍狠刺那正微笑相迎的劉備眉間,心想只有擒殺這人方得抽身而退;不料勁力尚未盡吐,人家那亦如同剛才詭譎槍鋒的千百掌影已先罩住了他上盤,彷彿每一掌均可致人死命,嚇得他忙中途變招,非但急收兵刃迴槍守禦,環繞左臂的「繩鏢」還暴飛倏射至對方咽喉!

頷首以示嘉許,劉備僅微一錯步便閃開他這突如其來的殺手鐗,頓時合而為一的掌心更趁機抓牢了鏢柄,將失去平衡的馬忠向前猛扯!

未就此認輸,馬忠立刻果斷的用槍尖把腕繩切開,且藉衝勢連人帶槍的一頭撞入強敵懷內,完全一副同歸於盡的模樣;哪曉得對方扯勁卻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重心不穩的他因力道過猛也導致驟往下跌,而眼看即將拜倒在人家面前,那敵帥的雙手竟又陡然按壓自己肩膀適時阻住了跌勢,並柔和的道:「將軍既迷途知返,何需行此大禮?」

不禁仰視仍保持笑容的劉備;明白是他再三放水的馬忠忽福至心靈,終於單膝跪地的說:「馬忠得罪了;謝主公不殺之恩。」

「致遠能棄暗投明,使我得一臂助,乃漢室之幸耳;」攙起他溫言勉勵了幾句,劉備便再轉身向皆看傻眼的數萬賊眾道:「各位,朝廷現在正值用人之際,大夥若真心降順,不管是想納編為軍或卸甲歸田,我劉玄德再次承諾,必讓你們及貴寶眷均衣食無缺。」

人數雖多於官軍的幾倍,然而一來作賊心虛,再則是讓裝配齊全的對方適才恐怖火器給嚇怕了,又聽這果真未下達屠殺令的敵帥言詞誠懇,那逾五萬名烏合之眾在經過片刻的猶豫掙扎,剛被指派為「敢死隊」的行伍裡就率先傳出了拋丟刀槍聲音;而受到同袍的感染,城中其餘的大部份賊兵沒多久亦明哲保身選擇了歸順之途,待絡繹不絕的械刃掉落聲結束後,蹲候之降者已黑壓壓的坐滿一片。

「馬兄弟,這地方即交給你與仲業一塊處理了;」關心另三門戰況的劉備等此間已成定局,便對訥悶人家知道他別字的馬忠囑咐:「文將軍乃我荊州軍的首席武官,兵陣韜略無不瞭然於胸,你可要跟他多學學------」

聽那年輕卻已先提攜小寇封的當朝權貴如此高抬,大慰平生的文聘連連遜謝之餘其實私下頗為受用,注視這傳奇人物的目光也不禁從敬畏轉變成心悅誠服;馬忠在一旁見對方居然肯把安撫降兵的後續重任放手託付給自己,則是激動得無以復加,不過他離去前忽記起了一事,忙又回身來跪伏說:「啟稟主公---;末將斗膽,想向您求個恩典。」

「快些請起;致遠有話,但說無妨。」劉備趕緊再一次攙起他道。

「末將是想---」話到嘴邊的馬忠忍不住支吾了一會,接著方鼓足勇氣的開口說:「末將是想請您開恩,務必饒程、鄧二位當家一命。」

從他剛挺身而出的講義氣表現,又增不少好感的劉備並不意外馬忠會有此一提,只是故作訝異的問道:「致遠為何替那二人求情?打妖佞張角於鉅鹿手創黃巾邪黨時起,中原各地就飽受教內成員蠱惑之害;咱若趁今日除去這兩個匪徒,豈非可一舉杜絕後患?」

「主公明察;」情誠意切的馬忠忙磕著頭稟告說:「末將知道他們犯得全是些殺官造反的滅族重罪,但程大爺、鄧二爺是真把搶來的糧都分給饑餓百姓啊,且從不做姦殺婦孺的惡事,還請主公手下留情,網開一面------」

