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唐傳奇】希夷-補千里石塘記序

本章節 2785 字
更新於: 2024-02-14
希夷者,高姓名微,抵約黔省貴陽人。幼時聽聳,靜默少言。

時略明宣德年間,有宗派深及民間,法徒數萬,名曰「惟道」。

惟道者,倡神佛之虛妄,揚自然之聖德。日久荒祭廢祀,棄風悖俗。若逢國之祭殤,則告朔餼羊、……

(部分文句已佚失,詳見註記)

家良予人數錢,欲取西山神木落枝,愈老益佳。

其前去,正值滂沱雨勢初止,枝柴濡濕,非所要之枯朽。家良得時,枝已乾透,形如乾木,斷為五十數[1]。占之曰:「吉,利涉大川」。 家良喜,託信與弟。囑之去楚事宜,取法徒香錢數百萬,易以艅艎十餘,載信員中富且貴者數百,渡石塘而居南海。然思己前程昏暗,遠仙島而近亡河,不免唏噓哀泣。

家昌得信,攜自家數子家和、家平、家順等十餘。順湘流下,行經雲黔而至南蠻。野林溼境,地脊民稀,長形竹屋交雜錯落,一桂木高聳入天,上有飛禽鳥騰。

紅日正熾,暑氣正烈。廣場正中,清泉噴湧不絕,幼子群聚嬉遊,成人無所羞赧,褪去贅衣累物,男子裸膚出外,臂上有紋,女子腕踝有環,嬥歌載舞。 家昌等沿木棧行,觀之行態忘情逍遙,自在開懷。

惟見一幼女蹲俯在地,不與笑耍遊樂,手持一箸畫地,盡作奇圖異書。 欲探神子行跡,去訪氏族元老。搖手曰:「無有無有。」

眾疑之,道長者自蔽其人否?再三問,不得其解,老者覺之輕瀆,揮手遣之曰去。眾既不為老者所喜,亦不見村民所承迎。

午後驟雨,眾皆走避,家昌一行無處可憩,只得棲於一茅搭陋室。室中有一女,是來時所遇者。人覺怪之,上前與話,幼女無語。 地有奇文,狀有直線渾圓,線有斷全,圈有虛實,盡為該女繪之。家昌百無聊賴,遂前問曰:「汝名何?所書為何?知神子邪?」該女稍聵,不得其言,遂不應答而自語,言甚緩。「若以天體觀之,無極大圓,小圓為天地之數。以人行觀之,○為初生,●為長成,-為新死,----則死久矣。再以數文觀之:。為一、。。為二,以五為多,是為˙。六為˙。、七為˙。。、十又復為˙˙[3]。」

「喲,甚為趣哉!」家昌贊曰。「其為汝族之言乎?捨今文而作古象,鮮見矣!」女應言亦緩,間有不耐者,而家昌莫是。女曰:「非也,是吾所戲圖。」 「喲!」再言妙哉,問之:「汝名何?家在何方?」女惑不應,家昌嚷聲再語。答曰:「高姓名微,家在山隅,近草村石塘。」

家昌喜,喚眾人曰:「甚好!粵陲以下西南,有諸島名為萬里石塘(又名千里長沙),再愈南行數百更,則抵南海神地。海上諸島,亦名千里石塘。神島應於南海石塘中,就使不中亦不遠矣。」言中之意,便指高微作尋跡之有緣人。其所依據,不過石塘一物爾。 其言畢,有人應和曰:「然也,此等村落,所信者旁門異教之疇,飛姓、鳥姓為多,高姓鮮矣,是為貴。道體惟微,搏之不得[3],女名亦微,倒許能知神子路數。」亦有人曰:「古之神人,大端官能失一。或目盲,或喑啞,失竅能而長神智。此女雖非聾聵,但耳聽未聰、口言有礙,能以上古畫壁法記事,庶幾可為神子。」眾人覺之有理,遂挾高微以去石塘,測臆斷之真錯。

草村石塘者,非同南海石塘之島礁,僅以卵石圈成塘,灌溉圃事、捕獵湖魚之用。見者逐一問訪,得女居所。其間,有人以傻姑稱之,亦有認為邪門者。問邪異之處,答曰:「不聽而能言說,不視而能辨物。問之何能為,謂一遭子吵雜囉噪,儘不以耳聽,視唇顫辨人言。可我之見,其聽者非耳可聽之音,是心所欲聞之音;見者非目睛所視,是心所欲視。」問有事證乎?舉十餘。眾欲加信。 合著耳聵之輩,多數目明過人。音所未聞者,以目視之,如此可免意外咎害。高微此性,非天授神賦,是自然予之。

