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第九章)
本章節 3894 字
更新於: 2022-09-15
註:聯邦艦隊編制
根據聯邦誌 327 年後所訂定的編制,星際軍將下轄的所有遠航( 具備維度空間航行能力 )艦艇編列至共計六支艦隊( Fleet ),每支艦隊都有其固定駐防的責任區域,而依照區域的細部劃分又會將兵力拆為分艦隊( Squadron )以及支艦隊( Division )的規模。以擁有艦艇數量來說,一支滿編艦隊約共計 4800 艘軍艦,以下分為六支分艦隊( 計800艘 ),而分艦隊各由十支支艦隊( 80艘 )所組成。此外就指揮系統來說,管理一支艦隊須具備上將階級,分艦隊指揮官為中將階級,支艦隊則為少將。
至於在支艦隊以下的編制不再以駐點區域為基礎,而是改以應對任務為主,因此在組成上具有相當彈性。最基本的一艘船稱作單艦( Unit ),為了執行更複雜困難任務而組成複數單位時,就會成為任務小隊( Task Unit )以及分隊( Flotilla ),差別在於前者是由不同型號艦艇混編組成,規模介於二至八艘軍艦;後者則是由同型號船艇組成,並且固定是八艘軍艦的編額。而按照相同思維,往上的更大編制還有任務分隊( Task Flotilla )以及艦群( Group )兩個等級,任務分隊通常是直接從支艦隊以下拆散為二至三個集團的單位,因此規模多半介於 8 至 40 艘艦艇,至於艦群則較為特殊,是因應個別狀況而經過挑選混編的臨時部隊,因此沒有固定的規模和組成艦艇,不過基於調度彈性的原則而很少超過百艘艦艇,因此就編制數量來說算是介於任務分隊和支艦隊的單位。
綜合上述內容,星際軍的艦隊編制整理如下:
艦隊–4800艘艦艇,指揮官為上將階級
分艦隊–800艘艦艇,指揮官為中將階級
支艦隊–80艘艦艇,指揮官為少將階級
艦群–20至100艘艦艇,指揮官為準將階級
任務分隊–8至40艘艦艇,指揮官為準將階級
分隊–8艘艦艇,指揮官視組成艦種介於中校至特校階級之間
任務小隊–2至8艘艦艇,指揮官為上校或是中校階級
單艦–艦長為校級軍官(*)
以小說本文的內容為例,第二章中指派瓜達卡諾號的理查˙貝克特上校在旗下有運輸艦奈維斯號以及兩艘驅逐艦,所以算是『 任務小隊 』的指揮官,至於瓦金˙古德曼准將所率領的特遣作戰群,就是針對平定巴庫爾星系而加上防衛軍的地面部隊,混和編組的一支典型『 艦群 』。
*:按照星際軍的體制規定,艦艇的噸位越大,對應艦長的要求階級也跟著提升,原則上屬驅逐艦級以上的艦長都必須至少擁有校級身份,巡洋艦的艦長普遍為中校階級,至於更龐大的戰列艦則須上校階級擔任艦長。此外,當複數艦艇組成小隊行動時,會以隊伍中階級最高或是最資深的艦長擔任總指揮。
============ 分隔線 ============
註:衛星發射轟炸飛彈( Satellite-Launched Bombardment Missile )
從 SLBM 的字面定義為從星球的衛星軌道投射,依憑彈體動能或是彈頭形式對目標進行殺傷的導引武器,之後演變成對行星轟炸所使用彈藥的統稱。這類型的武器在設計上強調面對地表防空系統的穿透能力,因此除了能耐受大氣磨擦產生的高溫,抵抗電離層的干擾之外,也具有持續變換軌道的高度機動力,適合用於行星攻略作戰時,掩護登陸部隊的預前轟炸行動。
============ 分隔線 ============
註:極光飛彈( Aurora Missile )
原本是聯邦軍方針對低軌道以下空域範圍的戰鬥需求,委外研發的一款短程飛彈,依照當時所提出條件而特別重視在重力環境以及介質間( 大氣層–太空 )往返飛行的能力,這項委託最後由麥格波紐工業的 GAM-130 ( 130 式泛用型攻擊彈藥 )通過測試,軍方之後於採購合約中將之正式定名為極光飛彈。
極光飛彈在競標過程中表現的性能數據並沒有明顯優於其他三個主要競爭對象,促成其最後勝出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麥格波紐工業作為聯邦國內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軍需企業,其後續改良的技術能力以及維護服務都讓軍方感到更為放心,其次再加上原型的極光飛彈在設計與製程上完全使用既有成熟技術,不僅能保證立即投入實戰的可靠度,也更方便精算生產成本。憑著這些優勢條件,極光飛彈在短時間內便成為聯邦戰鬥機艇單位的標準配置武裝。
============ 分隔線 ============
註:戰術通訊科
屬於通訊兵科的分支。
早在聯邦創立以前的年代,軍隊就已發展出在戰場投入無人載具的概念,並視之為建構部隊戰力的重要元素,而這個趨勢隨著通信技術與機器人工學的演進,最後出現完全以無人機器為整體編制的形態,只需要由極少數的人力就最高原則制定出戰略框架,以下皆由電腦安排處理從後勤以至戰鬥的所有環節。聯邦防衛軍將這種性質的單位統合在通訊兵科之下進行管理,有別於其他將無人機定位為輔助或是協同性戰力的單位,而是真正作為主力運用來獨力作戰的部隊。
============ 分隔線 ============
註:軌道部署突擊隊( Orbital Deployment Commando )
