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續.花鯡太郎

本章節 5191 字
更新於: 2023-12-13
我沒有預料上次的故事有那麼多回響。
謝謝給我回饋的各位。

某些人說的沒錯。
在「滌水庵」老闆說完那晚的故事後。
我還額外地從他那裡取得一些資訊。

那一晚,我的母親離開前。
「花鯡太郎」的老闆關心對方在風雨之夜的去向。你們知道的,就是那種陌生人的好奇與關切。

根據老闆所說。
美麗的女子一邊穿上雨衣,一邊說自己沒問題。

「我待會就搭車到香美市。」
她臉上掛著甜美的笑容。
「別看我這樣,還是能保護好自己的。謝謝您關心。」

這是母親說的原話。
乍聽之下只是很普通的回應。
但是經過上次的故事後,不禁讓我背脊發寒。

我也問過老闆,關於那些手指的事情。
他說後來父親將那盒東西交給了警察。
可是具體來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案件的後續。當時還小的他並不知情,父親也不願意提起。

這條線索,似乎到這裡就斷了。
我在網路上也搜尋過土佐市的孩童失蹤案。
但是並沒有得到什麼特別有用的資訊。

母親沒和我提過香美市的任何話題。
這個鄰近土佐市的小鎮,本身也沒什麼特點。但是看了地圖以後,我不禁冒出一個想法。

首先,從我有記憶以來,老家就在廣島。
我們不曾搬過家。
所以代表自我1986年出生前,母親就住在廣島。
(至少產前住在這吧,老家是自有房喔)

其次,根據老闆的回憶。
年輕時的媽媽大概在1979年出現在「花鯡太郎」。老闆的回憶不完全準確,我想頂多前後誤差一年吧。
我沒辦法確定母親那時幾歲。
但是能進行長途旅行的話,應該是大學畢業後的年紀吧。
(實在很愧疚,我連母親的出生年都不知道)

若母親所言屬實。
那麼她在抵達香美市後。
最有可能的就是搭乘土讚線列車,一路抵達第一個分岔點。
也就是香川縣的琴平站。
但我認為母親不可能在這裡轉乘。
因為在這裡分支出去的,是距離廣島更遠的高松市。
我想她更有可能在宇多津站換車。
因為這裡無論是要搭船前往本州,或是要繼續四國之旅都很方便。

考量到我們家一直都沒有自用車。
所以我認為母親最可能的就是搭乘船隻跨越瀨戶內海。最後在廣島市落腳,直到1986年我出生為止。

而最後一點,就是母親曾跟我提過某個地點。

她描述過那裡的晚霞與落日,是自己這輩子看過最美的。
然後還跟我稱讚過,她在那裡吃到極美味的茶泡飯。在我的印象中,母親說那家店叫作「禾合一椀」。

記得年紀尚小的我不懂漢字。
母親還寫給我看,說這是一句地方諺語。
「禾合一椀」是指「把食材全都裝在這一碗裡」。之後衍生出「將食材的美味以這一碗呈現」的意思。

她說過去四國的人民比較貧窮。
多數耕田務農的家庭是吃不起肉類的。
因為主食都是來自大自然產的蔬果雜糧,所以用「禾」統稱。
從前的普通人家用的也多為木製器皿。
所以「禾合一椀」就是人們每日飲食的象徵。代表著就算只是吃飯,也追求著將素材的美味發揮出來。

小時候的我並未明白這句話。
不過此時回憶起來,覺得倒是很有深意。

做出決定時,我的假期還有兩天。
我於是決定在回大阪之前,沿路去探訪這家「禾合一椀」。
路途中我先搜尋了這家店名。
完全不讓我意外,又是沒有符合的資料。
畢竟母親到此旅遊時,已經是距今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許多事物變遷,應該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吧。

