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國准措施
本章節 863 字
更新於: 2023-08-21
桓公問管仲說:「國家的平準措施可以講給我聽聽麼?」
管仲回答說:「國家的平準措施是按照不同時代而制定不同政策的。」
桓公說;「何謂按不同時代而制定不同政策?」
管仲回答說:「黃帝當政的時代,努力除掉各地的武裝。虞舜當政的時代,斷竭水澤,伐盡山林。夏后氏當政的時代,焚毀草藪和大澤,不準民間增加財利。殷人當政的時代,不許諸侯經營牛馬畜牧事業,還限制他們製造武器和工具。周人當政的時代,統一管理有技能的人材,集中儲備各種物資。五家的辦法雖有不同,而集中統一的作用是一樣的。」
桓公說:「那麼,對此五家的政策,借用哪家為好呢?」
管仲回答說:「採用燒毀山林、毀掉草菇、火焚大澤等等的措施,是因為禽獸過多。伐盡山林,斷竭水澤,是因為君智不足。焚燒草藪大澤,不使民間增加財利,既取消工具武器的發展,又閉塞人們的生產能力,都是為了加強自己。不許諸侯經營牛馬畜牧事業,還限制他們製造武器工具,是為了不過分生產武器和工具而統一民心。派官吏管理人才,禁止私造刀槍,提倡仁義道德,是在穩固基礎上安定自己地位。五家的政策雖有不同,而作用是一樣的。」
桓公說:「現時當政的王者,採用哪家的政策為好?」
管仲回答說:「可以兼用五家之法而不可全盤照搬。」
桓公說:「此話含義如何?」
管仲回答說:「設立祭神的壇場來封禁山澤,統一製造武器工具來運用物資,使天下同來經營但卻嚴格著物價政策。實行伐盡山林與斷竭水澤的辦法,控制財利並掌握流通。開發礦山以鑄造錢幣,保存草地以建立牧場,使人民富饒起來。因為雜草叢生的窪地,不適合糧食生長,應作為飼養糜鹿牛馬的牧場。春秋兩季,把幼畜供應百姓,把老畜殺掉賣出,發行貨幣來掌握糧食。這就利用了無用的土地吸收百姓餘糧。五家的政策都採用了而沒有全盤照搬。」
桓公說:「上述五個朝代,已經概括了人們所知的各種辦法了。以後成就王業的君主如何,可以再談一談嗎?」
管仲回答說:「重視調查而做到有條不紊,積極改革而不留戀過去,條件成熟就應當實行,條件已變就應放棄。成王業的具體政策是不能事前安排好的。這些都是我所謂的五家的平準措施了。」
來源
管子.國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