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聊聊《敘事者的攻略法》,我想首先就得從這部作品的前身《龍套默示錄》開始說起。
可能有些讀者有看過《龍套默示錄》這部作品,我之前也有PO在星球上,不過後來因為要參加比賽,所以就拿這個我覺得很有趣的故事來修改並展開,最後的成果就是《敘事者的攻略法》了~
《龍套默示錄》大概等於《敘事者的攻略法》中第一章的內容,不過話雖然這麼說,但其實兩者還是存在不少差異的。
首先,故事背景位於並非是校外旅行時汪洋大海的豪華郵輪上,而是以學校為舞台展開。整體的敘事也並非是用現在的第三人稱,完全就是以各個角色的第一人稱來進行,嗯……這麼說好了,這是那時候《龍套默示錄》有寫完的章節:
第一章:劇場猜想
第一章:輪迴假說
第一章:虛擬學派
沒錯,雖然我《龍套默示錄》算一算寫了5.5萬字,但進度還是在【第一章】鬼打牆!

只不過分別以權兵衛、小夜子跟花子三人不同的視角與世界觀,對所遭遇的武裝分子挾持校園事件進行闡述與解讀,那時候我還特別針對不同的第一章弄了不同的簡介耶!嘛、不過這個等到後續講角色的時候再來分享好了(笑)。
不過這三個【第一章】的思路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其實最初的原型,第一章就只有權兵權的部份,這邊稍微提一下好了……
權兵衛認為整個世界是上演著一齣又一齣戲劇的劇場,而自己不過是戲劇中的一介龍套。原以為這次會是校園戀愛喜劇而提不起勁的他想偷懶,但沒想到卻是武裝分子挾持事件。在扮演了在劇情中被揍兩拳的龍套角色之後,隨著克洛蒂兒被帶離、教室的劇情告一段落,權兵衛跟花子便果斷地殺了看守人質的恐怖分子。
揚長而去的兩人在廁所前敲定反抗世界意志的搗亂計畫,決定出發去拆炸彈。經過一番波折後,總算來到定時炸彈面前的權兵衛這才發現自己沒有根本拆炸彈的技能,這讓花子氣得不禁痛打權兵衛來出口惡氣。而儘管兩人都不會拆炸彈,但最終權兵衛還是硬著頭皮開始剪線拆炸彈,於是乎第一章就在白光閃耀下迎來了結束。
而接下來的第二章,則是會根據「劇場」這個世界觀的設定,移轉到另一個不同的故事與舞台。但不同的是,這次將會回到權兵衛跟花子之前經歷過的某一回故事的延續,正是曾經在對話中有提及「法蘭多的鬼魅」與「卡莫亞的獵犬」這兩個綽號的那回故事。
嘛、當然還有一些展開,比方說跟權兵衛一起歷經了好幾回故事的花子失去了記憶,不再具有跨故事的記憶與認知,變成一個普通的故事角色,此外權兵衛的劇透能力也消失不見,正當變為孤身一人的權兵衛在迷惘之際,卻意外地發現前一回故事的班長卻不知為何保留了記憶,也來到這回故事中,並且成為了另一名角色。
整體而言,算是基於劇場猜想的設定延續下去的故事線。
但是寫著寫著都感覺不太對,隔了一段時間才逐漸有了其他的靈感,改為以身處在同一事件的其他人來看待在校園挾持事件中權兵衛跟花子的行為,在別人眼中又會是怎麼一副奇怪的模樣。同理,花子的視角則是會見識到歷經輪迴的小夜子那彷彿未卜先知,或者該說偷看劇本的行為時,又會產生怎樣的感受與解讀。
這其中最有趣的部分就是,當以權兵衛的視角敘述世界觀時,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認為這就是這部作品的世界觀,然而當轉換到花子或小夜子的視角時,原先「想當然爾」的世界觀卻又遭到了質疑甚至是顛覆。
我之所以用上
猜想、
假說、
學派乃至於後來的
觀點等字眼,就是想營造出一種不確定、沒有定論的感覺,而且在世界觀彼此衝突的同時卻又好像能夠互補,這種矛盾與不協調。
這個核心概念我從《龍套默示錄》沿用到《敘事者的攻略法》的第一章,雖然說劇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有重新調整甚至打亂過,但因為不同人的角度而讓故事呈現不同的面貌,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部分。
