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第六章)
本章節 2718 字
更新於: 2022-07-13
註:堆疊製造的授權產品
就工業生產的角度來說,堆疊製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 )所具備的便利性與快速性特質,隨著技術成熟而將製造產業提升至前所未能想像的境界,但卻也同時產生許多負面衝擊。只要取得數位設計資料,就能在任何地點靠著基礎材料生產出大多數的產品,這毫無疑問的也就不免涉及侵害版權的問題,以及增加散佈管理的困難。在諸多討論相關的議題中,具有殺傷危險性的武器尤其受到關注,許多軍事手段因為這項技術本身難以管制的特性而發生變革,例如,傳統上採用邊境封鎖來控管武器流動的作法不再可行,因為無須依賴走私便可以極低的成本量產構造簡單的槍械來建構部隊,使得更容易引發區域性的派系衝突以及武裝革命,而基於相同道理也讓先進國家的內部不得安寧,一般民眾在自家臥室就能隨時造出私槍,結果導致許多社會事件的頻率與嚴重性大幅提升。諸多現象的可能性,也就促使國家的政府必須正視問題,制訂出更加嚴格與周全的管制辦法。
============ 分隔線 ============
註:戰區偵查機( Field Reconnaissance Drone )
這是聯邦軍方為區域情報管理的無人機所做的統稱。而巴庫爾駐軍所配發的是史特林格系列( Strlinger series )的六型,其功能主要針對通訊情報方面的需求,而非戰鬥,因此不具基本武裝,反之機內裝有多種精良的偵測儀器,能夠識破衛星所無法發現的電子偽裝技術,此外由於軍方在巴庫爾行星軌道上僅架設最低限度的衛星網路,因此在部隊通訊上格外依賴這種無人機,以彌補衛星資料鏈的不足。
這型偵察機採用微型化的氫氣融合電池為動力源,每次完成檢修起飛就可以維持數月的長時間滯空作業,此外也具備在戰區間快速轉移的極音速飛行能力。
============ 分隔線 ============
註:瑪瑙偵查衛星( 『 Onyx 』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
有別於巴庫爾方面管理的衛星,聯邦駐軍也部署有自己的專用衛星,不過其型號並非是搭載武裝的軌道戰鬥平台系統,而是僅限通訊與偵測的功能,在平時會與巴庫爾氣象局的衛星分享觀測數據,共同監測地文與大氣變化,以及預警例如隕石撞擊的可能外太空威脅。至於軍事上則用於部隊通訊、導航以及遠程火砲的精準定位。
============ 分隔線 ============
賊鷗偵防機( Aerial Tactical Vehicle–Model 21『 Skua 』 )
由赫魯海因航太集團所研製的一款大氣圈飛行器。
聯邦軍方在過去曾經企圖以『 復仇女神( 請參序章部分註解 ) 』系列來全面建構進行地面作戰時的空優戰力,其原始想法是藉由削減配置的機種類型來大幅簡化後勤作業以及人員培訓,然而在實地推行下卻證明這項構想的失誤,因為『 復仇女神 』雖然擁有在大氣以及重力圈作戰的能力,卻難以切合任務需求而無法發揮出預期的表現,此外,大規模採用針對太空作戰所設計的戰鬥機器,反而造成更大的預算壓力。因此軍方也很快的放棄這套構想,並且恢復許多一度遭受中止( 當然,全部都是大氣圈用飛行載具的項目 )的研發計畫。
因此,比起複雜昂貴的『 復仇女神 』系列,定名為『 賊鷗 』的機種是一款追求可靠性能且維護便捷的輕型戰機,其設計特點在於針對大氣圈內操作,具有優異的氣動力學外型構造,在標準大氣以及重力條件下可以極音速進行穩定巡航飛行,推進模組兼顧小型化和燃料效率,因此雖然在續航力的表現( 不補充燃料條件下低於5000公里 )遭人詬病,但是由於發動機使用常規的凝縮氫基合成燃膠,並且藉由設計優化來延長零件壽命,是現役軍機中飛行成本最低的幾款機種之一。
除了航程的限制,裝載能力也是『 賊鷗 』的主要弱項,這是因為追求高速飛行的外殼不適合加掛影響氣動表現的額外裝備,只能放置在空間有限的小巧機身內部,嚴重限制其投射火力的攻擊能力,因此難以勝任主力戰鬥機種的角色,多半用於執行快速反應攔截或是區域偵察等輔助任務。
============ 分隔線 ============
註:神射手飛彈( PSM–88『 Marksman 』 )
為星球哨兵飛彈( Planetary Sentinel Missile )系列的子型,是聯邦軍方專為行星內作戰所開發的陸基長程飛彈系統,在編制上一般由砲術兵科掌管。
哨兵飛彈在兵器分類上屬於『 全地域範圍打擊彈藥( Full Surface Coverage Strike Munition ) 』,意即可以部署在地表上的任何位置,都能夠以射程涵蓋整個星球範圍。考慮到在不同星球上運用所面對的各種環境條件,所謂的哨兵飛彈其實是包含多種各別修改設計的系列產品,其中的 88 型『 神射手 』適用於類地球行星戰場,是哨兵家族中最泛用的型號之一。
哨兵飛彈的多數型號均採用臨界融合裝置( 這是人類以雷射觸發式核融合理論為基礎所開發的引擎技術,目前廣泛用於太空載具 )作為推進系統,所提供的推力和續航力使飛彈具有高度運用彈性,固然其標準攻擊模式為進行次軌道( Sub-orbital )高速飛行來直接破壞目標,但也能選擇採全程低空地貌飛行以提高穿透敵方防空圈的機會,另外亦可在發射後長時間滯留高空巡弋,等待發動攻擊的最佳時機。
由於哨兵飛彈被要求用於攻擊星球上任何位置的目標,因此在設計上依賴衛星定位為主要導航機制,不過考慮到失去空優條件的情況,亦安裝一套低階的虛擬智慧( 指功能侷限在有限戰區範圍內進行戰術應對的類人工智慧 )電腦,這讓飛彈能夠在失去發射基地的資料鏈時進行自主判斷,採取能夠達成最大戰術效果的行動。
============ 分隔線 ============
註:高性能軍用炸藥
縮寫 PXM 指的是一種高能量密度的化學爆裂物質,具有高當量威力以及低感度的優異性能,是目前聯邦軍方使用的常規炸藥。
就軍事用途(*)而言,PXM 被譽為當代最強力的化學能炸藥,以同等當量測試的威力僅次於電漿( ** )以及核武裝置,但是製造成本相對於其他種類炸藥也明顯昂貴得多,因此主要還是應用於星戰層級的高階兵器,例如熾星飛彈( 請參第四章部分註解 )的常規彈頭便是填裝 PXM 炸藥。
*:軍事與一般工業工程使用炸藥的最大差別在於裝填炸藥方面的考量,因為火砲以及飛彈酬載的填藥量會相對壓縮在彈體內安裝其他部件( 引擎、電池、感測器 …… 等 )的空間,使用小而強力的彈頭可以保證兵器本身在具有充足破壞力的條件下,得以選擇強大的推進引擎以及更多的燃料,而對於砲彈來說也有達到縮小口徑,降低發射成本的效果。
**:這裡指的是封存低穩定電漿的彈頭裝置,其運用的基礎原理是在發射時將填充物質加熱至電漿態,再瞄準目標投射出去,由於這種武器的破壞效果完全取決於事前輸入的能量,因此就理論來說並不存在當量威力的上限,重點還是在於投射過程中維持電漿能階的方法。