眾至其家,見得父母兄弟十餘人,家徙四壁、囊篋索然。問神子事,無一能知,僅道過往逸事傳奇,能者不過二三子。問高微事,無覺奇焉,僅母孕時所夢一虹,長逾百尺,虹上有鳥。本應為吉,孰知耳聵無醫,淡默寡言,唯恐時至及笄抑而婚配無期。家昌啼曰:「此即是矣!」取千金備易高微。 母拒曰:「女雖傻且昧,是出於我,萬金亦非可。」取之十萬,猶未可。父兄有異心。謂半百年餘,天地大荒致漢民南渡,故閭水豐地沃,另有石林溶窟[4],秀麗佳美,造化之工未能出其勝。從而心生覬倖貪欲,一干官人、勢要鄉豪強侵豪佔,圍田劃地,恣意瓜分田圩。告我十萬荊蠻不諳增產算計,若操之其手,不出半載,沃美之粟俯拾即是,富家裕民可矣。欲地返之,可也,畝以百金易。今人雖恪守本職,有淳然樂觀天性,然脾胃未嘗充盈也。微生而早聵,藥石罔效,汝既以為神女,遂使這般成事罷,需銀鋃爾。母泣而未語。

夜悄且寂,月黯星稀。母取粗絨數匹,趕裁新衣欲加諸微。有人揄曰:「南海燠燥地,四時如夏,休裁以撙匹。」母駁曰:「既去矣,再會無期,長夏亦覺寒。」聞之,家昌唁曰:「惟道與共,如被天祐襖衣,久而未知寒暑。」楚人以為虛妄可譏,不予附和。又言:「吾觀來楚之路,知爾所信祈者不過鳥獸飛禽,是次於人之疇。惟道無瑕,不入旁門,使盡得救贖……」話音未落,有人斥曰:「以爾觀之,我是外道旁門;以我觀之,爾亦歧門邪道,使信高微神子邪!」語盡,爭議未休。

次日,不歡而別。 眾至州港以下,歷十日而經南洋。其間厲風大作,水嘯奔騰,舟逾半沉溺,去時百人,今餘三一[5]。家昌得倖。

其後,高微易名希夷。微者渺也,雖言天道,眾深以為不祥。有老嫗名隱,人喚隱婆,是楚地孤人,溫和良善,願侍希夷左右,遂隨去。後又更名道隱,以宣教德。 有島無名,是為佳麗勝地,民樸而寡慾,不喜貪爭奪利。

家昌既履,雖非世外仙境,卻無慨然憯悽。遂以惟道之教、彩釉工巧之器傳,令人引為聖美。初,無事相安,敬和以待。日久,眾欲飽腹而不與稼穡,惟島民所憎厭。更以中原之政,迫百民以教之;以北地方音,迫黎庶以訟之。跋扈專橫,近幾為王。


後日,欲填塘以興工事,民之積怨蹠極矣。一青年投石以去,正斃一子,不偏不倚。眾亦仿之,死傷甚數。生者乘來時艅艎,棄錢產而潰逃,後無音跡。 希夷、道隱雖石塘外客,同耕共沃不留餘力,為人所喜。更以希夷之壁作,為載事記物所依。引以為聖,出此故爾。

後十載,有宗源、文人、畫者等前來,作<千里石塘記>,以敘南島之事。

* * *
註記:
渣作有不少大學時代的作品和隨筆都隨著部落格關站與硬碟損壞而殞落。本篇全文其實可以在天空部落:謬思的棄子 中尋得,無奈冷落多年後,密碼滅失,網管也不理會用戶的追索和發問,只好眼睜睜地看著資料埋在重重網海裡,卻無法取用自如。

原址:https://faliea2001.tian.yam.com/posts/21247177

中有許多佚失的段落,內容大抵為:
「惟道」被扣上邪教的帽子後,在中國境內成為過街老鼠。家主於是集結親戚與教內幹部,打算潛逃到海外謀得一線生機。

若問渣作為何不再動筆填補此處的殘缺,實因今非昔比,已然力有未逮。文言文寫作是一項必須時常溫習的技藝,和通用的白話文學截然不同,稍有怠惰,則一落千丈矣。

下為註釋:
[1] 請參見周易本筮法。
[2] 粗體者為符號圖文,其餘為標點。
[3] 道德經十四章:「搏之不得,名曰微。」
[4] 鐘乳石地形。
[5] 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