其實我在《敘事者的攻略法》中的第二章,就藉由撫川表達出這個想法了。不得不說,設定上是寫作者的撫川可以說有夠方便的,因為同為寫作者,撫川跟我的重疊性很高,這讓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偷渡自己關於這部作品的某些概念跟感想,卻又不會顯得太過突兀。
說回不同視角與面貌的部分,我自己比較了一下《龍套默示錄》與《敘事者的攻略法》的差異,個人認為這方面還是第一人稱的代入感與說服力比較足夠。
嘛、當然有一部分是字數限制的緣故,我原本第一章的資訊量就爆表了,重新改寫成《敘事者的攻略法》的第一章更是砍掉了快要一半的鋪陳,不過或許是第一人稱有收窄資訊量的緣故,我還是覺得在灌輸世界觀、想法的效果會比較好。
雖說拆開來,以每個人的第一人稱視角進行,相較來說還是沒有《敘事者的攻略法》的第一章呈現出來的緊湊,孰優孰劣真是難以抉擇,只能說各有優缺吧~
嘛、稍微有點扯遠了,既然差不多說完了這部作品的前世,那繼續來聊聊它是怎麼演變至如今的狀態好了。
雖然《龍套默示錄》的三個第一章算是奠定了三個主要角色的性格與世界觀,但自從決定參賽之後,我就發現其實這個故事沒有在推進主線耶!就算那時候已經想好要加入一個身為寫作者的撫川,但關於故事的主線要怎麼呈現我一點概念也沒有!

原本撫川的
寫作觀點跟其他人的世界觀是處於同一層面的,不過我後來想想,按照這樣的節奏寫下去,好像12萬字沒辦法結束耶……於是我又想了想,最後才決定將故事收斂,集中在
寫作觀點這條故事線上,也因此撫川便順理成章地變成了這部作品的反派。
而當我決定好敵人,整個故事的結構也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了。嘛、不過
後記的反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個我們晚點再聊~
而雖然寫作者的撫川在早期便有這個想法,但其實並沒有完全成形,在原先的《龍套默示錄》中撫川只是一個哭哭啼啼、膽戰心驚的普通女學生而已,更別說後來的敘事者了。
寫作者與敘事者這兩個概念,其實稍微有點不同,不過現在我都它兩劃上等號了,最主要是為了連結到敘事階梯的緣故。
而敘事階梯的靈感來源來自於SCP,我個人也很喜歡SCP的故事,多少也受到了一些影響,所以敘事層跟存在性萬魔殿這些詞彙的來源都是SCP,不過在其中又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順帶一提,我很喜歡「存在性萬魔殿」這個詞彙的語感www
另外,如果把
敘事者當作一個SCP項目來看待的話,後記所提到的紅鯡魚協議其實就可以視為針對敘事者的
特殊收容措施,所以其實我有想過在這部作品加上SCP的標籤,不過好像會提早破梗,就還是放棄了。
扯遠了,我想說的是《敘事者的攻略法》這部作品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如今所見的這樣,而是在寫過的過程中不斷演變、進化而來,與最初設想的故事並不完全相同。
嘛、我覺得這也是寫作的樂趣,有時候寫著寫著就會湧現新的靈感,或是覺得故事中的角色彷彿有自己的生命,會引導故事的發展。而在寫《敘事者的攻略法》,我還遇到一種前後呼應的狀況,不知道是潛意識或是靈感作祟,某些劇情或橋段甚至能巧妙地嵌合進之前的故事中,但這卻不是我一開始有意設計的。
就像《敘事者的攻略法》的後記所描述的那些,其實我也是寫到一半時才發現原先第一章的劇情竟然能夠有這種隱晦的解讀方式,就連我自己也出乎意料。
哈、寫到這,我突然想到,這也不是我一開始就有的設想,不過作為《敘事者的攻略法》前身的《龍套默示錄》可以算是先期的版本,這剛好又能呼應到簡介的那句
──而這個故事,有兩個版本。
此外,這個先期版本的故事,對於歷經過兩個版本的故事中角色們來說,在某種程度上或許可以視為──
現實被竄改之前的,第零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