我接著嘗試尋找從香美市出發後,關於夕陽的景點。很快地我就找到,母親說的應該是「滿濃池」。

那是位在香川縣滿濃町的水利設施。
正好是土讚線沿路上能到達的地點,符合我對母親行程的推測。
就算沒找到餐廳,我應該也能觀賞母親口中那美麗的日落吧。

這次和土佐市不同。
我很快就從路人口中,問到了這家「禾合一椀」。原來這家店在當地人間還小有名氣。

只是現在已經更換地點,改名叫「漬之茶寮」。

我來到店前就發現,母親喜歡的地點似乎都有一樣的風格。
這家「漬之茶寮」也是規模小、看起來溫馨的店家。門口還有非常復古的藍色暖簾,以及木頭長板凳。

「歡迎光臨!」

一走進店裡,老闆就活力十足的招呼我。
可能就是這股熱情的魅力,當初吸引了母親吧。

菜單上有好幾種茶泡飯。
甚至還分為用清爽風味茶頁的「淡口」、偏好濃郁口味的「重口」,以及喜好鹹味高湯的「鹹口」。
每一種茶泡飯底下,也都說明著用料與口味。真的能充分感受到店家的用心。

最後,喜歡鹹食的我選擇了「月見鮭魚親子湯泡飯」。

餐點送上來時,我被這家小店出色的擺盤所精艷。復古的大木盤上,盛裝了看起來美味又好看的料理。

表面粗糙的手工碗內,裝的是表面炙烤過的帶皮鮭魚肉。
以及讓人垂涎、非常新鮮的鮭魚卵。
除了鮭魚本身的味道外,還能聞到帶有醃燻的木質香氣。
應該是加入了炒過的鮭魚碎肉吧。

作為茶泡飯主角的米飯,也看得出來非常用心。是拌入了白芝麻的雜糧飯,不過多數還是以白米為主。

擺放一旁的配菜。
則是裝在長盤中的醃小黃瓜、嫩筍、佃煮。
以及裝在小缽中的蛋。

「客人是第一次來本店吧,那跟您介紹吃法好嗎?」
年輕的女孩微笑著對我說。

她說所有的「鹹口」,都是搭配「土瓶蒸」。就是客人除了能享用濃郁湯汁的茶泡飯外,也能品嚐土瓶中精心燉煮的佐料。

或者也能按自己的方式,將土瓶中的料配飯乾吃。

雞蛋是可生食的等級。
所以有等待米飯泡軟了之後,再加入蛋的「拌飯」吃法。
或是直接加入碗中,用熱湯澆注的「半熟」吃法。

總之是讓客人充分享受、能自由變換的隨興料裡。

另外,也能將桌上的小菜拌入茶泡飯中。
或者各別享用,都可以吃到不同的風味。
店員還特別提到,店內供應的小菜每天都稍微有點不同。

除了隨當季食材而變化外。
也會根據餐點與流行做適當的變更。
還有就是依據老闆的心情了。
(說到這一點,她笑得特別開心)

老實說,我原本只預期會送來普通的茶泡飯。
結果經過她這麼充分地解說。
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品嚐比較好了。
最後我選了比較傳統的吃法,將蛋倒入碗中、澆上湯汁。

母親說得沒錯。
雖然我不敢說自己吃過全日本的茶泡飯。
但是單就料理本身的味道,「漬之茶寮」絕對能列為頂尖。

事前加熱過的雜糧米,原來是白米、糙米和紫米的組合。
在口感恰如其分的白米中,點綴著紮實、較硬的糙米,以及更鬆軟、有黏性的紫米。
這種組合真的堪稱一絕。

而且表面微焦的鮭魚,淋上湯汁以後更是散發出鮮美的香氣。
焦脆的魚皮香酥可口。
鬆軟的半熟魚肉,飽含著鮭魚香甜的風味。
這兩者又再度被澆入的湯汁融為一體。
真的是無比美妙的味覺饗宴。

