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故鄉之旅
本章節 5004 字
更新於: 2022-10-24
在離開了阿勒山的古跡之後,伊奧斯·卡夫索前往了圖什帕。他在那裏逗留了一些日子,並在那裏得到了第三個伊斯特裏亞。
在射手座和天蠍座之間邊界的附近,就在那肉眼都能看到的銀河最亮區域的中心,那一顆非常耀眼的暗域之星迅速吸引到了伊奧斯·卡夫索的註意。因為排除了大量與他現在所處世界不相似的星體,所以這第三把鑰匙之星要比上一個伊斯特裏亞好找很多。
四分之三的黑域被打開了,他本可以繼續馬不停蹄的尋找第四把鑰匙;但這顆星對伊奧斯的震懾卻久久不能褪去,那種復雜的悲傷與痛苦的感覺,同樣讓他這個觀看者刻骨銘心。伊奧斯已經比他老師走的遠太多了。他在之前的星域中還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一顆儲存如此多記憶的星體,也從沒接觸過擁有這樣級別權柄的存在者,以及他的故事——先知欣的記憶復雜而龐大,因為他在為扭轉古國蘇美爾的命運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本身就往來如梭於無數個世界,數量之大遠超他本來的想象。閱讀這把鑰匙,讓伊奧斯的精神在醒來後的幾個星期裏,即使有哈達瑜伽的加持,也幾近崩潰的邊緣。
至於這個記憶本身的故事中,存在一個最大的謎團。在最後的田間,作為欣的體驗者確實會忘記烏魯卡基那的存在,但在醒來後伊奧斯可以記住這顆星裏前後所有的事,這也就意味著那種『遺忘』烏魯卡基那的過程只存在於讀取記憶的時候,而閱讀者在醒來後反而有權限記住所有的事。
這一特殊性連同這個本身看起來非常不完整的故事——從欣突然出現在烏魯克街道上開始的記憶,到後來烏魯卡基那的死去時刻戛然而止——都使這顆星的記憶籠罩一種無法言表的神秘之中。在這段記憶開始的時候——作為這顆星記憶的主人欣,在整個過程當中竟然完全沒有試圖去查看自己失憶前的過去。在它結束的時候——和前兩把鑰匙不一樣的是,這段記憶在麥田裏的突然終止並不是因為記憶主人的『死亡』,反而更像是某種特意為之的切斷。
對此,伊奧斯的猜測是:這顆星的記憶可能是某個更完整記憶的一部分,而這個部分被人為的切割下來,復製到這裡以供別人查閱。
數周以後,伊奧斯調整了自己的狀態,便開始繼續在新打開的四分之一領域內尋找下一把鑰匙。他本以為這一次的尋找會和上一次一樣順利且迅速——他繼續採用那個方法,排除了那些不相似的世界後專註於高亮的星體——但幾個月過去了,他仍無任何進展。
於是,他改變了思路,不再漫無目的地閱覽,而是在上一顆鑰匙星的臨近區域內觀察。
他發現,前三把鑰匙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連續的歷史。所以伊奧斯認為,他有必要先去研究一下在烏魯卡基那死亡前後的那片大陸上的情況,也許線索就藏在其中。
然而,因為這顆星只是一個被刻意安置在那裏的記憶片段,因而它的周圍並沒有於之相似世界的記憶。但盡管如此,伊奧斯還是無意間的進入到了一顆一直無法進入的非暗域之星——它的位置幾乎在黎明之星的正後方,那正是烏魯卡基那自己的記憶之星。進入這顆星的權限在伊奧斯打開第三把鑰匙之後便被自動解開了。
然而,在觀看了這顆黎明之星的記憶之後,伊奧斯仍然沒有發現任何新的線索。這條線索斷了,母親留下詩中的下一句「在深林」也對破解密鑰沒有半點幫助,他無法在這些新打開的暗域內找到任何可能的世界。
又過去了整整半年,伊奧斯仍一無所獲。
此時,伊奧斯才決定,他要停下漫無目的的尋找,在廣袤的大陸上繼續遊歷,因為在欣的記憶中出現過伊奧斯的父親在他年幼時曾給他講過的神話故事——特洛伊戰爭。因此他決定向西前進,去到被色雷斯佔領的伊利昂城去看看上古戰爭的遺跡。
他繞過萬恩湖到達了塞琉古的附庸國卡帕多細亞,又從那裏向北到達本都的科馬納城,沿著阿契美尼德時期修築的古道進入了利西馬科斯統治的區域:他途徑了赫梯古國首都哈圖沙的遺址——那裏與欣記憶中的十分相似,然後他又先後經過安塞拉城、戈迪翁城和薩第斯城,之後北上沿著亞歷山大大帝開辟的道路前往赫勒斯滂海峽。
三十多年前,亞歷山大大帝就在這個地方,率領三萬步兵和五千騎兵渡過海峽。據說他本人就是第一位登陸的,當時他丟出一支長槍插入亞洲的土地上,意味著亞洲將是神明賜給他的禮物,也同時代表這塊領地他要用武力來贏得。
在特洛伊,伊奧斯·卡夫索祭拜了阿基琉斯和他朋友帕特洛克羅斯的墓地,然後他走到遺址的城墻下,就是赫克托戰死的地方。
