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新竹收容所門口,攝於2022年。
新竹神社建立於1918年的日治時期,現址位於新竹市北區,座落於新竹市西南約2公里處的牛埔山腰。
二戰過後,神社成為內政部移民署新竹收容所(俗稱新竹靖廬),該單位於2018年遷出。神社東側的外苑,則是作為衛生福利部少年之家使用。
上圖為新竹神社與爽吟閣為主題之明信片,發布於文化部典藏網《國家文化記憶庫》,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另外,由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於1895年在新竹西門的潛園休息,後來潛園因為道路拓寬要被拆除時,新竹仕紳林榮初便將潛園內的建築「爽吟閣」捐給新竹神社,這座建築後來在1919年2月在新竹神社境內重建。
有關戰後初期的新竹神社,文獻記載沒有留下其使用情況,但在1957年成立警備總部後,新竹神社連同爽吟閣一同被警備總部新竹分隊接管,成為軍事機構。
現今的新竹神社遺跡,是臺灣保存度排名第二的神社,僅次桃園神社。因此在2001年,新竹神社被列為市定古蹟,目前正在進行修復計畫,故對外封閉而無法入內攝影。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之「新竹神社」條目。
文化部國家記憶庫之「新竹神社與爽吟閣故北白川宮殿下住宿所」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