搭配上充滿大海鮮味的鮭魚子一起入口。
則是有別於剛才的甘甜豐潤,轉變為充滿潮水鹹味的野性風格。

最重要的是,我必須提到「月見」。
日本的「月見」,其實就是打上一顆生蛋。
有些講究的店家,則會只使用蛋黃的部分。
無論如何,「月見」就是譬喻蛋黃如同滿月一樣。

我過去也吃過一些相似的料理。
不過我認為,「漬之茶寮」與它們相比都毫不遜色。

首先雞蛋的品質很好,能聞到香味。生蛋在湯汁的澆灌下,蛋黃的表面被燙熟、不過內裡仍是半熟的蛋液。
偏紅的金色圓球表面轉變為淡淡黃色,中央仍是微紅的色澤。
我捨不得將蛋黃弄破,於是用湯匙舀起一口吃下。

香甜的蛋液充滿了整個口腔,實在是太美味了。彷彿整隻雞生命的能量,都濃縮於這顆蛋中一般。
我覺得在此之前,我都沒吃過如此可口的半熟蛋。

一整個套餐料理,幾乎在轉瞬之間被我一掃而空。我依舊沉浸在剛才那多層次的美味當中。幾乎都要忘記自己當初來到這家店的目標了。

此時店內已經沒有其他客人,於是我上前跟老闆表明來意。
對方依舊很熱情,跟我說明了遷店的原委。
大致就是世代交替,他將老店當作住所、另尋了這家新店。

「您母親說得沒錯,我們這的晚霞與落日很有名呢。」

老闆還補充道。
若是帶個花見便當去坐在堤壩處。
(就是日本傳統上賞花吃的一種便當)
一面聽著潺潺流水、一面吃著美味的便當,是最美的體驗了。

「話說我們店最近也在考慮推出花見便當。客人不嫌棄的話,要不要買一個試作品呢?本店算您半價就好了喔!」

阿,原來是藉由這個話題,順便推薦自家產品。
雖然驚訝於老闆帶節奏的銷售功力。
不過實在難以抵擋這股熱情。
加上想到了剛剛美味的茶泡飯,我於是外帶了一份。

等等,這下不就什麼都沒問到了嗎?
我來這裡,可是為了母親的事情呀。
於是我詢問了過去是否有個年輕、漂亮的女人來店裡。
還描述了她大概的模樣。

「你說在瀨戶大橋蓋好之前嗎?天啊,客人,那很久了喔。」

老闆雙手抱胸,看來很努力在思考。

「對不起呀,我沒特別記得有什麼事情。」
老闆陪著笑臉說。

以為這趟旅程會有點發現,結果什麼資訊都沒有。但是在土佐市與滿濃池,都吃到了很美味的料理。
這也算是美好的經驗吧。

因為才剛吃飽,我便繞著池子走了一圈。
還到鄰近壩堤的公園去悠閒地散步。
最後我坐在壩堤附近的長椅上,靜靜地看著夕陽。
由橘紅轉為紫色的天空的確很美。
那逐漸變化的色彩,我認為是任何技法都無法再現的。

此時我想起了那盒花見便當。
於是從背包裡拿出來,仔細端詳。

塑膠盒裡裝的是九個手鞠壽司。
也就是做成一口大小、圓球形的迷你壽司。
印象中,母親也曾給我做過一樣的料裡。
作為我們母子共同出遊時的便當。

就在我打算開動時,一位老人家走到我身旁。

「年輕人,你真有雅興阿,帶著壽司便當在這裡看日落。」

面對陌生人,還是位長輩,我只能禮貌地回應。不過對方似乎沒有想要就此結束的意思。

「看你自己一個人的樣子。這裡晚上比較暗,獨自一人小心點比較好喔。」

雖然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建議,覺得很冒昧。可是這番耐人尋味的發言,似乎話中有話的樣子。
我於是問老先生為什麼這樣說。

各位,你們要知道。
這篇文章是我回大阪的路上寫出來的。
老實說,我現在很後悔自己當時開了這個話題。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跟各位一樣。
認為自己離母親過去的真相又更靠近了一點。心中五味雜陳,實在很難用言語完全表達。