聯邦步兵單位中的菁英集團,以軍團規模和在過去無數軍事行動所締造的戰功,成為聯邦最具代表性的一支特種部隊。
由於 ODC 屬於第一級部隊,因此幾乎參與所有具高風險( 或是高價值 )的軍事行動,尺度從小隊突入的精準打擊,以至動員數個師團的星球攻略,突擊隊總是首當其衝,也更是勝利的保證。在聯邦軍中佩戴突擊隊徽章代表無上的榮耀,這支部隊的傳統口號是:嚴苛、殘酷與無理。
其代表含意為『 嚴苛的入隊標準;殘酷的日常訓練;執行無理的任務 』。
另外,他們還被封上『 不純人類部隊 』的非正式外號,意指其隊員無一例外的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改造手術,藉由移植人工器官和特殊生理療程來大幅提升身體能力,這絕非只是心戰宣傳的噱頭,而是正常人類的肉體機能條件本來就無法負荷 ODC 所要求的戰鬥標準。
============ 分隔線 ============
註:特殊戰爭資源科( Division of Special War Assets )
隸屬於聯邦戰略中心第五( 特別計畫 )部門之下的分支,不同於從事研究傳統常規作戰的其他部門,成立該科的目的在於針對超常現象( Paranormal events )的蒐集與管制、探討其中知識和原理,並且評估投入軍事用途的可行性。而『 特戰資 』也基於這樣的任務性質成為相關外星文明發掘計畫的固定參與單位,因此被外界冠上藍皮書( Blue Book )部門的別名,在非主流的大眾文化圈中常被牽扯進關於神祕事件的話題。
============ 分隔線 ============
註:文明等級
這裡指的是將文明發展程度予以量級化分類的說法,而卡達肖夫指數( Kardashev Scale )就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套分類系統,其界定方式是以觀察一個文明消耗能源的多寡作為指標,至於分級定義和詳細的數值在此就不贅述。就本作的舞台『 太陽系聯邦 』套用於卡達肖夫指數便屬於第二型文明。
當然在將文明分類的研究領域,除了卡達肖夫指數之外也存在其他依不同參考指標而建立的分類系統,例如卡爾˙薩根(*)主張以資訊處理量而非能量消耗來判定一個文明的先進程度,另外還有以熱力學第二定律為基礎概念,藉由觀查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對於生產的熵(Entorpy)做到節約或是浪費的趨勢來歸納量級的理論。總之,雖然我個人相信隨著科學進步,未來一定會出現論述更加完備的文明分級系統,不過為了清楚表達小說中人物的想法,我最後還是決定使用卡達肖夫指數作為參考。
*:卡爾˙薩根是 20 世紀的美國天文學家,曾在人類能夠派出衛星進行實地觀測前,預測了金星地表的惡劣高溫環境。此外補充,尼古拉˙卡達肖夫為同世紀的蘇聯天文物理學家。
============ 分隔線 ============
註:瓦萊利吉恩公約
這是聯邦與帝國之間共同簽署的防禦條約,以締結軍事同盟的形式來對抗卡弗聯盟方面的威脅。
公約的內容首先是建立前提,指出一但任何一方遭受卡弗聯盟的侵略時,另一方便有義務出兵相援。接著在此框架下進行細部規範,主要包含界定遭受攻擊的形式、規模和背後的戰略意圖等,並且將應對的措施設立條例。
這項公約成為兩國往後進行軍事交流常規化的基礎,雙方透過定期舉辦的聯合訓練來維持對彼此技術發展和戰術思想的了解,其主要目的無非是假設組織為聯軍時,能夠將部隊調度的運用效率達到最佳化的水準。
============ 分隔線 ============
註:國境事務統合管理總局
陶米特里自治領為進出國家業務所設立的專門機關,隨著近代星際貿易的成長而發展為該政府中最龐大、也是創造最多利益的部門。
在地廣傳的一則政治笑話反映了這個機關在公眾的形象,內容是以銀灰作基色的代表標誌,來調侃其遊走灰色地帶的風氣。而在現實中,擔任總局長的歷任長官也的確一致貫徹著對違禁行為採取模糊執法的態度,然而這並非意指總局是個充斥腐敗行徑的官僚組織,就公務機關的本直來說反而相當高效且富有變通性,尤其是在總局下還整合了專屬的情報與國安部門,單以組織的規模和複雜性還能表現出高度的行政效率這點,對聯邦的情報分析員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的謎題。
============ 分隔線 ============
註:18型脈衝步槍( Model–18 Pulse Rifle )
代號名為『 彎刀( Scimitar ) 』步槍,曾經是聯邦軍方統一配備的制式武器,目前已全面由新一代的 M23 所汰換。
雖然 M18 不見於現役部隊,不過畢竟是經過軍方長年使用的武器,在過往投入戰鬥中所發現的設計缺陷都已獲得解決或是改進,雖然其整體性能略遜於 M23 步槍,但是( 合法途徑 )取得容易及維護的成本相對較低,加上歷時超過一個世紀所建立的口碑,使得『 彎刀 』依舊流通於軍火市場,是許多私人軍事服務公司旗下傭兵、或是殖民地治安單位的選擇武裝,更不乏還有成為民間擁槍者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