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本章節 968 字
更新於: 2023-10-13
大家好,我是呂青良。
我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步作品,《活在圈外的我們》。
想透過後記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寫這部作品的起源。
一開始會想動筆書寫,純粹是想滿足自己。
小的時候,我幾乎天天跑去租書店租漫畫跟言情小說來看。尤其是言情小說,陪伴了我相當長的歲月時間。
甚至要去國外讀書的時候,都不忘帶幾本翻不膩的作品,陪我一同到異鄉。
明明行李重量是錙銖必較的,我卻依然任性這麼做了。
後來回國,發現常去的租書店沒開了,熟悉的出版社也都倒閉了,喜愛的作者名也不再見了。
書,是我在不被人理解時,能不離不棄陪伴我的好朋友。
當我進去書中世界時,我感到我的心靈被它慰藉了。
只是現在的我,已經很難再找到能讓我有共鳴或為之感動的書。
我相信每個能被出版的作品,一定都是出版社認為有其商業價值或有相當的受眾情況下,才會進行出版的。
然而,社會環境的變遷以及年歲漸長,我發現我已經不是主流書籍的主要受眾之一。
加之時間的推進,讓我變成一個只為了生活賺錢而汲汲營營的人。
多年來的心靈匱乏,一直延續到2023年年初。
有天,我在花園裡整理植物的時候,腦中突然就閃進一個畫面,是兩個人在激烈對話的場景。
其中一人對另一個人的動作很大,態度也很兇。從他的言行態度來看,他絕對是一個很強勢甚至會進行詭辯的人,可是他講出來的話,卻撼動了我的心。
另一個人,照理說應該會生氣或替自己辯解,但他回應出來的話語又讓我知道,他很喜歡這個人,而且還是帶著濃濃的無奈感。
這段衝突的場景,衝突的兩種個性,讓我很好奇他們是怎麼認識的?又是怎樣才會走到這一步?為什麼那個看起來很軟弱的人,死都不肯離開這個人?他到底在追求什麼?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有個很強烈的衝動。
我想要把這個故事看完。
可是誰能來告訴我,故事的過往以及未來?
這個念頭,就是促使我去動筆的原因。
我動筆的原因,就是為了滿足自己。
滿足我那長久未曾再因書籍而感受到的心靈共鳴。
原本我設定的受眾讀者只有我一個人啦!
所以當我發現有人跟我一樣,能從這部作品中獲得感觸時,心裡的感動非筆墨言語能形容。
每個人的閱讀習慣不同,有人會留言給我反饋,更多的是選擇默默讀完故事。
無論是哪種形式,我都知道有那個「你」的存在。
謝謝你的閱讀,謝謝你的共感,每一次你願意花時間閱讀我的作品,對我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勵,是你讓我覺得,其實我並不孤單。
也因為有你,讓我有繼續創作的動力。
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