總之,老人家跟我說了個故事。

滿濃池很早就有了。
四周的公園卻還沒有建立得很完善。
所以雖然落日餘暉非常美,但是晚上沒什麼燈光。
以前就發生過意外。

但是真正讓香川縣政府下定決心展開建設的。是附近發生了一系列「神隱」事件。

「那都是我年輕時候的事啦,距今已經好久了。」
隨著夕陽落下,老爺爺的臉上逐漸黯淡了起來。

第一個失蹤的小男孩,並沒有引起當地警方的重視。直到附近地區發生第三起事件,大家才終於發現不對勁。
相關單位大動作調查時,已經發生了四起失蹤案了。

被「神隱」的全都是入小學前的孩童。
三位是男性,一位是女性。
他們有跟隨家人到附近的遊樂園或景點玩的。也有一位是居住在附近的孩童。
而小女孩則是隨家人到附近的金刀比羅宮參拜。

他們的唯一共通點。
就是最後被目擊的地點都在人跡較少的近山地帶。
老爺爺是當年的警察之一,如今他早已退休了。

「我們不只沒能找到這些孩子,而是連一點痕跡也找不到。」
他語帶惆悵地說。
「身為警察,這真是一件讓我們顏面無光的醜事。」

然而即便在引起警方的重視之後。
這一連串的神隱事件卻並沒有結束。
之後鄰近區域就以二至三週的速度,傳出有孩童「神隱」的事情。
這還是其中真正查無音訊的。
實際上誤報或被找到的失蹤案,則遠比這還要多。

「那最後您有查到些什麼嗎?」

老人家搖搖頭。
在風波過去之後,總共有七位孩童被「神隱」。
警方又陸續搜索了兩年,但是沒有人被找到。而造成事件的兇手、無論是單獨、團夥,或各自作案。
始終都沒有被抓住。

接著,老先生好像突然記起什麼似的。

「我們找到過其中一個疑似是失蹤的孩童,但他當時已經死了。」

孩童的遺體已開始腐爛。
一條右臂和左手的五根手指也不見了。
鑑識的結果,應該是被山裡的動物吃掉了吧。不過什麼動物,會只挑這些部位吃呢?

「對不起阿,年輕人。」
附近的照明亮了起來,但是老爺爺的臉仍被黑影籠罩。

「突然纏著你說這種話,實在很冒昧。」

我客氣地回應。

可能是看我並沒有生氣。
所以對方又繼續開口解釋了。

「原諒我這個老警察,對過去的事件還念念不忘。而且我看到你一個人拿著手鞠壽司,就想到我們找到的那個孩子。」

聽到這句話,一股寒意便竄入我的體內。
恐懼開始滋長,冰冷地揪住我的內臟。

「是什麼讓您想到過去的事呢?」
我鼓起勇氣,強裝鎮定地問。

老人伸出手指了指我的花見便當。

「我和同事找到那孩子時,在屍體旁發現一些圓球狀的物體。」

當然那些東西並不是手鞠壽司,完全不是。
它們是用泥巴、樹葉、小石子、草等等材料製作的。
無論是誰、是什麼東西做出這種事。
都仿彿是用這些材料,想要捏出類似手鞠壽司的物體。
就像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那樣。

「同事認為是那個孩子做的,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想是有某種東西在掠奪孩子。牠抓走孩童,可能還飼養著他們,就像我們養家畜那樣。」

當時的我,實在沒有勇氣再聽下去。
現在的我,也不想再回憶當時的情況。
全身已經被恐懼緊緊攫獲的我,只能狼狽地趕快逃跑。

對不起讓大家讀到這種沒頭沒尾的故事。
我如今也不知道這個神隱事件,是否和母親到這裡旅遊有關。

如果兩者之間確有關連,加上土佐市的老闆證詞。那麼養育我的母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東西呢?
母親在養大我的過程中,又是對我抱持著什麼想法?
我真的、真的不敢去想這個可能。

不過也和各位一樣。
我好像又無法忽視這兩個故事之間的關聯。

列車還剩半小時抵達大阪。
我的這趟「尋親」之旅也即將要結束了。
工作上暫時無法再請這麼長的假期。
所以短時間內,我恐怕是不能再更新這篇故事吧。

不過,也許之後的某一天。
我會回來繼續把故事講完的。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