正當馬忠仍額貼石板地要再哀求時,劉備已偕戚戚然的趙雲扶起了他,並結束玩笑肅容說:「致遠放心,備此行主要是替朝廷收回南陽失土;程、鄧二位倘如你所言均是為那些難民紓困,我等道謝都來不及了,又怎會捨得將他倆誅滅?這一點,你大可寬懷。」

「馬兄弟甫加入咱的陣營,或者還不太清楚我大哥痛恨濫殺無辜,及用人惟才的作風---」趙雲亦撫慰那驚喜交集的馬忠道:「你的舊主只要誠心悔改,今後一齊努力報效國家,我大哥必既往不咎的擢用之。」

馬忠剛想開口表達謝意,東、西兩邊卻忽傳來連串的吶喊聲,甚至連面北城門也有隱約的騷動;過沒多久,去而復返的黃忠、魏延及太史慈已押回了程、鄧二酋,全被綁牢的哥倆除有少許瘀青外,幾乎是毫髮無傷。

「主公果然高瞻遠囑,猜得到這兩個老兄想從後頭突圍---」年輕氣盛的魏延首先咧著嘴表功,但略一瞥及身旁的黃忠及太史慈,即改口說:「幸好老將軍眼明手快,子義又適時率兵包抄,一場大好功勞方不致給飛了。」

那皆屬穩重的黃忠、太史慈僅相視莞爾,並不介意魏延急做出頭鳥的莽撞,而黃忠亦等到此時才揖稟道:「賊首已然擒獲,末將繳令!」

欣慰瞧著這數名未來的得力臂助,掛念戰果的劉備卻先問說:「其它三門的狀況如何?咱向荊州借調來的弟兄們,有無重大損傷?」

「回稟主公,我軍在進左右兩處門關時曾遭頑抗,陣亡人員約六百名,傷者逾千;」戎馬歷練豐富的黃忠詳細稟報說:「敵兵則因首腦被擒後盡數降順,初估僅四千餘眾死於城門攻防的戰鬥裡------」

極為滿意的點點頭,劉備接著又望向那本該橫死在把弟之手的程遠志、鄧茂二人,沉聲問道:「事已至此,兩位還有何話說?」

像洩了氣的皮球,鄧茂只垂首不語,程遠志則萬念俱灰的說:「既都落在你們手上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老子頂多十八年後又一條好漢;不過這跟我底下的兒郎沒半點關係,你全找程某抵數就是。」

「鄧老兄,你也和程當家一樣的意思嗎?」不置可否的劉備又問道。

沉默了片刻,選擇同進退的鄧茂即答說:「尊駕殺了鄧某去領功吧。」

「爾等聚眾造反的罪孽,何止殺頭便能輕易了帳?依大漢的律例,那可是需抄家、滅門甚至誅連九族的死罪---」劉備瞅著二人嚴肅的道:「但我聽說你們為寇期間並無姦殺惡事,而且均把掠奪來的食物儘量分發給追隨饑民;憑此點,要想活命亦不困難------」

一聽有倖免於死的機會,哥兒倆眼睛頓時亮了起來;遲疑半響的程遠志先瞧了瞧對方,才小心翼翼的問:「你是說---,肯饒我們兩個?」

「對,不過是有附帶條件的---」斜睨了他們一眼,掌握主導權的劉備直言說:「首先,貴教在鉅鹿的總壇早被劉某踏平,流竄各州的餘黨也全因降順而告煙消雲散,所以你們從今後最好給我忘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句話;第二,歸降官軍並效忠新帝,爾等只要真心保國衛土,前罪非但一筆勾銷,我還會視表現論功行賞,如何?」

不禁相互對望著;其實皆無家累的二人本就是為了掙一口飯吃才跟隨張寶舉兵,現在既有得以溫飽的回頭路可走,當然不肯輕生而錯失了良機,於是待交換過眼神,他們即跪伏道:「多謝主公,我等願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