伊奧斯向遠方的大海的方向眺望,他有了一種故地重遊般的奇特感覺,希臘聯軍的艦船彷彿就在眼前隨海風搖擺著,那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場景仍然歷歷在目。他在伊利昂停留了數周,仍然沒有發現任何的線索,於是他打算借道自己的老家佩拉,再到雲集學者和哲學家的雅典去,在那裏它可以請教有名的老師提奧弗拉斯特,看看能否從他那裏得知更多關於上古神話時代的歷史和知識,為尋找下一把鑰匙提供幫助。
當伊奧斯·卡夫索到達佩拉的時候,恰好國王卡山德因水腫逝世,街頭巷尾的人們都在談論他體弱多病的長子腓力很難維持住這個政權。聽到親切的鄉音,伊奧斯感覺到了久違的溫暖。
但在這裡他不願意提起自己的父親——一個馬其頓得逃兵。作為逃兵的孩子,他感覺到一種隱約的恥辱感在內心之中閃過。他並沒有在佩拉停留多久,便南下進入海拉斯的腹地,一個星期後他到達了呂刻昂學園。
這時的雅典百姓正在遭受饑餓,因為戰死沙場的安提柯的兒子德米特裏打算退守希臘,而他的軍隊正在圍困這座城市,與此同時,雅典的領導者拉查雷斯不願放棄這座城市,他呼籲民眾堅持到最後一刻。
伊奧斯從北面的山上繞路下來,他帶來了事先藏匿好的食物。並在林蔭遮蓋下,那環繞學園的路徑上,見到了亞裏士多德的繼任者提奧弗拉斯特。
學者穿著用腰帶固定的羊毛奇頓長袍,外面披著哈迷申披肩,腳穿鞣皮涼鞋,正在那裏通過演講給餓的癱倒在一旁的學生們鼓勁。伊奧斯上前遞給了他們麵包,然後說到:「您好,久仰您的大名,我是從北面佩拉來的學生,希望請教您一些問題。」
提奧弗拉斯特並不見外,立刻回應:「歡迎歡迎,請講吧。」
兩人漫步到柱廊,學者聆聽他的疑問,在聽到伊奧斯所問的問題大都關於歷史學以後。他面露些許不快,說道:「我雖然是這所學校的校長,但我主攻的是植物學。這樣吧,我帶你到我同事們那裏去,你可以咨詢他們關於古代神話時期的歷史問題。」
於是,提奧弗拉斯特把伊奧斯介紹給了迪卡阿庫斯和菲尼亞斯,他們二人是學園內專攻歷史學和文化學的學者。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伊奧斯·卡夫索便一邊和二位學者探討英雄時代沒落以後,黑鐵時代的一些史學細節,一邊在學園裏安靜的角落冥想,通過這些細節在新打開的四分之一暗域內尋找能夠承接烏魯卡基那時代之後,有著與之相似環境或故事的世界。
但這種學習和探索的過程終究是徒勞的,因為這些希臘歷史對於伊奧斯的幫助不大,他想要了解更多巴比倫尼亞區域的歷史。
兩位學者告訴他,巴比倫區域的歷史他們並不了解,想要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可能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就是前往美索不達米亞;第二,就是從這裡坐船去南面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因為那裏的國王托勒密,正在籌建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也許,那裡面的藏書能夠滿足他的要求。
兩位學者資助了伊奧斯·卡夫索一筆錢,讓他登上了一艘前往克裏特島的商船。他將從那裏中轉前往托勒密王國。
註解區: 圖什帕:即凡城,古代時叫圖什帕(亞美尼亞語:Tɶոսպ Tosp,阿卡德語:Turuspa,土耳其語:Tuşpa)是西元前9世紀烏拉爾圖的首都,後來被稱為Van
射手座:『射手』是從拉丁語Sagittarius意譯而來,sagittarius一詞拉丁語中意為『持箭者』,人馬座原為巴比倫天文學中黃道星座之一,其原型為蘇美爾神祇內爾伽勒(Nergal),形態為拉弓射箭的帶翼人馬
天蠍座:拉丁語:Scorpius,是一個位於南天球的黃道帶星座之一
黎明之星:Eosphorus,即金星,厄俄斯福洛斯(希臘語Εωσφόρος,字面意思是『黎明的』)
伊利昂:即特洛伊,Ilion(Ἴλιον)或(拉丁化)Ilium,前古典城市特洛伊的古老名稱,因此荷馬的伊利亞特的標題,也是拜占庭城市和主教,仍然是拉丁天主教的名義,被視為Ilium
卡帕多細亞:Cappadocia,土耳其語:Kapadokya, 希臘語:Καππαδοκία Kappadokía,辭源:古波斯語:Katpatuka),亞洲歷史上的一個地區名,大致位於歷史上安納托利亞地區中部
本都:Pontus or Pontos,本都(希臘語:Πόντος),古代小亞細亞北部的一個地區,在黑海南岸
