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治理天下
本章節 1806 字
更新於: 2023-08-27
齊桓公問管仲說:「怎樣才能做到治而不亂,明察是非而不受蒙蔽?」
管仲回答說:「分清責任來安排官職,就可以做到治而不亂,明而不蔽了。」
齊桓公說:「請問怎樣才能使國家富裕起來?」
管仲回答說:「努力耕種土地而合於農時,就一定能使國家富裕了。」
齊桓公又問說:「我要行大仁大義,以利於天下,怎樣辦才好?」
管仲回答說:「懲罰暴國,禁止惡行,使覆亡之國復存,斬絕之嗣得續,並赦免無辜的罪人,那就是大仁大義了。」
齊桓公說:「我聽說過,懲罰暴國,禁止惡行,赦免無罪的人,一定要有戰勝敵人的武器,攻取敵人的策略,而後才能做到懲暴禁惡,而赦免無罪。請問關於勝敵的武器問題?」
管仲說:「選取天下的豪傑,收集天下的精材,招請天下的良工巧匠,就有勝敵的武器了。」
齊桓公說:「攻取敵人的策略如何?」
管仲回答說:「摧毀他們的設備,消散他們的積蓄,奪取他們的糧食,就沒有什麼堅固城池可守的了。」
齊桓公說:「那麼如何選取豪傑之士呢?」
管仲回答說:「嘉美而敬禮之,優待而不相欺,天下的豪傑之士就來了。」
齊桓公說:「收集天下的精材怎麼辦?」
管仲回答說;「價值五的給六,價值九的給十,不可在價錢上限其定數。」齊桓公說:「招請良工巧匠怎麼辦?」
管仲回答說:「出三倍的工錢,他們就不遠千里而來。」
齊桓公說:「我已經聽明白關於勝敵的武器和攻取敵人的策略了,請問出兵襲擊城邑時,舉措預知先後,不失地利,該怎麼辦?」
管仲回答說:「要花錢收買耳目,要瞭解全國地圖。」
齊桓公說:「怎樣才能保持野戰必勝呢?」
管仲回答說:「運用奇兵。」
齊桓公說:「我想普遍掌握天下的情報,該怎麼辦?」
管仲回答說:「小的方面如不認真瞭解,就不能瞭解天下的情況。」
齊桓公說:「一守,一戰,一偵查,這三者都有可憂之處。人民若沒有必死的決心,就不能同他們共赴守戰的危難,人民若不肯堅守信用,就不能靠他們進行對外偵查。依靠不肯死難的人民而求其能守和能戰,依靠不肯守信的人民而求其向外偵查,這是兵家三種愚昧的表現。要使人民有必死精神和堅決守信,該怎麼辦呢?」
管仲回答說:「要明確三個根本條件。」
齊桓公說:「什麼是三個根本條件?」
管仲回答說:「所謂三個根本,一是固,二是尊,三是質。」
齊桓公說:「這怎麼講?」
管仲回答說:「故國、父母和祖墳都在這裡,是固定他們的條件;田地、房產和爵祿,是尊顯他們的條件;妻子兒女,則是人質的條件。有此三者,然後再張大其聲威,激勵其意志,人民就能有必死精神而不會欺騙我們了。」
齊桓公問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說:「凡治理人民,一必須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罰恐嚇,四是不用強力禁制。注意這四點,就可以治理好了。」
齊桓公說:「我知道這四條很好,但是人民數量很少,該怎麼辦呢?」
管仲回答說:「人民數量很少,並不可怕。從前天子立在中央,地方千里,只要具備上述四條,怎麼怕人民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則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則人民多怨,用刑罰恐嚇則人民多行欺詐,用強力禁制則是去者不肯再回,來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聖王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
齊桓公說:「好,既然如此,又該怎樣具體實行呢?」
管仲回答說:「誠信而極仁,嚴肅而有禮,認真注意這四者,就可以實行。」
齊桓公說:「請詳細加以說明。」
管仲問答說:「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懷德;嚴肅,人民就敬畏;有禮,人民就贊美。常語說,捨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強加於人,就是仁;內心堅定而儀表端正,就是嚴;誠信而謙讓,就是禮。」
齊桓公說:「好呵:那麼治民應當以何事為先?」
管仲問答說;「有時先施以政,有時先施以德。在沒有狂風暴雨為害的年景,在沒有乾旱天災的時候,百河通暢,年穀豐熟,糧價低,禽獸與人同吃糧食,人們也沒有疾病和瘟疫。
這時,人民是富有而且驕傲的。治民者應該大量收購豐年的產品,以充實國家倉庫,禁制藪澤的採伐捕獲,先做好政事,隨之以刑法,並結合禮樂來勸戒人們以消除淫邪風氣。這個就叫作先施以『政』。
如果遇上狂風暴雨為害的年景,同時也存在於旱之災,年穀不豐熟,荒年糧價高,人民又有了疾病和瘟疫。這時,人民是窮困而且疲憊的。治民者就應該開放倉庫、山林和藪澤,以供應人民財物,不先講政事,而先講寬厚,以消除人民的疲睏。這個就叫作先施以『德』。
豐年收聚人民的產品,不奪民財;荒年施予人民以財物,又不失有德;富裕了君主而且滿足了人民,這是聖王所行的最好的事情。」
齊桓公說:「好」。
來源
管子.小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