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荀子雜談六
本章節 630 字
更新於: 2023-08-27
語錄一 永恆不變
大自然的規律永恆不變,它不為堯而存在,不為桀而滅亡。用導致安定的措施去適應它就吉利,用導致混亂的措施去適應它就凶險。加強農業這個根本而節約費用,那麼天就不能使他貧窮;衣食給養齊備而活動適時,那麼天就不能使他生病;遵循規律而不出差錯,那麼天就不能使他遭殃。所以水澇旱災不能使他挨餓,嚴寒酷暑不能使他生病,自然界的反常變異不能使他遭殃。
語錄二 農業是根本
農業這個根本荒廢而用度奢侈,那麼天就不能使他富裕;衣食給養不足而活動又少,那麼天就不能使他保全健康;違背規律而恣意妄為,那麼天就不能使他吉利。所以水澇旱災還沒有來到他就挨餓了,嚴寒酷暑還沒有迫近他就生病了,自然界的反常變異還沒有出現他就遭殃了。他遇到的天時和社會安定時期相同,而災禍卻與社會安定時期不同,這不可以埋怨上天,這是他所採取的措施造成的。所以明白了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區分,就可以稱作是思想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的人了。
第三章 天地人是重要境界
不做就能成功,不求就能得到,這叫做自然的職能。像這種情況,即使意義深遠,那思想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的人對它也不加以思考;即使影響廣大,那思想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的人對它也不加以干預;即使道理精妙,那思想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的人對它也不加以審察,這叫做不和自然爭職能。上天有自己的時令季節,大地有自己的材料資源,人類有自己的治理方法,這叫做能夠互相並列。人如果捨棄了自身用來與天、地相並列的治理方法,而只期望於與自己相並列的天、地,那就糊塗了。
來源
荀子.天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