科馬納:這裡指的是Comana Pontica(Komana Pontika)(古希臘語:Κόμανα Ποντική)是一座位於古代Pontus的古城,在土耳其
利西馬科斯:古希臘語:Λυσίμαχος,拉丁語:Lysimachus,約前361年-前281年,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帝的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後來亦是『繼業者』,及後在前304年在色雷斯自立為王,鼎盛時期統治色雷斯、小亞細亞及馬其頓本土
安塞拉:即安卡拉(土耳其語:Ankara,國際音標:[ˈaŋkaɾa]),歷史上又稱安塞拉(Ancyra)、安哥拉(Angora),是土耳其共和國的首都,位於小亞細亞安那托利亞高原的中北部,光是市中心人口有450萬
戈迪翁:Gordion(Phrygian: Gordum; 希臘語: Γόρδιον,羅馬化: Górdion;土耳其語:Gordion或Gordiyon;拉丁語:Gordium)是古代弗裡吉亞的首都,位於安卡拉(土耳其首都)西南約70-80公里(43-50英里)處
薩第斯:天主教《思高聖經》譯撒爾德,(英語:Sardis,拉丁語:Sfard)是一座位於今天土耳其馬尼薩省境內的古代城市,它曾是古國裡底亞的首都
佩拉:英語:Pella; 希臘語:Πέλλα,古希臘馬其頓王國的首都,地點位於今日希臘北部中馬其頓大區的佩拉州,佩拉州位於中馬其頓大區的西北部,是一座小鎮
提奧弗拉斯特:希臘語轉寫:Theόphrastos,約前371-前287年,古希臘『逍遙學派』哲學和科學家,先後受敎於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卡山德:希臘語:Κάσσανδρος,前354年-前297年,是馬其頓王國國王,統治年間為前305年—前297年,卡山德是安提派特的長子,他於前305年稱王,建立短暫的安提派特王朝
腓力:即腓力四世(希臘語:Φίλιππος 英語:Philip IV ,?-前297年),馬其頓王國國王。西元前297年間統治馬其頓王國。卡山德的長子,即位沒多久就因病去世。在這種情況下
海拉斯:Hellas,海倫尼克(Hellenic)的名詞形式,即希臘
呂刻昂學園:呂刻昂(英語:Lyceum (Classical))西元前335年亞裡斯多德建立的雅典學園,位於祭祀呂克歐的阿波羅的樹林中
德米特裡:即德米特裡一世(攻城者)(希臘語:Δημήτριος ό Πολιορκητής,前337年-前283年),是安提柯王朝的國王,在前306年起與父親安提柯一世同時在位,母親是斯特拉托妮可,德米特裡一世在前294年-前288年這段時間登上馬其頓王位,他在瓜分亞歷山大大帝遺產的繼業者戰爭中,是其父安提柯最主要的幫手
拉查雷斯:Lachares,拉查雷斯(古希臘語:Λαχάρης)是西元前4世紀至西元前3世紀雅典的煽動者和暴君
奇頓:Chiton(希臘語:χιτών,khitōn)是一種緊固在肩膀上的束腰外衣,由古希臘和羅馬的男人和女人穿著
哈迷申:Himation(古希臘語:ἱμάτιον /hɪˈmætiˌɒn/ hə-MAT-ee-un)是一種服裝,是古希臘男女從古代到希臘化時期(約西元前750-30年)所穿的外套或圍巾,它通常穿在chiton和/或peplos上
迪卡阿庫斯:Dicaearchus of Messana,約西元前370/350年–約西元前323年後,是希臘哲學家,地理學家和作家。Dicaearchus是亞里斯多德在Lyceum的學生,他的作品很少現存。他撰寫了關於地理和希臘歷史的文章,其中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的《希臘生活》
菲尼亞斯:Eresus的Phaenias(古希臘語:Φαινίας ὁ Ἐρέσιος,Phainias;也是Phanias)是來自萊斯博斯島的希臘哲學家,作為亞里斯多德的直接追隨者和評論者很重要。他大約在西元前332年來到雅典
托勒密:即托勒密一世(救主)(古希臘語:Πτολεμαῖος Σωτήρ;西元前367年—前282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創建者,亦是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