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五儀
本章節 907 字
更新於: 2023-09-05
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審此五者,則治道畢矣。」
魯哀公曰:「敢問何如斯謂之庸人?」
孔子曰:「所謂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賢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見小闇大,不知所務;從物如流,不知其所執,此則庸人也。」
魯哀公曰:「何謂士人?」
孔子曰:「所謂士人者,心有所定,計有所守,雖不能盡道術之本,必有率也;雖不能備百善之美,必有處也。是故知不務多,必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必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必審其所由。知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則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此則士人也。」
魯哀公曰:「何謂君子?」
孔子曰:「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通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君子也。」
魯哀公曰:「何謂賢人?」
孔子曰:「所謂賢人者,德不踰閑,行中規繩,言足以法於天下,而不傷於身;道足以化於百姓,而不傷於本;富則天下無宛財,施則天下不病貧,此賢者也。」
魯哀公曰:「何謂聖人?」
孔子曰:「所謂聖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竝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覩者不識其鄰,此謂聖人也。」
魯哀公曰:「善哉!非子之賢,則寡人不得聞此言也。雖然,寡人生於深宮之內,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哀,未嘗知憂,未嘗知勞,未嘗知懼,未嘗知危,恐不足以行五儀之教,若何?」
孔子對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則丘亦無所聞焉。」
魯哀公曰:「非吾子,寡人無以啟其心,吾子言也。」
孔子曰:「君入廟如右,登自阼階,仰視榱桷,俯察機筵,其器皆存,而不覩其人,君以此思哀,則哀可知矣;昧爽夙興,正其衣冠,平旦視朝,慮其危難,一物失理,亂亡之端,君以此思憂,則憂可知矣;日出聽政,至於中冥,諸侯子孫,往來為賓,行禮揖讓,慎其威儀,君以此思勞,則勞亦可知矣;緬然長思,出於四門,周章遠視,覩亡國之墟;必將有數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可知矣。
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可知矣。君既明此五者,又少留意於五儀之事,則於政治何有失矣!」
來源
孔子家語.五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